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产业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科普产业的内涵和外延较全面的界定是:以满足科普市场需求为前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向国家、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它是以一定文化基础的科普内容和科普服务为核心产品,自科普产品的创造、生产、传播和消费四个环节组成,为社会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并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的产业。
科普产业不论是对总体经济部门还是对整个社会系统都具有一定的作用和功能,正是这种功能才使得科普产业的存在具有意义和价值,同时它的这些功能又直接决定了科普产业的属性或特征,因此,在研究科普产业的特征之前,先探讨科普产业的功能是一条有效途径。
具体而言科普产业的功能是指科普产业系统在人们的社会实践中,能适应和满足社会和个人多种需要的重要作用。科普产业的功能是科技知识和文化在自身属性基础上对社会环境的作用能力,它是科技对社会发生作用的基础和前提。总的来看,科普产业具有社会功能、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
专家们普遍认同科普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双重属性,分别对应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实现。当然,作为一个产业部门,科普产业自然具有社会功能和经济功能。
在社会功能方面,科普产业采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来推进科普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满足人民群众Et益增长的精神文明需求和科学文化需要,还为更多的社会大众提供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文化活动和休闲娱乐。
在经济功能方面,科普产业作为一个绿色新兴产业,以其独特的知识性、文化性和政策性优势,借助其交叉性、辐射性、可持续性的特点,必将成为经济部门新的增长点,并创造更多的人力资源、工作岗位、消费市场和国民收入。
我们认为科普产业还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也就是服务于国家政治导向、稳固主流意识形态、支撑国家发展战略(如创新型国家建设、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的功能。这将前瞻性和长远性地促进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国家政治效益的实现。从当前和短期角度来看,科普产业能够从意识形态方面配合教育部门和文化部门实行民众教化、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从而总体上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科普产业作为一项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众受益的新兴产业,具有一些明显的行业特征,并且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性,这些特征不仅得益于当今科普内容与形式上的极大丰富和创新,还因为科普产业是一个多业态交叉的高度集成产业,最为关键的是科普产业在利用市场运行机制、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肩负着国家交付、公众期盼的社会责任。科普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我国科技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还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科普产业只是手段,通过科普产业发展来进一步实现科普事业的健康发展,才是目的。因此科普产业要以满足国家、社会、个人的科普需求为前提,通过市场运作和营利的手段,向科普消费者提供科普商品和服务。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举的模式决定了科普产业具有一些有别于一般产业的特征。通过对科普产业社会功能的分析,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考虑,总结梳理出科普产业的社会性特征及产业性特征。社会性特征主要指为实现社会效益,在满足公民文化需求、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普事业发展中所表现出的福利特征;产业性特征主要指为实现经济效益,作为借助市场机制、采用营利模式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部门所表现出的行业特性。
1.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繁荣科普事业,发展科普产业,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要正确处理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的关系。应该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益性科普事业的投入。科普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科普产品具有商品屙I生,必须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重视科普产品的经济效益,努力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
2.科普事业与科普产业相促进
应当根据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的不同属性,采取分类指导和不同的政策措施,一手抓科普事业的繁荣,一手抓科普产业的发展,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不断加大对公益性科普事业的投入,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科技文化权利;还要克服单纯依赖政府投入办科普事业的倾向,大力发展科普产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科普的多样化需求。
3.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发展科普产业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全局出发,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全面推进。要以构建产业服务平台、创建产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为基础,以强化产业源头、发展新兴科普产业业态为突破口,做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结合,全面推进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共同发展。
4.政府引导与市场调节相协调
科普产业的发展要改革传统的科普事业发展方式,走出一条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科普产业发展道路。制定科普产业政策,要体现奖勤罚懒、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要有利于培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科普产业经营机制;要充分考虑科普内容产品的生产和科普服务的特点,尊重其自身发展的规律;要充分体现助科普、扶事业、兴产业的要求,有利于增强科普产业的“造血”功能;要坚持加快发展与加强管理并举,切实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和市场对科普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培育科普产业主体,促进科普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科普产业发展进程主要面临着以下诸多问题:
(1)观念滞后。长期以来,文化被视为由国家养育的事业单位,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经济价值被忽略。实际上,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信息产业,正在成为新世纪的主导产业。文化资本正在走向与货币资本并驾齐驱的地位。在科学文化主导文化的时代,作为文化产业一部分的科普产业,必定有其广阔的前景。我们应当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科普产业的重要性。
