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效益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教育效益(Educational Benefit)
目录 |
教育效益:投入-产出的综合评价
主要表现在:(1)教育的经济效益。指教育提高了人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个人也因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而获得更多的报酬;
(2)教育在精神文明方面的效益。表现在教育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安定的社会环境。在西方教育经济学中,教育效益一般系指教育程度不同的人,终身能赚取之所得以与其接受这种教育所需支出的成本加以对比而求出的一个每年所得报酬的结果。
1、教育的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
教育经济效益,是指通过教育投资生产出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它是教育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私人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前者是以个人为出发点,考虑就受教育所投资之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后者是从社会整体的观点,考虑接受教育所投资之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
教育的非经济效益,是指教育所培养出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进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后,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教育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教育的直接效益,是指教育活动对受教育者个人和社会直接产生的效益。
1)教育对受教育者个人的直接效益包括:个人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知识、技能、技巧的提高,个人收入的提高,消费能力的提高以及就业选择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等。
2)教育对社会产生的直接效益包括:社会受教育人口的文化素质、劳动素质、社会意识、身体素质等的提高。 教育的间接效益,亦称“教育外溢效益”。它是指在教育产生的效益中,还存在着不直接反映在受教育者个人身上的利益。它同样是教育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教育对解决一般性就业、结构性就业、个人职业选择性就业、经济转型、人口计划生育等
3、教育的货币(金钱)效益和非货币(非金钱)效益
教育的货币效益,通常以劳动收入的多少来衡量。受教育者由于受教育,在未来劳动中会带来金钱收入的增加。 教育的非货币效益,通常是指受教育者在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获得的利益等。受教育者或得的不能以货币计量的其他教育利益。(社会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的积极参与,选举权的行使等)
4、教育的私人效益和社会效益(主体)
凡是教育产生的效益由私人享有的,属于私人效益;由社会多数人享有的,属社会效益。
直接金融效益、选择金融效益—金融报酬、适应能力的效益、非市场效益—处理自身事务的能力、家庭效益、就业效益—和谐环境创造、社会效益—经济文化发展。
教育效益计量的分类[1]
- 教育私人经济效益的计量
1)概念:教育私人经济效益,是指个人接受某级某类教育,终生所能获得的收入扣除所支付的教育成本后的净收益。
2)教育私人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
(1)净现值法—“现值”是指按一定的贴现率把未来各年的现金净收入量换算成为现在的现金价值。优点:考虑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而且通过贴现率的规定,把教育投资风险考虑在内,能较准确地反映教育投资的效益。缺点:难以准确确定贴现率和预测各年的现金收入量。
(2)成本——收益比率法:计算成本——收益比率即用未来收益现值除以成本的现值。优点:在一定的预算下,经由简单的比例,可以推算出个人教育收益与成本的比率,或在资源限制下,可以测定出个人教育收益现值的多寡。缺点:贴现率的标准如何确定。
(3)教育内在收益率法:教育内在收益率,亦称“教育内在报酬率”“教育投资边际效益”。所谓内在收益率是使贴现的预期收益和贴现成本相等的比率,根据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益计算方法而来。特点不必假定贴现率。缺点工资收入影响因素的多样性,结果不是十分精确。
- 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
1)概念: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亦即“教育投资社会经济效益”,是与“教育的私人经济效益”相对应的概念。具体是指教育所引起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产值增量抵偿了教育成本以后的余额。教育投资的社会经济产出与教育投入之比,称为教育投资的社会收益率。
2)教育社会经济效益的计量方法:
(1)相关系数分析法:它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分析过敏经济指标与教育水平的相关程度,进而分析教育与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规律。 优点:广泛的国际比较资料的支持,也比较简单、直观,能说明一定的问题。缺点:难以确定因果关系。(因为影响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因素的多样性)
(2)劳动简化法:劳动简化法是苏联东欧学者以及我国部分学者采用的一种计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
(3)生产函数法----p308-309:该法是将教育视为一种生产的投入要素,利用许多具体类型的生产函数,应用回归分析计算出教育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
(4)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舒尔茨:某及教育投资的年收益率=(某及教育毕业生平均收入—前级教育毕业生平均收入)/某级教育人均教育投资
(5)经济增长因素分析法-------丹尼森:其他还有:“短缺成份法”“反事实度量法”等。
教育成就未来与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