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国民经济统计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国民经济统计[1]

  国民经济统计是以国民经济总体,反映和研究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的数量关系,即从总体上说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全貌和在再生产过程中由各种纵横交错的复杂经济联系所形成的各项比例关系的状况与变化,特别是国民经济运行供求总量和结构的状况与变化,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决策提供系统、完整的资料。

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内容[2]

  国民经济统计内容的构造应该以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为主线,按照经济运行的不同阶段,分别组织再生产条件的核算、产品生产过程的核算、商品流通过程的核算、价值分配过程的核算以及产品使用过程的核算等。归纳起来,现行国民经济统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生产和使用统计:国内生产总值为中心,阐述国民经济生产统计的内容以及生产与使用(包括消费和积累)的平衡关系,最终形成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表。

  2.收入分配和财政金融统计:一方面介绍财政统计金融统计的基本内容,同时按照资金流量表原理说明收入分配统计原理。

  3.贸易活动及价格统计一方面着眼于商品市场介绍贸易活动统计的内容,同时针对价格和价格指数的统计方法做系统说明。

  4.对外经济统计:阐述对外贸易统计、利用外资统计以及外债统计的内容,同时对反映一国对外经济活动整体状况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做简单介绍。

  5.国民资产负债统计:针对一国所拥有的国民财产介绍统计范围、统计指标国民资产负债表

  6.自然资源和环境统计:说明如何针对一国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及其环境进行统计。

  7.人口和劳动力统计:针对一国人口和劳动力状况的统计描述。

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方法[3]

  国民经济统计在研究国民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时,除运闻统汁学原理中已阐述的各种方法,如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相关分析法抽样法等方法外,还运用其它一些特有的统计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国民经济平衡表法

  它是以平衡表式来直接表现需要进行平衡核算的某一现象总量双方及其内部构成的平衡关系。当反映某种现象在同一时期内的总量及构成的干衡关系寸,采用静态平衡

  1,静态平衡法。包括横向平衡和结构平衡

  (1)横向平衡。它是指有联系的两个时期指标的平衡或许多个时期指标的连续性和相关性的平衡。例如,收入与支出的平衡,供应量需求量的平衡,资源量与消费量的平衡等等,横向平衡的宅要作用是,能反映某些现象在国民经济活动过程中,于一定时期内形成的各环节之间总量平衡关系,找出影响干衡的各种因素,并在平衡核算中找出平衡项目

  (2)结构平衡。它是指层、量指标在内部构成七或总量的各项来源与去向中的平衡关系。例如,国内生产总值从来源看,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增加值之和;从使用方向看,是最终用于消费,投资出口的数额。由此组成了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各项来源总量与去向总量间的平衡关系。

  2,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是指总量间在期末、期初两个时点上变动的平衡。其基本公式为:

  
期初数+本期增加数额=本期减少额+期末数

  例如,主要商品平衡表中:期初库存+国内纯购进+接受进口=国内纯销售+供应出口+期末库存

  动态平衡的基本要求是,在两个日寸点总量中找出影响其数值变动的因素及有关数值,汁算影响因素变动的数量差额,以求得双方统计指标在数量上的平衡。常用的平衡表式如表1所示。

xx产品平衡表

表1            计量单位:
上年本年本年比上年增加(减)
绝对值相对数
来源
1.期末结存
2.本期生产
3.接收进口
4.其他
去向:
1.生产维修用
2.基本建设用
3.生活消费用
4.对外出口
5.其他
6.期末结存

帐户式平衡法

  它是西方国家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基本方法。这种平衡法采用一系列会计核算中的帐户表式,对每一项活动的数量,在相互有关联的对应帐户中本着“有收有支,收支相等”和“项目对等、不重不漏”的原则,平衡地登记两次。因为每笔交易涉及两个主体,所以具有双边性质;一次登在付款人帐户作为支出,一次登在收款人的帐户作为收入。也就是说,进入一个帐户的“收入”必定是出自另一个帐户的“支出”。

  例如,各交易主体有l0项经济活动的发生额如下:

  l、消费品购买和销售                 300

  2、资本品购买和销售                 50

  3、出口品购买和销售                 60

  4、进口品购买和销售                 60

  5、国内生产的总收入                 350

  6、固定资产折旧                   -20

  7、来自国外的已分配要素收入净额           4

  8、向国外现期转移净额                6

  9、储蓄                       28

  lo、向国外贷出净额                  -2

  将上述10项经济活动数值,在下列四个账户中记录和反映其基本平衡关系(见表2、3、4、5)。

表2   1.生产(国内生产)账户
支出收入
1.生产要素支出(9)    350
2.购买进口品(18)     60
3.消费品销售(6)     300
4.资本品销售(12)    50
5.出口品销售(16)    60
合计           410合计          410
表3   2.消费(收入与消费)账户
支出收入
6.购买消费品(3)     300
7.储蓄(15)        28
8.向国外限期转移净额  6
9.国内生产的总收入(1)          350
10.固定资产折旧(13)           -20
11.来自国外的已分配要素收入净额(17)  4
合计          334合计                  334
表4   3.积累(资本交易)账户
支出收入
12.购买资本品(4)         50
13.固定资产折旧(11)       -20
14.向国外贷出净额(20)      -2
15.储蓄(7)         28
合计               28合计           28
表5   4.国外(国际收支平衡)账户
支出收入
16.购买出口品(5)          60
17.已分配要素收入的支付净额(11)   4
18.进口品销售(2)       60
19.现期转移净额(8)      6
20.从国内借入净额(14)    -2
合计                 64合计             64


