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57个条目

城市人口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城市人口(Urban Population)

目录

什么是城市人口[1]

  城市人口是指城市的市区和郊区(不包括市辖县)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总数,包括常住户口和未落常住户口的人。这主要依据人群的居住地和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归类。“城市人口”是从事非农产业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也就是说城市人口既包括常住城市地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也包括从事非农产业并常住城市及城市边缘地区的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的划分标准,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而有所变化。

城市人口的特征[2]

  1.城市人口高度密集;

  2.城市人口比重逐步上升;

  3.城市人口是生产与消费的主体。

城市人口的特征指标[3]

  1、城市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数量是指城市区域内人口的总数,包括常住人口数量和流动人口数量。

  2、城市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密度是指城市用地范围内或城市区域内单位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常用人/平方千米或人/公顷等来表示。

  3、城市人口分布:城市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城市空间的分布状况,它涉及城市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人口城市规划和增值等要素。

  4、城市人口性别比例:城市人口性别比例是指城市中人口总数或某个年龄段内男性与女性的人口比例。

  5、城市人口年龄比例:城市人口年龄比例是指在城市中不同年龄的个体数量的分布情况,或指各年龄段人口分别占城市人口总数的比例

  6、城市人口职业结构:城市人口职业结构是指城市劳动人口在各社会部门所占的比例,即各部门的职工或劳动人员占城市在职人口总数的比例。

城市人口的构成[2]

一、城市人口的自然构成

  1.年龄构成

  年龄构成是人口构成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城市劳动人口的比例及其未来的变动趋势。合理的年龄构成能够给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持续增长的基础。相反,人口跳跃式发展则会造成城市就业中某段时期劳力缺乏、社会设备闲置,而某段时期又过度饱和导致失业,从而制约经济的健康成长,并带来社会的不稳定。人口的发展具有惯性,不合理的年龄构成一旦形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难以调整,会对城市社会与经济形成周期性的冲击和震荡。

  2.性别构成

  性别构成就是男女的比例。这种比例,尤其是特定年龄段的性别构成,直接影响人们组织家庭、生育子女等社会生活,因此是城市人口构成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通常情况下,城市人口的性别构成与全社会的性别构成大体相当,即男女人数基本平衡。

二、城市人口的社会构成

  1.户籍构成

  我国自1958年后一直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以此限制人口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自由流动。因此,当时所说的城市人口几乎等同于有本市户籍的人口。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劳动市场的建立和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剩余劳动力的增多,城市人口中外来流动人口比例逐渐上升,尤其是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沉淀下来,成为城市的常住人口,其生活方式与生活要求与本市居民大体相近,这就使城市人口构成日益走向多元化。

  2.劳动构成

  城市人口的劳动构成可以从三方面考察。

  (1)按是否就业划分。可将城市人口分为就业人口与被抚养人口两大类。就业人口也称劳动人口,它又可分成两种:从事不为本市、而为市域以外范围的基础产业经济活动服务劳动者,称为基本人口;从事为本市服务的非基础产业经济活动的劳动者,称为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按我国有关法令规定,包括:0~14岁的少年儿童;60岁及以上的男性老人和55岁及以上的女性老人;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如残疾人、精神病患者等。)

  (2)按生产性质划分。可将城市人口分为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两大类:农业人口是指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及其负担的人口;非农业人口则指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及其负担的人口。

  (3)按劳动部门划分。有两种分类:一是按三次产业划分的产业构成;二是按15个国民经济部门划分的行业构成。从产业构成可以判断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从行业构成则可以看出城市的主体经济部门和城市的主导功能。

  3.文化素质构成

  人口的素质包括两个基本内容:身体素质与文化素质。前者取决于生活水平、医疗保健水平等因素。后者则取决于教育水平、科学与文化水平等因素。衡量人口的文化素质,可以通过下列指标进行:

  教育类指标:成人文盲率、成人平均受教育年限、儿童义务教育普及率、大学生入学率等;

  科技类指标:每百万人口拥有科技人员数、每万名职工拥有自然科学人员数、每万人口专利受理批准数等;

  文化类指标:人均藏书量、人均订阅报刊份数、每万人口拥有影剧院和博物馆数等。

城市人口的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影响城市人口的数量和素质。

  1.自然因素。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好坏对于城市的功能、规模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也就间接影响了城市人口的数量。自然因素包括气候、水源(淡水)、地形、地理位置、土壤和资源等。

  2.社会经济因素。该因素是建立在自然因素上的,是影响城市人口的又一基础性因素,主要影响城市人口的素质。社会经济因素包括经济、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

  3.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政策(如深圳)、战争和政治变革(如迁都)。

参考文献

  1. 赵运林,黄璜主编.第二章 城市人口安全 城市安全学.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3.
  2. 2.0 2.1 谢文蕙,邓卫编著.第六章 城市人口经济 城市经济学(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01月第2版.
  3. 张晓燕编著.第十章 城市社会管理 现代城市管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02.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Frawewdccder,方小莉,y桑,Lin,Mis铭,苏青荇.

评论(共1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城市人口"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75.141.120.* 在 2015年6月1日 20:34 发表

市人口是指城市的市区和郊区(不包括市辖县)的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总数,包括常住户口和未落常住户口的人。这主要依据人群的居住地和所从事的产业进行归类。“城市人口”是从事非农产业为主的人群及其家庭。也就是说城市人口既包括常住城市地区、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也包括从事非农产业并常住城市及城市边缘地区的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的划分标准,随不同国家、不同时期而有所变化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