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撒钱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直升机撒钱是一个比喻词,用来描述央行们向公共或私人部门印刷货币从而刺激经济活动和支出的过程。
直升机撒钱为财政赤字进行货币融资的方式,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直升机撒钱等同于货币融资(monetary financing),英国、美国和日本都已经经历了事实上的直升机撒钱,但并未出现严重的通胀。但这并不表明如果采用“直升机撒钱”不会触发通胀。
直升机撒钱通常与恶性通胀的意外联系在一起。在过去300年全球56次恶性通胀的案例中,Hanke和Kurs发现恶性通胀都是在极端的条件下产生的:战争、治国不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等。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广泛使用的货币融资却从未以恶性通胀告终。
日本在90年代初资产泡沫破灭后陷入长期经济萧条,尽管日本央行于90年代末已经将利率降至0,但经济平均增长率仍显著下滑,物价亦进入通货紧缩状态。在调节利率的传统货币政策无法继续实施的情况下,日本央行于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间首先实践了数量型放松的货币政策( QEP),由传统货币政策中调节无抵押隔夜拆借利率(Uncollateralized Overnight Rate in Call Market)转向盯住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经常账户余额(Current Account Balance, CAB)。日本的数量型放松货币政策遵循3个支柱的原则: 在存款准备金制度下,通过盯住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较高的经常账户余额水平来维持流动性的大量供应; 增加对长期日本政府债券的直接购买以保障流动性供给的顺利实施; 持续以上方式的流动性供应直至消费者物价指数恢复同比正增长。
所以,日本所采取的数量型放松政策就是通过购买国债使商业银行在央行的储备金维持在较高水平上,并由此达到CPI正增长的目标。在实施数量型放松政策前日本央行每月购入政府债券的上限为4000亿日元,自2001年起央行连续4次提高该额度至每月1.2万亿日元。日本央行的国债持有量亦从2001年1月的56万亿日元上升至04年3月的100万亿日元,其所持国债占国债总余额比重由8%上升至2003年的11.4%,占GDP 比重由11%上升至20%。通过这种为财政赤字进行货币融资的方式,央行的经常项目存款从起初5万亿日元左右,上升至超过30万亿日元的水平。
直升机撒钱政策并不比传统的冲销债务的财政扩张具有明显优势,事实上最终可能是一种退步。因为直升机撒钱的市场影响未知、通过债务注销,央行手中政策工具选择更少、而与直接财政扩张相比,直升机撒钱带来的经济益处微不足道。
当经济增速下滑的时候,提升需求最好还是通过财政来支持,而非货币政策。而新的财政扩张需要配合额外QE这种形式的支持。英国、美国和日本实际上已经经历了直升机撒钱。但很难说欧元区情况也是这样,因为欧元区包含着多个政府机构,他们不是一个货币主权。[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