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莱因哈德·泽尔腾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莱茵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
放大
莱茵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
莱茵哈德·泽尔腾(Reinhard Selten, 1930-)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历届获得者
1969拉格纳·弗里希
(Ragnar Frisch)
简·丁伯根
(Jan Tinbergen)
1970保罗·萨缪尔森
(Paul A. Samuelson)
1971西蒙·库兹涅茨
(Simon Kuznets)
1972约翰·希克斯
(John R. Hicks)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Kenneth J. Arrow)
1973华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74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纲纳·缪达尔
(Gunnar Myrdal)
1975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佳林·库普曼斯
(Tjalling C. Koopmans)
1976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1977戈特哈德·贝蒂·俄林
(Bertil Ohlin)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
(James E. Meade)
1978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1979威廉·阿瑟·刘易斯
(Sir Arthur Lewis)
西奥多·舒尔茨
(Theodore W. Schultz)
1980劳伦斯·罗·克莱因
(Lawrence R. Klein)
1981詹姆斯·托宾
(James Tobin)
1982乔治·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83罗拉尔·德布鲁
(Gerard Debreu)
1984理查德·约翰·斯通
(Richard Stone)
1985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1986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 Jr.)
1987罗伯特·索洛
(Robert M. Solow)
1988莫里斯·阿莱斯
(Maurice Allais)
1989特里夫·哈维默
(Trygve Haavelmo)
1990默顿·米勒
(Merton H. Miller)
哈里·马科维茨
(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
(William F. Sharpe)
1991罗纳德·科斯
(Ronald H. Coase)
1992加里·贝克尔
(Gary S. Becker)
1993道格拉斯·诺斯
(Douglass C. North)
罗伯特·福格尔
(Robert W. Fogel)
1994约翰·福布斯·纳什
(John F. Nash Jr.)
约翰·海萨尼
(John C. Harsanyi)
莱因哈德·泽尔腾
(Reinhard Selten)
1995小罗伯特·卢卡斯
(Robert E. Lucas Jr.)
1996詹姆斯·莫里斯
(James A. Mirrlees)
威廉·维克瑞
(William Vickrey)
1997罗伯特·默顿
(Robert C. Merton)
迈伦·斯科尔斯
(Myron S. Scholes)
1998阿马蒂亚·森
(Amartya Sen )
1999罗伯特·蒙代尔
(Robert A. Mundell)
2000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尔·麦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2001乔治·阿克尔洛夫
(George A. Akerlof )
迈克尔·斯宾塞
(A. Michael Spence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2002丹尼尔·卡纳曼
(Daniel Kahneman)
弗农·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2003克莱夫·格兰杰
(Clive W.J. Granger)
罗伯特·恩格尔
(Robert F. Engle III)
2004芬恩·基德兰德
(Finn E. Kydland)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
2005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罗伯特·约翰·奥曼
(Robert John Aumann)
2006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Edmund Phelps)
2007埃里克·马斯金
(Eric S. Maskin)
罗杰·迈尔森
(Roger B. Myerson)
里奥尼德·赫维茨
(Leonid Hurwicz)
2008保罗·克鲁格曼
(Paul R. Krugman)
2009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Elinor Ostrom)
奥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E. Williamson)
2010彼得·戴蒙德
(Peter A. Diamond)
戴尔·莫特森
(Dale T. Mortensen)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编辑]

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的创立者,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

目录

莱茵哈德·泽尔腾的生平简介

  泽尔腾1930年10月10日出生于德国的不莱斯劳(Breslau)。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莱斯劳划属波兰,改名为弗罗茨瓦夫(Wrolcaw)。1951年,泽尔腾高中毕业,尽管他曾考虑上大学学习经济学或心理学,但他最后还是决心选择学习数学。泽尔腾考入了法兰克福大学数学系,1957年毕业,获数学硕士学位。而后从事着博弈论及其应用、实验经济学等博弈论的学术研究。1961年,泽尔腾获得法兰克福大学数学博士学位;60年代早期,泽尔腾做了寡头博弈的实验,1967——1968年度,泽尔腾到加州伯克利分校作访问教授,1972年转到比勒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Bielefeld)工作,1984年至今一直在波恩大学工作。1991年,泽尔腾和夫人伊丽莎白都患上严重的糖尿病。伊丽莎白因此而下肢瘫痪,并且视力也接近于失明。但泽尔腾夫妇仍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和快乐。

