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虚拟学习环境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虚拟学习环境

  所谓虚拟学习环境是指由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多媒体学习系统、校园网络环境教育网站网络课程虚拟学习社区等。虚拟学习环境与参与其中的主体(学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就构成了一个生态化的学习系统。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普及,由信息技术构建起来的虚拟学习环境,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一种重要学习环境。但是,由于在环境建设和维护运行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导致这些花费巨资建立起来的网络环境、投人大量精力开发的网络课程、费劲心思构建的虚拟学习社区等虚拟学习环境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具体表现为大量教育网站、网络课程无人问津,处于荒废状态;环境中的无用信息泛滥、良莠不分,处于一种混乱状态;虚拟学习环境中的信息老化、无更新、无生长,处于一种停滞状态;虚拟学习环境中的主体(教师和学生),缺乏互动交流、存在大量的“潜水者”,使得虚拟学习环境缺乏生机与活力。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导致虚拟学习环境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功能弱化,而且使得大量学习环境“荒废”。导致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虚拟学习环境缺乏生态性。因此,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如何构建(设计与开发、运行与管理)具有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的、生态化的虚拟学习环境,是当前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中的新课题。

  ArthurRichardson指出,一个学习环境就是一个由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组成的学习生态系统,资源和活动的多样性是学习环境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为了保证学习环境的生态性,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以便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权利。因此,建立一个生态系统的关键是设计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活动,使之适合学生的多种需要。GeorgeSiemens指出学习是个生态系统,是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是个终身的过程。为此,他提出学习生态系统应该是具有不同需求的各种学习社区的集合体、群体和个体间能够相互学习并相互受益、不断进化和能够自组织的学习环境。国内学者也认识到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并提出了设计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的思想。例如,有人从生态学角度审视当前虚拟学习环境中存在的生态失衡问题,并依据相关原理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有学者根据生态学原理提出了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构想;有学者从信息学和信息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建设教育信息生态学的必要性和学科的基本框架。本文试图依据生态系统的系统性、人文性、动态性、开放性和自组织性等基本特征,探讨虚拟学习环境的构建(设计与开发、运行与管理),提出建设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的基本思想。

虚拟学习环境特点

系统性与构建

  系统性是指构成虚拟学习环境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保持均衡与协调的发展态势。虚拟学习环境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由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三个子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成的综合系统。在这个综合的系统中,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化。

  作为整体环境中的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在维持整体学习环境生态化方面分别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和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物理环境主要由物化的硬件、软件和信息等构成,是构成虚拟环境中的基础要素,是学习赖以发生的支撑环境,主要包括计算机与网络的设施、设备、相关的软件和各种各样的信息资源,承担着信息存储、传递和通讯服务等功能;社会环境是生活在其中的个体间和群体间的关系总和,主要包括教与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是影响个体发展的一种关键要素,承担着建立环境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形成社会关系的功能;规范环境主要指个体在相互作用和联系过程中所形成的观念、道德、行为准则、法律法规等,在学习环境中主要表现为学风、学习规范与习惯、学习模式等,它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承担着维护环境氛围和秩序的功能。

  物理环境是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存在的前提,没有物理环境。就不会有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同时物理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没有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物理环境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社会环境促进规范环境的发展,规范环境影响社会环境的形成。例如,虽然许多学校投入巨资建起了校园网,开发了网络课程,但是,由于忽视校园网和网络课程中的师生关系、学习共同体的建设、忽视学生在线学习行为方式与习惯的养成,就会导致大量的校园网资源和网络课程无人问津。

  因此,在极力倡导数字化学习的今天,为了促进虚拟学习环境的健康发展,发挥其在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功能,我们不仅要加强物理环境的建设与投入,还要注重虚拟学习环境中社会环境和规范环境的建设;不仅要注重社会环境的构建,还要注重规范环境的建设。

人文性与构建

  满足生存其中的个体和群体的需要是任何一种生态化的环境所具备的基本特征。虚拟学习环境是一种人工环境,人文性是其基本特征。人文性是指虚拟学习环境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在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中,学生的需要得以充分满足,特长得以发挥,个性得以彰显。用生态学的术语描述就是每个学生在其中都有各自的“生态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只有从物理、社会和规范三个方面综合设计,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为基本目标,才能构建出生态化的虚拟学习环境。

  1,建设以人为本的物理环境

  虚拟学习环境是一种人工环境,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个体和群体的发展”为其存在的前提。因此,在物理环境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应用为中心”的思想,进行科学的设计。学校在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时,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布置和管理应该方便学生的使用,并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感觉舒适舒服。例如,可以把计算机分散到学生的教室中,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根据需要随时地应用;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习惯,把电脑桌设计成书桌的形式、显示器嵌入书桌、桌面要大些,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摆放自己的学习用品。

  此外,以人为本建设虚拟学习环境还应该把学生作为环境建设虚拟学习环境的主体,让他们自主地建设环境。例如,通过设置共享区,让学生把自己认为有价值的知识提供给其他人,分享知识。

  总之,在虚拟学习环境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思想,采用以客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只有这样,所设计和开发的虚拟学习环境才能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才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创建和谐互动的社会环境

  学习是社会性的,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下发生的。因此,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保证有效学习活动的核心。社会环境的核心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而在学习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主要通过各类学习活动和相互交流而建立。因此,在设计社会环境虚拟学习环境时,应该注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协商等社会性学习等活动的设计。通过各种有效的活动,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合作互助的生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具有活力的学习共同体