  本例中的四个账户,收支对应,相互制约,逻辑严密,形成具有明显特点的帐户体系。它把国民经济中的主要收支流量有机地归集起来,使人一目了然。例如,生产帐户的收入方反映了生产者生产的最终产品在销售后得到的收入(为410),它同时又与消费帐户、积累帐户、国外帐户中的支出方相对应。生产帐户中支出方反映了生产秆在收入形成后的使用方向,即用于支付工资、税金利润固定资产消耗等,另外还要购买进口商品,其支出合计(为410),与收入相等:它同时又与消费帐户、国外帐户中的收入方相对应。

投入产出法

  投入产出法是对国民经济中各个部门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进行数量分析的一种方法。所谓“投入”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产出”是指生产出来的产品及其分配去向。利用投入产出表,可以详细地记录一个时期内产品在国民经济部门间输送的过程和流量,从而揭示部门间或单位间及各项生产活动间投入与产出所具有的一定数量依存关系相比例关系。

经济数学模型法

  经济数学模型简称经济模型,它是根据某种经济理论和某些假设条件,用数学方程去模拟现实经济现象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对经济现象和过程中存在的数量依存关系进行数学形式的描述,简化了客观存在的复杂的经济数量关系。

  常用的经济模型有:

  (1)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相适应模型。它是按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原理建立的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模型。

  (2)投入产出模型。

  (3)经济增长模型。例如哈罗德——多马模型是分析经济增长及其制约因素的模型。

  (4)大型宏观经济模型。从宏观角度模拟经济发展变化过程的模型。例如美国著名的克莱因—戈德伯格模型、沃顿模型、布鲁金斯模型等。

  (5)其它表现经济现象变量之间或变量内部依存关系的方程式。例如有名的科布—道格拉斯函数,这些模型在阐述经济发展的进程、进行预测等方面,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国民经济统计的要求[2]

  为了充分发挥其作为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重要职能,国民经济统计必须遵循系统分析的原则来组织进行,具体表现为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整体性”要求: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相应的,国民经济统计就必须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核算体系。这一体系的内容应该能够全面反映国民经济循环的主要数量方面。

  2.“层次性”要求:国民经济是一个多部门、多环节、多层次的有序整体,相应的,国民经济核算就必须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为此,需要充分运用各种统计分类和统计标准去组织大量、丰富的核算资料,形成不同层次的核算子系统。在此基础上,构造出层次井然、组织有序的完整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3.“关联性”要求:国民经济是一个内部联系错综复杂的整体,相应的,国民经济核算就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联系,通过具体的核算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备要素、各方面的数量关系。同时,还要适当地反映出国民经济系统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科技教育等系统的交叉关系和相互影响。

国民经济统计的任务[4]

  1983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总则第二条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这是对所有统计工作任务总的概括,具体到国民经济统计可以归结到如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研究和制定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以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为对象的一套整体核算制度

  研究和制订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国民经济统计设计的基本内容,它将在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之上,为国民经济统计明确规定一系列核算概念和核算原则,制定一整套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指标体系,分类标准和科学的核算方法以及相应的表现形式,提供一套逻辑一致和结构完整的核算框架。有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才能系统地搜集国民经济统计资料,系统全面地反映国民经济及其运行状况。完成这项任务是进行国民经济统计的前提。

  (二)组织实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利用各种适用的调查方法,搜集并整理本国国民经济及其运行过程的统计资料和国际经济统计资料

  组织实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搜集管理本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所需要的各种资料是国民经济统计的基本任务。但仅此还不够,还要从反映、分析整个国民经济及其运行过程着眼,搜集和整理一些国际经济统计资料,以便加以对比分析,提供给各有关部门在制定规划及各种方针政策时参考。

  (三)进行国民经济统计分析

  进行国民经济统计分析是统计任务的高级阶段,是实现统计咨询和监督职能的重要步骤。通过本国资料的总量分析和结构分析,通过与历史对比及与国际资料对比,就能发现问题,找出差距,监督国民经济各部门按规律运行。

  进行国民经济统计分析,不仅可以总结出国民经济及其运行的利弊及发展趋势,还能发现核算体系本身的问题,为进一步改善核算体系提供依据。

  (四)采取科学的方法向有关部门提供统计信息,向群众宣传统计信息,使人们接受统计信息

  统计从其对社会的影响作用来看,具有信息。咨询和监督三大职能。但就其本身的直接活动过程来看,它只有“生产”的职能。“生产”的职能是实现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的前提,是基础。因为,统计的信息、咨询、监督职能不是由统计人员直接实现的,而是由统计的成果——统计工作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产品来参与实现。这种信息产品能否实现信息、咨询和监督职能,取决于资料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也取决于公众对统计信息的接受程度。与物质产品生产出来要最后实现最终消费一样,统计信息产品也必须最后实现使用,否则就是无用产品,其价值使用价值就得不到实现。因此,统计工作的最后一项任务还必须设法使产品得到社会的承认。这也就决定了国民经济统计的最后一项任务是用科学的方法向有关部门提供国民经济统计信息,向群众宣传国民经济统计信息和使人们接受国民经济统计信息。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付红妍主编.国民经济统计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8.
  2. 2.0 2.1 李爱英,张翠凤主编.统计学原理.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8.
  3. 倪天林 曲昭仲 程远志 康敬华.统计原理与经济统计.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年03月第1版.
  4. 杨昌斌 杨廷干.国民经济统计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年08月第1版.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连晓雾,Yixi.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国民经济统计"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