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宏观经济管理效果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宏观经济管理效果

  宏观经济管理效果是指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的物质投人与其产生的实际积极效应的对比。它的一般表达式为;

  宏观经济管理效果=

宏观经济管理产生的积极效应
宏观经济管理过程的物质投入

………………(1)

  或者

  宏观经济管理效果=

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的物质投入
宏观经济管理产生的积极效应

………………(2)

  式(1)为衡量宏观经济管理效果的正指标,它表明一定的宏观经济管理的物质投入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是多少,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宏观经济管理效果越好。式(2)为衡量宏观经济管理效果的反指标,它表明取得一定的宏观经济管理的积极效应所需的物质投入是多少,该指标数值越小,说明宏观经济管理效果越好。

  从上述宏观经济管理效果的一般表达式我们可以看出,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效果上就是要用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取得较大的宏观经济管理的积极效应是取得一定的宏观经济管理的积极效应,使用较少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

宏观经济管理效果的特点

  与其他经济效果相比,宏观经济管理效果具有以下的特点:

  (一)管理效果的多样性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因管理手段的不同组合,分别具有独立、互补和互逆关系。这种关系也体现在其效果中,形成了多样的管理效果,也就是说,宏观经济管理效果并不像一般的经济效果那样,投入与产出之间是单一的对应关系,同一种管理手段,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使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和效果;同一种管理目标,可以分别使用不同的管理手段来实现,因而有不同的物质要素投入,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除此以外,宏观经济管理效果还有主要效果与次要效果之分。

  (二)管理效果的时效性

  宏观经济管理效果是伴随着管理手段作用时间的长度和发生作用的强度而存在的。当某种管理手段刚开始使用时,由于管理主体管理对象都比较重视,作用条件充分,所以管理手段的作用强度大、作用范围广,管理效果往往比较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管理手段的内部作用机制和外部作用条件的削弱和变化,管理手段的作用强度将逐渐衰届,作用范围将逐渐缩小,管理效果呈递减趋势,以致最后消失。换言之,宏观经济管理效果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三)管理效果的非计量性

  一般的经济效果的投入与产出大都是可以量化的,因而其效果都可以通过一定的运算计量出来。但是,在宏观经济管理活动中,既有秩序性管理活动,也有过程性管理活动。除后者中部分可做出定量评价外。大部分管理效果很难做出准确定量分析。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宏观经济管理效果分析只能局限在它对何种经济行为做了一些调控,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而把其影响定量化则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宏观经济管理效果分析可有可无,恰恰相反,它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宏观经济管理效果分析的必要性。

宏观经济管理效果的影响因素

  宏观经济管理活动包括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存在着众多的影响宏观经济管理效果的因素。为了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效果,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科学的决策是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效果的首要前提。没有正确的决策,无论怎样改进实施管理的方式和手段,都只能是徒劳的,有时甚至还会结国民经济的运行带来负面影响。从宏观经济管理的决策过程来看,影响宏观经济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1、对经济运行状态的分析判断是否正确

  面对客观的经济运行,出于不同的利益关系价值判断,可以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依据这些结论,必然会制定出不同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案,从而导致不同的实际效果。例如,对于某一时期宏观经济运行是否“过热“,最起码会有肯定、否定和既不肯定也不否定三种结论,由此会形成三种不同的决策:实行收缩性管理、实行扩张性管理、实行不干预管理,这三种管理必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所以,要做出科学的管理决策,必须正确地分析和判断经济运行的状态。

  2、决策的程序是否正确

  正确的决策程序和科学的论证是管理方案出台的必经之路,尤其是重大的管理目标和管理手段的实施,更需严格地按决策程序办事。在此,必须强调三点:

  (1)必须加强科学理论对决策过程的指导。没有科学理论作为依据的决策,往往是一种主观随意性强、容易摇摆多变的盲目决策。

  (2)必须坚持民主集中的决策原则。既要反对长官意志、个别人说了算,也要防止片面强调民主,议而不决、当断不断。

  (3)必须加强对决策的论证与监督。决策前,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决策过程要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3、各类管理主体的参与程度如何

  宏观经济管理活动是多主体参与的,一般来讲,这些主体包括国家政府、管理机构和经济单位,它们在宏观经济管理决策中,具有不同的职能和作用。国家作为广义主体,主要是进行最终决策;政府作为本义主体,主要是提出意图和方案;管理机构作为实施主体,主要是研究组织实施;经济单位作为参与主体,主要是反映情况和意见,提出建议。如果各决策主体参与程度都比较强,既可以保证决策的正确做出,也可以为决策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严格的实施管理过程是把科学的决策变为实际行动,调节和控制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保证。在管理实施过程中,管理手段和方式得当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反之,就有可能事倍功半。

  从宏观经济管理的实施过程来看,影响宏观经济管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

  1、管理手段的选择是否正确。要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可供选择的管理手段有多种,每种管理手段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的条件,不同手段的配合使用,台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要提高管理效果,必须根据管理目标的要求和条件的变化,选择合适的管理手段,实现各种管理手段的最佳配合。

  2、管理资源的投入是否充足。实施宏观经济管理,必须伴随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的投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管理资源的投人数量与管理效果往往存在正比例的关系,即使是一些制度性或规范性管理,也需要一定的管理资源投入。所以,为了保证管理目标的实 现,我们必须投入充足的管理资源。在管理资源有限时,则应尽可能选择消耗投入资源尽量少、效益比较大的管理手段及其组合方式。

  3、管理机构的素质和运作效率是否高。高效率的宏观经济管理必须有健全的宏观经济管理机构、高素质的宏观经济管理人员为基础。具体地讲,宏观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和掌握现代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丰富的宏观经济管理经验,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较高的工作效率。宏观经济管理机构必须职责分明,能有效地进行组织实施工作,有灵活的信息传递和反馈系统。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即使再科学的管理方案,也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宏观经济管理效果"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