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新型城市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新型城市化

  2010年起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实现人口、空间结构的两次转变,建设城乡平衡社会。新型的城市化战略将实现10个协调发展,目标是使人口与空间实现两次转变,即第一次转变是从农业人口变成城市人口,第二次转变是城市人口变为郊区人口,实现城乡平衡。理想的新型城市化的模式是以郊区化为主,即郊区人口占50%,中心城区人口占30%,农村和小城镇人口占20%,人口在三个区域之间可以自由流动,取消户籍限制,建立信用社会。

新型城市化中国国情

  2012年10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主持,国务院参事、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领衔多名专家历时1年完成的《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在北京发布。这份继2009年之后专门研究中国新型城市化战略的第四部年度报告称,中国城市化率突破50%,必将引起深刻的社会变革,在中国发展进程中是一个重大的指标性信号。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介绍说,新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历程迄今大致包括1949-1957年城市化起步发展、1958-1965年城市化曲折发展、1966-1978年城市化停滞发展、1979-1984年城市化恢复发展、1985-1991年城市化稳步发展、1992年至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等6个阶段。

  该报告还揭示指出,当前中国城市化发展存在五大战略性弊端:一是在世界格局中,中国的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工业化所对应的非匹配;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明显地表达出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的非规整;三是中国的城市化亟需克服“城市和农村、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非公平;四是中国的城市化偏重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忽略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呈现出粗放式生产的非集约;五是中国的城市化必须解决如何进入现代管理制度、消除城市病的非成熟。

新型城市化10条建议

  ●组织研制和实施中国社会现代化路径图

  ●持续推动社会发展模式的两次转变(从“城市优先型”向“全面发展型”,从“全面发展型”向“生活质量型”),提高全民生活质量,建设信用管理社会;

  ●继续推进国家反贫困战略,建设没有“绝对贫困”(按联合国标准)的国家;

  ●实施社会福利化战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谐高效的新型福利国家

  ● 实施新型城市化战略,实现人口空间结构的两次转变,建设城乡平衡社会;

  ●实施社会信息化战略,实现生活方式的两次转变,建设信息化社会;

  ●实施社会知识化战略,实现劳动结构的两次转变,建设知识化社会;

  ●普及免费义务教育,逐步普及高等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推进卫生体系现代化,增加公共卫生投入,建设健康长寿型国家;消灭信息鸿沟,提倡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新型城市化四大目标

  ●实施社会知识化战略,建设知识化社会

  ●普及免费义务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推进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健康长寿型国家

  ●消灭信息鸿沟,提倡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社会。

新型城市化定义研究

  关于新型城市化的定义研究方面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新型城市化是体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城市化,集约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的城市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化。

  第二种观点认为新型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何转移,使城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在继续推进人口转移型城市化的同时,大力推进结构转换型的城市化,这样的城市化道路,称之为新型城市化道路”

  第三种观点认为城市化包括三个内容:

  • 城镇数量和城镇人口逐渐增加而农村人口相对减少;城镇人口在全国和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农村比例相应下降。
  • 城镇的形态和分布,由各自独立的状况变成联系密切的城镇系统。
  • 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扩散,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日益接近城市居民”第三种观点认为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过去我们认为,城市化主要是建设城市和发展城市。因此,应当把城市化建设的着眼点放在农村。这也可以说是反弹琵笆。城市化应当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城市化。

  完整意义上的城市化的科学含义,一个层次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另一个层次是转入城市的那部分人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的城市化。前一层次的城市化含义是形式,后一层的城市化含义是内容。我们应当把评价城市化标准的重点放在后一层次上。由于农民和农村是城市化的重要对象,考察中国的城市化还应包括农村居民生存条件、生活质量、生活方式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提升,即逐步向城市靠近。

  从城市化的本质来看,城市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更应该是产业结构转变、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农村人口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统一的过程。

基本内涵

  新型城市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市现代化、城市集群化、城市生态化、农村城市化,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化路子。

  1.集约高效。把新型城市化与新型工业化结合起来集约高效的城市化道路。集约高效就是充分发挥空间聚集,突出循环经济,提高知识技术信息贡献,强化规模效应节能降耗,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宜业城市。

  2.功能完善。把新型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结合起来,走城市功能完善的城市化道路。功能完善就是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完善种类城市功能,不断培育城市个性,形成城市特色,建设特色城市。

  3.社会和谐。把新型城市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起来,走社会和谐的城市化道路。社会和谐就是公平公正,结构稳定,利益协调,充满活力,安全有序,建设和谐城市。

  4.环境友好。把新型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化结合起来,走环境友好的城市化道路。环境友好就是着力减少污染排放,加大污染治理力度,突出城市生态建设,推动城市与自然、人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建设生态城市

  5、城乡一体。把新型城市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走城乡统筹的城市化道路。城乡统筹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把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把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进农村工业化农业企业化,提高农村城市化水平,促进大城市、中小城市、镇、村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新型城市化"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