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表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平衡表法(Balance Table Method)
目录 |
什么是平衡表法[1]
平衡表法也称平衡表分析法,是指平衡表法是用合计数相等的两组互有联系的项目(或指标)所组成的平衡表,反映各种经济现象间平衡关系和比例关系的方法。
平衡表法的基本形式[1]
反映实际数字的平衡表为统计平衡表;反映计划数字的平衡表为计划平衡表。平衡表的基本形式有单项式平衡表、综合式平衡表和矩阵式平衡表。
单项平衡表用于表明或安排个别产品或个别生产要素的平衡关系,如煤炭平衡表、粮食平衡表、人口平衡表、劳动力平衡表和资金收支平衡表等。单项平衡表采用“T”形格式,将资源与需要、收入与支出分列平衡表的两边,便于平衡表两边的总量与各个构成项目进行比较。需要与资源、收入与支出不相等时产生的平衡差表现为结余或缺口,由计划加以不断平衡。表是某种物资平衡表。
××物资平衡表
一、期初库存 | 一、生产需要
其中:分部门、分所有制、分地区 |
二、生产
其中:分部门、分所有制、分地区 | 二、基本建设需要
分投资来源 分主要项目 |
三、进口 | 三、市场民用 |
四、动用国家储备 | 四、出口 |
五、其他 | 五、补充国家储备 |
六、合计 | 六、其他 |
七、平衡差(结余) | 七、期末库存 |
八、合计 | |
九、平衡差(缺口) |
综合平衡表用于表明或安排多种产品和生产要素或一系列企事业单位等的平衡关系和运动过程。在表的主栏列出一系列产品、生产要素及国民经济的部门、所有制和地区等构成。在表的宾栏,或列出两组平衡项目,如综合物资平衡表;或列出人力、物力、财力的具体变化过程,如国民财产平衡表;或列出收入的形成与分配使用过程,如国民收人生产、分配、使用平衡表。
矩阵式平衡表又称棋盘式平衡表,用于表明或安排产品问、部门间、地区间在生产和消耗、收人和支出、调入和调出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平衡关系。表的主栏和宾栏所列的项目与顺序完全一致,纵横交叉成棋盘形式,如投入产出表(部门联系平衡表)。
一系列互相联系补充的平衡表构成平衡表体系,从不同方面分别或综合反映人力、物力、财力在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运动过程和平衡关系。
平衡表法的应用[1]
平衡表法广泛运用于国民经济宏观管理和计划统计实践。前苏联等中央计划经济国家采用“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即“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简称MPS)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情况。整个体系包括:
(1)社会总产品的生产、消费和积累平衡表;
(2)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再分配和最终使用平衡表;
(3)部门联系平衡表;
(4)劳动力平衡表;
(5)国民财富和固定资产平衡表;
(6)居民收入和消费平衡表;
(7)非物质服务平衡等。
平衡表在编制计划的开始阶段,可用来匡算出计划期国民经济可能达到的规模和速度,以及各项主要比例关系的基本趋向;在编制计划草案阶段,与各部门、各地区计划结合,可用来协调平衡计划指标;计划编制后,平衡表是检查计划执行过程中各项指标平衡状况的工具。
平衡表法和平衡方程法的关系[2]
平衡表法和平衡方程法是同类性质的方法,每个平衡表都至少包括一个方程或一组方程。
平衡表法同平衡方程法比较,它的经济意义比较明确,内容比较固定,把数字描述同文字描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便于结合经济内容进行平衡核算和分析。
利用平衡表进行综合平衡统计核算,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首先,一个平衡表中可以包括许多统计指标,形成一个指标体系,这些指标或者是社会产品、国民收入的分解指标,或者是与社会产品、国民收入有关的分类分组,可用于满足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需要。
第二,平衡表既能反映国民经济中的数量对等关系,又能够反映出各种比例关系;既可实现形式上的平衡,又可据以分析内容方面的平衡问题。
第三,利用平衡表可以形象地反映社会产品、国民收人的运动过程。所以,一个平衡表就是一个国民经济统计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