  3.培育自治有序的规范环境

  规范环境是一种“契约”,是环境中的主体的行为规范,是自我约束与管理的准则,是建立环境秩序、保证各种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因此,在规范环境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学习共同体文化的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效学习方法的掌握,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字化”学习者。

动态性与构建

  变化与发展是生态化环境的基本属性。虚拟学习环境中主体与环境的互动必然导致主体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这种由主体与环境互动而导致的环境及其主体不断而持续的变化,是虚拟学习环境生态化的一个基本特征。

  虚拟学习环境中的人(教师与学生)与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环境中主体的需要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为了满足主体需要的不断变化,环境必须跟随主体需要的变化而变化。例如,学生在虚拟学习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其学习的需要势必发生一定的变化,会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产生新的需求。这样,为了满足学生新的需要,学习环境就必须随之发生变化,必须为学生提供新内容和新活动。另一方面,由于环境对主体的作用,主体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以便适应环境。“学习可以被看成是对一些环境变化的适应过程”,学习者应该主动变化去适应环境。例如,在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活动的形式和学习方法明显不同于现实学习环境,为了适应这种环境中的学习,学生也必须改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因此,环境和环境中的主体的变化与发展是生态化环境的基本特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虚拟学习环境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实现主体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1.树立人与环境共生、共发展的理念,保持虚拟学习环境的动态性

  虚拟学习环境中的主体与环境之间互动决定了学生与环境共生、共发展的关系。因此,在虚拟学习环境中,学习者不仅仅是环境“索取者”,更应该是环境的积极建设者和维护者。为此,在设计虚拟学习环境的时候,应该从制度和技术两个方面建立激励学习者在利用环境的同时,为环境的改善与发展做贡献的机制,以促进环境的不断优化,保持虚拟学习环境的动态发展,达到人与环境共生、共发展,在这个环境中,在学习者得以充分发展的同时,亦可实现环境更加生态、和谐和人文。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设计具有活力的虚拟学习环境

开放性与构建

  生态化虚拟学习环境是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一个子集,它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需要和外界不断进行信息、活动、人员的交流,是具有开放性的社会系统。其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资源的开放性,通过信息、资源的流动实现自身陈旧知识的更新;其二是环境主体的开放性,允许学者与外界的沟通,获得更为广阔的空间和资源,同时也允许环境外的成员进入,以便增强环境主体的活力,实现更大范围的智慧共享。增强学习环境的开放性是保证其鲜活生命力的关键。例如,学习网站中的资源设计应灵活、多样,既有站内资源,也应当有站外链接,以保证资源的开放性;在维持与应用教育网站开展学习过程中,既应有内部助学人员,也应有外来专家的加盟,这样才能有更多的信息交换流通

  1.及时补充和丰富信息资源

  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他们对信息的需求也会随之变化。为此,作为以支持学生成长为核心目标的虚拟学习环境,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汲取新信息,以便满足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2.吸引和邀请学习团体外的人员参与

  环境中主体的开放是环境开放性的核心体现,没有主体的开放,就没有信息的充分开放。主体的开放可以使信息、活动更加多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者多样性的需求。同时,主体的开放,可以实现更广范围的协作学习活动,使活动更具活力。

自组织性与构建

  自组织性即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自我调控、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能力。保持学习环境生态化的核一t2,是建立一个具备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并能够自我监控与调节的机制。这种机制可以保证环境稳定、和谐地发展,延长环境的“生命周期”。

  1.从技术角度建立自组织机制

  虚拟学习环境虽然是开放的,但这种开放不能无序的开放,应该根据环境和主体的发展需要,有目的地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同时还要把这些与外界交换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进行加工转化,使之成为环境发展的动力。例如,过滤软件、防火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无用信息侵入环境;网站中设置注册机制可以阻止无关、无用人的进入,保持环境主体的相对稳定性。

  2.从环境主体角度建立自组织机制

  由于学习环境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在享受环境的同时,他们也担负着对学习环境进行监控与调节、完善与发展的职责。只有建立环境主体与环境间的这种互动机制才能维护环境的生态。因此,在设计环境时,应该建立教师和学生与环境的互动机制,赋予教师和学生参与环境的设计与开发、监控与调节、完善与发展的职责和权力。例如,在一个学习环境中,通过自组织机制,如果教师和学生能够增加与更新学习资源、清理环境“垃圾”、警示环境“违法者”,那么这个环境就会更加生态。

虚拟学习环境研究方向

  回答如何把vles应用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这个问题很难,不如先考虑何时应用VLEs,并从三个方面来研究VLEs的应用情况:

  • 在教学和学习的相关事件中,面临以下一些问题: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和学习环境的出现,学习材料性质的改变,VLEs中教学设计的关键要素、设计和开发,新的教学策略等。
  • 教学管理的相关事件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定位:管理机构对应用VLEs所持的观点、应用的主要原因,VLEs采用的网络架构和写作模式,管理方法等。
  • 跨文化的相关事件中,VLEs中实现国际的合作需要适当的工具、方法和管理。在目前,无论对于教师、学生还是相关机构,VLEs还是一个新事物,许多不可预知的问题还将不断出现,而且VLEs也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习者,因此有必要全面和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它。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虚拟学习环境"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