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分层教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分层教育

  分层教育是指针对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以适应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需要,采用分主题、分阶段、分年龄、按照能力差别有所侧重地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与实践活动的教育形式。分层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适应生源现状的一种有效对策。

  分层教育,即:一门课程可以按难度不同,比如分成A、B、C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择。一个学生选择的课程可能是语言A,数学B,物理C,也或许是其他。

  这样的分层教育,实现了学校因材施教与学生自由选择的匹配,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由于自由选择,也保证了公平的教育机会。

分层教育模式设定

  (一)从养成教育到社会公德教育,培养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养成教育是对学生的日常文明习惯的普遍要求,这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基础。对学校德育教育而言,只停留在这个基础上还不够,要将养成教育上升到社会公德教育的层面上,让学生将自己的认识和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进行比较,通过社会体验活动逐步向公众认可的社会人的方向去靠拢。

  (二)从亲情教育到家庭美德教育,培养学生成为情意并重的家庭人。

  亲情教育是情感教育的基本点,是培养学生学会关爱、学会理解的主要途径。开展亲情教育可以使学生理解父母,从而自觉接受家庭美德教育,很好地处理个体与家庭的关系,为走上社会面对亲情和组建个人家庭做好心理和情感上的准备。

  (三)从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到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逐步成为健全的思想人。

  “三观”教育是中国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对于学校的学生德育教育而言,应让青年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而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最终表现在对正确价值观的认识与实现。

分层教育的运用

  分层教育模式在德育教育中的运用,是实现教育效果的重要环节,是具体的实施阶段,在运用过程中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科学分层

  要体现德育分层次教育的实际效果,科学、合理的分层尤为重要,这是青年学生是否自觉接受教育形式和内容的关键。

  按照教育与管理的模式、内容分层

  这种分层的形式是将德育教育的起点和目标终点进行连接,然后在过程中选择几个或多个分段点,在过程中科学地设计由易到难、由基础向专门的教育内容。在德育分层次教育的内容上,我们可将养成教育作为德育的起点教育,把亲情、法制、心理、等教育作为过程教育,培养正确的“三德”、“三观”才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

  这种分阶段、分主题的教育形式有利于德育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形成一个个相应的模块,模块与模块之间虽相对独立,但在德育主线下又有内在关联。在学校教育对象循环变化中,我们只需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教育模块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整合,便能应对学校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各种变化和需求。

  按照教育对象的年龄段和年级段分层

  学校的学生在年龄差距虽然只有四至五岁,但青春年少时的几岁差距却产生的心理和生理表现截然不同。按照年龄和年级进行德育分层的意义就在于此,它就是根据青年学生的年龄、年级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德育教育内容以适应他们的心理承受力和生理接受力。在年龄上的分层就可使之减缓这个突变期带来的各种冲击,让学生感受“步步攀升”的教育过程。

把握工作环境

  德育工作环境包括教育设施硬件环境和校风、教风和学风等软件环境,而分层教育中应把握的主要是软件环境中的人文因素。

  要有人人都是德育教育者,又是德育受教育者的意识

  德育不仅是学校领导或德育工作者的事,而是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教育职责。面对现今中学生教育种种压力和困难,我们在全员参与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分层教育对教育者要求更高,随时提醒大家要做细心人,要在教育他人的同时,自身不断总结和感受来自各方面的再教育。

  要有德育工作科学性的意识,注重对教育结果的逆向推导

  有人片面的认为德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思想教育的层次和内容划分不明确,认为只要批评就是教育,不分场合和受众的实际情况。这种所谓的教育非但起不到应有效果,而且会使再次教育陷于被动。所以,要求教育者科学地认识德育工作,从教育的目标出发,反向逐一推导教育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和必要内容。意识增强了,科学性提高了,德育分层次教育就容易推行了。

注重教育方式

  “分层”只是教育的一种模式,将现代教育方法与德育分层次教育模式结合起来,对德育的效果提高和实现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引导、启发式教育方法的运用

  现代学生敏感、好奇,对事物不愿只是直白的接受,他们要通过自己的认识和体验来判断。基于这种情况,在德育分层次教育中,我们变说教、灌输为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来增强对社会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判断美、丑、善、恶。

  讲究教育模块的选择与组合

  在德育分层次教育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主题鲜明的教育模块,它们能够单独使用,但组合使用效果更佳。首先要学会对教育模块进行筛选,将相关主题和相近内容的教育模块进行比较,将受众者情况最相近的和体现相互促进作用的教育模块组合在一起,根据学校德育教育的实际条件组织落实。在选择和组合过程中不能只强调理论上的最佳,应具体根据所在学校实际,特别是德育教育的对象是否能接受的情况来实施。