  1994年泽尔腾教授因在“非合作博弈理论中开创性的均衡分析”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泽尔腾现还任计量经济学社团委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名誉院士、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顾问。

莱茵哈德·泽尔腾的学术研究经历及成就

  他的主要学术研究领域为博弈论及其应用、实验经济学等。博弈论是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出现的,但是它在军事、 政治、经济许多方面都有很多重要的运用,其中以在经济学内的运用最多也最为成功。博弈论整个改写了经济学理论。博弈论对人类的更大贡献是,加强了国际间的 交流合作机会。各国对博弈论的研究,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此外,博弈论的思维方式推动了人类思维模式更高层次的发展。

  1957年泽尔腾获得了硕士学位后,被法兰克福大学的经济学家海因茨·萨尔曼(Heinz Sauermann)教授聘为助手。萨尔曼教授是最早在德国倡导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学家。一开始泽尔腾被安排将决策理论应用于厂商理论研究,但不久,泽尔腾即迷上了经济学的实验。这项工作得到萨尔曼的支持。于是泽尔腾与几个同事一起开始从事经济学的实验室实验研究。尽管萨尔曼没有受过多少数学训练,但他鼓励助手们对经济问题展开模型研究,他对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有很好的直观感觉并对他的兵团手们的研究提出了很好的指导。

  1959年,泽尔腾与萨尔曼合作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一个有关寡头的实验》。在当时,实验经济学这门学科还不存在。泽尔腾大学期间学习心理学课程时做实验的经验给了他做这项研究以很大的便利。1961年,泽尔腾获得法兰克福大学数学博士学位。不久,摩根斯坦邀请他到普林斯顿大学参加博弈论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泽尔腾与哈萨尼首次相遇。会后摩根斯坦资助泽尔腾在普林斯顿作了一段短期访问学者。在此期间,泽尔腾与摩根斯坦研究集体的其他成员如奥曼(Aumann)、马斯库勒(Maschler)等进行了学术交流,这对于泽尔腾的博弈论研究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958年前后,泽尔腾了解到西蒙(H•A•Simon)关于有限理性的论文,并试图构造一个有限理性多目标决策理论。泽尔腾到匹茨堡大学作了两年访问研究,与西蒙及助手建立了交流。在1962年,他与萨尔曼发表了一篇论文《改写厂商理论的想法》。有限理性问题的研究占用了泽尔腾很多的时间,但并没有取得多少进展。泽尔腾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像他与萨尔曼1962年文章中那样的纯理论研究价值有限,要构造有限理性的经济行为理论必须通过实验的方法,而不是闭门造车。

  60年代早期,泽尔腾做了寡头博弈的实验。他发现对实验模型的博弈理论分析太困难了,只以得到比较简单的分析结果。泽尔腾在分析中发现了一个自然均衡(anatural equilibrium),但同时发现这个博弈有许多其他的均衡。为了描述他的发现,泽尔腾定义了子博弈精炼(subgame perfectness)的概念,并于1965年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博弈论论文《一个具有需求惯性的寡头博弈模型》。泽尔腾当时没有想到他的这篇文章后来会被广泛引用,并成为了子博弈精炼均衡(subgame perfeet Nashe quilibrinm)的正式定义,同时为后来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奠定了基础。1964年,泽尔腾发表了论文《n人博弈的评价》。这是一篇重要的博弈理论论文,是泽尔腾博弈理论研究中的另一重大贡献。

