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交通心理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
旅游交通心理从根本上说就是旅游者的旅行心理,是旅游者对旅游运输设施、工具与服务的能动反应,包括对旅游交通的知觉、需要、态度、兴趣、情绪等。“这里的车站真漂亮!”这是对交通设施的知觉,也流露出对交通设施的肯定态度;“这里的交通真不方便,什么时候通火车啊l,'既有对交通状况的不满,也有对先进交通工具的需要;“该航班空姐的服务真周到,下次还乘该航班的飞机!”既表达了对交通服务的知觉和需要,也表示了对交通服务的态度、兴趣和情绪。学习旅游交通心理,对把握旅游者的旅行心理,提供优质的旅游交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交通心理的一般历程[1]
根据旅游交通心理变化的特点,旅游交通心理可分为初始、中间、结束3个阶段。
(1)初始阶段:激动、紧张
当旅游者在家人和朋友“一路顺风”的送行声中进入交通工具时,尽管有服务人员热情接待,旅行者还是会产生紧张、激动的心情。寻找座位,安放行李,难免一阵忙乱紧张;一想到准备多日的旅游计划终于实现,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如果是第一次乘坐飞机旅游,好奇心的驱使和对安全的关注还会加剧旅游者的紧张与激动。乘坐火车、轮船、汽车的游客,同样对安全问题特感重要,都希望能够一路顺风平安到达目的地。在上述前提下,旅途中要求舒适,要求好的照顾和服务也是一般的心理需求。
(2)中间阶段:自得、解放
随着交通工具驶离常住地,一切安排妥当,旅游者的紧张、激动逐渐消退,代之而来的是某种程度上的自得感和解放感。有的闭目养神;有的谈笑风生;有的玩游戏,有的看书报,有的拿出食品,有的极目窗外,一副轻松自在的样子。如果是较长途的旅行,也会使游客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和烦闷之感,有时会焦躁不安。噪声和空气污染、温度变化异常都会引起反感。因此,现代化的交通工具都应用减音装置和空调设备。如果在途中能领略异地或异国民俗、民风、地貌,又能听到有关沿途风光的有趣介绍或伴之以适当的文化活动,民族音乐欣赏,便会增加乐趣,活跃气氛,解除烦闷,使游客的心理得到调节。
(3)结束阶段:紧张、不安
飞机降落或火车到站,旅游者大包小裹,蜂拥而出,投身于一个陌生的世界,又会出现新的紧张和不安。不管旅游者其国籍、民族、年龄、性别、职业、地位如何,都会有举目无亲之感,想知道一切,可语言不通;想结交朋友,可不懂当地风土人情。既有好奇、兴奋、惊讶,又有因人生地疏而产生不可名状的不安。此时旅游者的反应是多种多样的,从表现上来看,有的东张西望,有的喃喃自语,有的沉默寡言,有的大声喧哗,这种现象对刚入境者尤为明显。复杂的表情反映了复杂的心理状态,正如一位来自美国的旅游者所表示的那样:“昨天还在地球的那一边,现在就站在地球的这一边——中国的首都北京了,好像是一场梦。”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翻译导游,他们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导游员身上。他们希望导游能尽快帮助他们认识这个陌生的世界,有一个欢乐、舒适、愉快和安全的旅游经历。
旅游交通心理的个别差异[1]
旅游者对旅游交通服务的需求带有明显的多样性,也体现出明显的多层次性,这与旅游者组成成分的多元性密切相关,不同的旅游目的、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年龄构成的旅游者对旅游交通服务既有共同一致的要求,也有不同的个性需求。对旅游时间、旅游距离有不同的知觉,对使用飞机、车、船等旅游交通工具也有各自不同的选择。
(1)不同目的的旅游者
不同的旅游目的可以反映出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与需要的差异,也会影响人们对旅游方式和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因此,对旅游交通的需求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为了身心放松的旅游者,主要着重于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健康旅游、休闲旅游以及享受旅游等。旅游方式多属于闲庭漫步、悠然自在的旅游方式,所以他们对旅游交通的需求也比较大众化,多选择旅游巴士、旅游列车等常规交通方式。为了追求猎奇的旅游者,主要着重于探险旅游、冒险旅游、秘境旅游、海底探密和沙漠旅游等。旅游方式多属于探险、冒险、竞技等富有刺激性的旅游方式,他们对旅游交通的需求往往与众不同,多选择特殊、特别、高科技非大众化的交通工具。为了探亲访友的旅游者,主要着重于怀旧旅游、寻根旅游、故居旅游以及旧地重游等。旅游方式多属于自由自在、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他们对交通工具的需求比较注重合适的服务价格和周到的服务,通常倾向于自己安排旅游地点和交通手段。为了宗教朝圣的旅游者,主要以参观寺庙、宗教建筑、宗教圣地、宗教遗址遗迹参加宗教仪式、宗教活动及宗教节日等,其旅游方式是将旅行过程和旅游目的地视为同等重要的考察式旅游方式,他们对交通条件的要求一般不高,他们大多数能吃苦,多倾向于步行和自己安排合适的交通工具。
(2)不同阶层的旅游者
社会阶层(social class)是由具有相同或类似社会地位的社会成员组成的相对持久的群体。每一个体都会在社会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有的人占据非常显赫的位置,有的人则占据一般的或较低的位置。这种社会地位的差别,使社会成员分成高低有序的层次或阶层。
不同阶层旅游者,由于其收人水平、教育程度、价值观念、职业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其选择交通工具和旅游交通心理自然会有较大的不同。一般来讲,上层旅游者收入比较可观,他们生活优雅,旅游消费需求很大,喜欢游览世界名胜、新兴的旅游景点景区,对旅游交通需求一般偏高,喜欢高雅、舒适、服务态度好的豪华交通工具,不会过多地考虑交通费用,同其他阶层相比他们更重视旅游交通服务。中层旅游者收入水平比较高,喜欢选择旅游热线和比较成熟的旅游景区,他们对旅游交通需求一般,对服务质量要求较高,通常追求中档和方便,一般钟情于价格适中的交通工具。低层旅游者收入水平通常较低,多选择附近和周边景区的短时旅游,他们对旅游交通需求偏低,对服务质量要求不高,多选用价格低廉的交通工具,并能忍受某些服务不到位带来的辛苦。
(3)不同年龄的旅游者
老年旅游者通常指50岁以上的旅游者,他们多具有失落感、怀旧感和久安长寿等心态,他们喜欢悠然自得的旅游方式,对旅游交通服务要求较高,特别强调人性关怀和细心周到的情感化服务,他们通常选择与身体相适应的、价格适中的交通工具。中年旅游者通常是指36~50岁,他们多具有求信、求廉、求实等理性消费特点,他们比较偏向于考察式的旅游方式,注重交通服务功能的多样性、服务价格的合理性和旅游价值的实用性,所以在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多倾向于实用、适合的交通工具。青年旅游者多指16~35岁的年轻人,他们善于幻想、勇于猎奇、敢于挑战、富于创造、追求个性,喜欢表现自我,他们多喜欢走马观花式及目的地尽可能多的旅游方式,在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上多倾向于展现自我、表现个性、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类型多样的、特殊的、独特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