  “分层”要体现实践教育的内容,增强体验教育

  在从事教育和感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被实践教育的魅力所感染。在德育中实践教育对教育对象更具说服力,我们要通过社会实践、体验教育来使青年学生验证德育分层次教育的现实效果,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丰富我们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特别是高年级学生更应有多样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使他们能更多地通过实践活动来自觉增强对人生、社会和自我价值的正确理解,成为能够经受现实考验和承受各种压力的当代中学生。

  分层教育模式是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一种尝试,是对德育形式的一种补充,在笔者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中体会到分层次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优势,各个学校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特别是德育受众群体情况斟酌考虑,有步骤的尝试。

分层教育的实施

学生分层

  在深入了解学生自身情况和特点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具体分层标准是:A层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困难大,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厌学;B层学生基础较好,接受能力一般,情绪不够稳定,学习成绩中等;C层学生基础好,接受能力强,学习兴趣浓,成绩好。分层结果由教师隐性分层,学生分层的目的是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是实施教学分层备课计划和教学目的分层计划的前提。

目标分层

  “弹性要求”、“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分层教学的基本要求。分层教学在认知目标和能力目标上,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的要求。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要求及内容,综合班级各个层次学生的已有水平,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的原则,制定与各个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的分层教学目标,并在“分层讲授新知”前使学生其明确学习目标, 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同一知识点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虽有差异,但目标之间应配备拾级而上的“台阶”,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有所认识, 并在教学中逐步分层认知。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程度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不同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层次水平的知识,以便和学生的知识结构相适应。

教学分层

  “一个课时一个教案、一个层次一个教案”,教学设计要作到四个清醒认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水平有清醒认识;对教学的知识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位置有清醒认识;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有清醒的认识;对学生的个体辅导和个体激励的方法有清醒认识。

  分层课堂教学应坚持先预习后学习,方法重于知识,过程和兴趣重于结果的原则;分层课堂教学应该坚持重视学生的信息反馈,并注意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创造性的方法;分层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教学基本规律。在教学中,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是学生巩固和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上,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加强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中等生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进行提高性辅导;对优生采取个别点拨,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对学生实行分层授课后,成立“兴趣小组”,采用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进行学习,培养其优良品德和合作。同时,还要做好反馈信息的收集工作,这样便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修改教案,从而更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用动态评价、纵向评价和综合评价3种方式。动态性评价,每个层次班学生学习水平是动态化的,考试评价也应使其具有动态性和选择性与之相适应。

  纵向评价,主要是通过不同阶段的和平时的课堂提问、谈话、作业等评价信息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主动性等信息通过纵向的比较,而做出的评价。综合评价,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不能仅以考试成绩为标准,要注意学生学习主动性、主体性和主体精神品格的提升。评价方法要多元化,即要坚持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在评价时都应遵循及时性、客观性、激励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评价应有所区别,对于A类的学生的点滴进步应采用激励评价,鼓励他们努力向高一层次发展,对B类、C类的学生所取得进步应采用竞争评价,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奋进。

分层教育积极作用

  (一)因材施教,体现针对性。

  学校的学生要顺利实现学生从小学生到中学生角色的转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和行为表象,分层次教育正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逐步实施,我们的教育对象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对号入座”。

  (二)重点突出,体现侧重性。

  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毕业生,这个重点是十分明确的,分层次教育强调保证目标实现的过程与方式,有助于目标的逐步落实和最终实现。侧重性的优势在于将目标分解化小,以便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承受力来逐步展开,在不同的年龄和时期更能让受教育者顺利接受,做到“自觉自愿”。

  (三)逐步推进,体现系统性。

  学校德育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施这个教育工程中要分阶段、分步骤地逐步循序推进,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分层次教育正好体现了过程和结果之间的联系,使受教育者在体验教育的过程中有从易到难、从基本到特殊的过程,做到“一步一个台阶”。

分层教育注意问题

  “分层教教育”变成变相分班,引争议。

  总体上来说,不同批次的学生确实存在比较大的差异,但有些学校并未按成绩分班,而是平行分班,所有学生重新站到同一起跑线上。在同样的学习环境中,部分原本低分的“名额分配”等考生,往往后来者居上。

  这是因为,一些民办初中长期应试操练,学生很适应中考,分数高,但自学和自主能力并不强;而部分普通公办初中学生虽然中考成绩偏低,但能很快适应高中的学习方法。多位教育界人士表示,不能仅仅以中、高考成绩“论英雄”,简单地划分所谓“快慢班”,其实是不科学的。

  此外,分层教育可能会在学校班级里产生一些新的矛盾,比如仅仅因为几分的差距,老师就不让他进较好的班学习,这对许多成绩还算不错的学生来说,心理上会产生不平衡情绪,从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分层教育"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