  1965年,泽尔腾应邀参加在以色列举行的国际博弈论工作会议,由于当时博弈论还是一个很小的研究领域,因此参加会议的只有17个人。但其中包括了当时所有重要的博弈理论研究专家。会上,专家们对哈萨尼关于不完全信息博弈理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从这次会议,泽尔腾开始了他和哈萨尼长达20多年的合作研究。以色列会议结束不久,泽尔腾成为由少数博弈理论专家组成的为美国军备控制与裁军委员会进行研究的一个小组的成员,小组成员中包括哈萨尼。尽管研究成果没有给委员会带来什么具体的成果,但理论却得到了发展,取得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比如奥曼等对不完全信息重复博弈的分析研究。在德国,要做大学教师,博士学位学不是最后形式的要求,还得取得一定的资格,这要求写一篇资格论文,常常是关于某一个研究领域的专题文章。泽尔腾1967年写了一篇多产品定价的专题论文,在1970年发表。1967——1968年度,泽尔腾到加州伯克利分校作访问教授。回来后,泽尔腾取得了从教资格,并在柏林自由大学任经济学教授。

  在自由大学期间,正值德国学生学潮高涨时期,教学工作遇到很多困难,有时甚至于不能正常教学,而自由大学的学潮又最甚。这时,泽尔腾想建立一个大的数理经济学研究所,因此于1972年转到比勒菲尔德大学(University of Bielefeld)工作。后来由于资金方面的原因,只建立了一个小型的研究机构。但泽尔腾成功地说服了拨款委员会,允许研究机构都聘请博弈论专家,一共3个人。在比勒菲尔德大学,泽尔腾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并继续他的实验研究,但主要是从事博弈理论及其在产业组织与其他领域的应用研究。泽尔腾开始与哈萨尼合作进行博弈均衡选择的研究。这期间,他们互有来往,合作研究的成果在1988年发表。泽尔腾在到伯克利的经常性访问中,还与马萨克(Tom Marschak)合作,于1974年出版了一本关于多产品定价理论的书。在比勒菲尔德大学的12年中,泽尔腾与古斯(Werner Guth)有密切的合作。他们研究了泽尔腾与哈萨尼博弈均衡选择理论(the equilibrium selection theory)的应用(当时泽尔腾与哈密瓜萨尼的博弈均衡选择理论还远为定型)。同时,他们还在经济周期模型的框架中对工资谈判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期间,泽尔腾还指导过一些学生,其中有些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博弈论专家,如范·登(Eric Van Damme)。

  1975年,泽尔腾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扩展式博弈精炼均衡概念的重新考察》。在论文中,泽尔腾提出了著名的“颤抖手均衡”(tremblinghande quilibrium)的概念。比勒菲尔德大学鼓励各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与生物学家的交流中,泽尔腾意识到博弈论能应用于生产学的研究。在一些年轻的数学家的帮助下,泽尔腾熟悉了进化稳定(evolutionary stability)的概念作含义,对生物博弈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对扩展式博弈形式下进化稳定进行了考察,写出一系列的论文。

  泽尔腾感到与不同领域的具有较少数学训练的科学家的合作是很有意义的。他与政治学家研究了国际冲突的博弈论模型,并发现政治学家能根据经验事实作出正确的判断,而不受数学模型的制约。泽尔腾还与植物学家研究了蜜蜂传花粉过程的理论模型。尽管泽尔腾非常喜欢比勒菲尔德大学的学术交流气氛,但他想建立一个实验经济学研究的计算机实验室,而波恩大学愿意为此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于是泽尔腾于1984年来到波恩大学,一直工作至今。

  在1987年10月1日至1988年9月30日一年中,泽尔腾作为比勒菲尔德大学“行为科学中的博弈论”研究年的组织者,回到比勒菲尔德大学工作了一年。这一年中,他与经济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政治学家、心理学家以及哲学等一起研究讨论,并在1991年出版了四卷本的“博弈均衡模型“。在波恩大学、塞尔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实验经济学研究,目标是建立一个充分考虑人们行为有限理性的决策理论博弈理论

泽尔腾的经济学方主要著作

  • 《价格制定者厂商的一般均衡》(1974年)
  • 《博弈均衡选择的一般理论》(1988年,与哈萨尼合作)
  • 《战略理性模型与决策理论丛书:系列C:博弈论、数学规划及运筹学研究》(1988年)。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莱因哈德·泽尔腾"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