(2)思想障碍。普遍认为科普本质上是一种公益性事业,不应走产业运作的路子。事实上科普的绝大部分资源属于产业文化的范畴。北京大学叶朗教授对公益文化和产业文化的区别的论述:公益文化主要指文化中这样一些部分——是具有非常强烈保护需求的、民族共有的、能满足公共教育需求或满足生存需要的大投资而低回报的文化资源;在这些公益文化之外的、可再生的、可创新的文化资源都可归为产业文化。
(3)对科普“营利”的偏见和误解。营利是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条件,科普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要以营利为目的。但“营利”和“以营利为目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公益性的科普不以营利为目的,但也可以在接受政府和社会捐助的同时,进行某种适当的营利性经营,把经营所得的利润用于其事业的维持和发展。
(4)对其市场前景的顾虑。随着科教兴国的深人人心,文化消费在向健康型和知识型发展,科普产业的市场前景很广阔。
(5)制度性的障碍。如行政垄断妨碍公平竞争、对民营企业的不信任、束缚创新人才的手脚、产业类别的合法陛不认同等,此外政府的法律政策规章制度的不配套也是影响科普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6)多领域磨合。科普产业化是一个多渠道投资的过程,它涉及科普与旅游、科普与艺术、科普与媒体的多种结合。由于科普产业与一般文化产业之间的差别,不同职业领域人员之间共谋科普大业,必有一个相互理解和磨合的过程。
1.正确定位,转变理念现有政策法规明确了科普产业发展的合法性地位,国家也明确提出坚持公益性科普事业和经营l生科普产业并举的方针,指出了科普产业发展的方向。科普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的力量,优化配置科普资源,细分和繁荣科普服务市场,丰富科普产品和服务,提高科普产品和服务品质。要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打造和建设产业链,广泛借助服务产业发展的空间,丰富科普产业发展的内涵,扩展科普产业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发展科普产业必须要转变观念,强化科普产业服务意识,将科普产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转向服务公众的科普需求、服务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轨道上来。
2.支持研发。鼓励创新应当出台优惠政策,支持科普企业和服务机构开展科普研发工作,鼓励科普企业和服务机构开展科普创新。主要措施有:科普园区、各类科技园区内新办科普企业,按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各类机构和个人服务于科普产业的技术转让等所取得的服务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加大对科普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科普企业加速研究开发设备的折旧;支持有条件的科普企业设立企业技术中心或工程技术中心。
3.推动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建立健全科普产业的准入制度研究制定落实《科普法》规定的政策措施,细化科普法的相关规定实施办法,增强执行力,为科普产业的发展提供切实有力的法制保障。开展科普产业准入制度的研究,制定和发布斛普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明确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投资的科普项目,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领域,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科普产业。加强科普产品标准体系和科普产业认定、认证制度的研究,尽快建立对科普产业集聚区、重点科普企业、科普产业人才培养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企业、科普产品、科普活动、科普传媒等的规范的认定制度,并推动制定和实施相关优惠政策,形成与科普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规范有序的市场准人制度。
4.完善统筹机制。加强组织协调完善科普产业发展统筹机制,加强科普产业发展组织协调,形成科普产业发展的协同推进机制。建议成立由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牵头的科普产业促进中心,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科普产业。对科普产业的发展做出规划,明确科普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重点、保障措施。建议成立中国科普产业协会,致力于维护科普产业市场秩序,规范科普企业行为,提高科普产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生产和推广能力,提高科普产品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促进中国科普产业的健康、稳步和可持续发展。
5.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建议设立科普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科普产品、服务和项目予以扶持。加大对科普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和完善科普类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为科普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创造条件。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普企业改制上市。
6.采取有力措施拓宽科普服务领域,拉动科普市场需求扩大对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的政府采购范围,支持和鼓励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等在采购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时,优先采购经过认定的科普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科普服务。鼓励和支持有创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开拓国际市场。对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业绩突出的企业予以奖励和支持。充分发挥科普组织的网络优势,培育辐射国内外的科技界、科普界和全社会科普产业营销网络体系。鼓励经营性科普设施打破分割,发展新兴科普业态,发展科普产品和科普服务的现代市场营销系统。
7.建立健全市场体系,积极推动科普产业优化资源配置选择全国科普资源富集、科普产业发展基础好的地区认定一批科普产业集聚区。科学规范地认定一批重点科普企业,鼓励重点科普企业承担科普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推动地方政府对经认定的重大项目,安排资金予以支持。积极整合和盘活存量科普资源,挖掘具有经营价值的科普资源发展科普产业。积极推进科技产业资源转向经营性科普资源。
8.加强研究工作,强化科普产业发展的理论支撑应当加强科普产业的科普需求调研,定期发布科普产业发展报告,适时引导科普产业发展。建立健全科普产业统计制度及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制定科普产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时准确地跟踪监测和分析研究科普产业发展状况。加强科普产业的理论研究和政策法规研究,多维度地揭示科普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为科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科普产业发展的实践研究,总结科普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
9.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强化对科普创新和科普创作的知识产权激励。有效利用知识产权的权利界定机制,分解不同的科普创新、创作主体,界定其权利内容和权利形式,并通过其特殊的权利登记系统,搭建科普资源数据库和科普知识产权数据库,以避免科普资源分散、整合集成效率低,以及避免重复研制、开发和加工等现象。采取有力措施建立科普知识产权许可和利益共享机制,保护科普人才创新、科普创作的合法权益,建立科普知识产权的救济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