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货币流通结构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货币流通结构[1]

  货币流通结构是由货币流通的范围、层次、工具等构成的体系结构。

  狭义的货币流通结构仅包括现金流通。西方国家包括硬币纸币活期存款

  广义的货币流通结构包括现金流通和非税金流通。西方国家把硬币、纸币和其他一切种类的储蓄存款,都归为广义货币

货币流通结构的影响因素[2]

  1.利率因素

  利率属于价值规律作用的范畴,是商品经济所固有的。利率同信用是联系在一起的。商品经济越发展,信用愈发达,利率所起的作用也就越大。利率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国家管理经济的一个重要杠杆。而利率对于经济的杠杆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货币流通结构的影响实现的。利率可以调整现在的货币需求结构和货币的流向结构。

  在资本主义社会,其政府常常根据经济发展的状况,灵活地变动利率,调节经济。在经济萧条时期,降低利率,鼓励投资,刺激生产发展;在出现通货膨胀的时期,提高利息紧缩银根,抑制物价,控制信用,以稳定经济。利率以中央银行增加或减少货币的供应量为前提,并通过自身的升降来影响投资的增加或减少,使总供给总需求相一致。由于金融市场的存在,利率有各种不同的期限结构,并且同一期限的不同资产也有不同的利率,即利率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利率结构的不断变化,反映了金融市场对货币供给量需求量的不断变化。同时,它不仅影响着金融市场上的货币总量,而且影响着金融市场上的货币流通结构,最终对商品流通发生一定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商品生产和信用制度,这虽与资本主义社会有根本的区别,但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也是客观存在的,利率对于货币流通结构的影响是肯定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信用制度的发展,社会主义各类银行筹集资金来源的扩大,也会形成利息结构。利息结构的不断变化,对于吸收存款组织和动员社会资金,广开聚财之道,积零化整,把消费基金变为生产基金,把短期资金变为长期资金,都有很大的意义。也就是说,国家可以通过灵活、合理的利息结构,把居民和企业手中的资金吸存到银行,纳入国家信贷计划,调整货币流通结构,促进经济建设速度。

  2.财政因素

  在任何制度下,财政因素对货币流通结构的影响,都是通过特定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实现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主要从流通和分配领域里取得财政收入。在流通领域,基本途径是大量增发纸币,引起通货膨胀,以取得财政收入。但是通货膨胀将给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造成不利影响,毕竟不是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途径。对商品课征同额的税款,从而使商品的市场价格上涨,是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分配领域的基本途径包括:个人所得税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等等。资产阶级国家以各种方式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之后,必然要使用它们,这就是财政支出。长期以来,资产阶级国家分配财政资金的方向是以非生产部门为主的。财政收入构成和财政支出构成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一种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都发生了作用,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强烈影响到货币流通的构成。

  社会主义财政,在本质上是不同于资本主义财政的。这是因为,社会主义财政是人民财政,是生产建设财政,是计划经济财政,是稳定的财政。在社会主义的社会产品分配中,小部分补偿基金、大部分积累基金和小部分消费基金是通过国家预算,有计划地组织分配与再分配实现的。通过国家预算分配部分约占国民收入的1/3左右。社会主义的财政收支对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影响极大。如果财政出现赤字,就会削减企业定额流动资金增加的拨款,减少向银行增拨的信贷资金,从而使得信贷收小于支,出现逆差,迫使银行不得不增发货币,以平衡信贷收支,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流通结构必然会发生紊乱。当然,这决不是说信贷收支及其平衡完全处于消极地位,它对财政收支及其平衡也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1. 汪啸风.市场经济大辞典[M].湖南出版社,1994
  2. 倪海曙.现代化知识文库 国民经济结构学浅说[M].知识出版社,1984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林巧玲.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货币流通结构"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