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养成教育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质,从而达到其最终的目的—— 形成良好的习惯。养成教育既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也包括良好习惯的训练,以及对语言习惯、思维习惯的培养。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

养成教育的目标

  最低目标是:通过培养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良好思维习惯,解放人的大脑。习惯是人体中的软件系统,在这个软件系统的使用下,人的许多行为与思维活动将处于一种不加思索的下意识状况,从而使大脑得以解放出来,集中到自由创造的方面上来,最终激发大脑的潜能。

  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三大核心任务。

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

  大成模型是对往圣先贤人格发展的总结与提升,以人体结构为模型,将全息人格分为道、德、知行、时间、契约、行为、结果、情感、抉择九个部分,以生命进化为前提,在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平衡向道接近成长模型。

养成教育的方法讨论

  中小学教育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初步的智力培养。这既是中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得以全面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对中小学生进行“两全”教育的具体措施和手段。我国针对所在山区学生“性子野、习惯差”一实际情况,在“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上做了一些较为实在的具体工作,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上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具体一些做法如下。   

学习习惯

  课内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教育。小至上课的一个坐势,大至学习某类固定课型的学习方法,都要求贯穿于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上课时,如果有学生开小差,任课老师会有意识地、采取适当方法予以引导;有同学做小动作,老师会边讲课边下意识地走到该同学身边,直至专心听讲。学生听课过程当中,最注重培养的是学生专心听课的习惯。专心与否,用举手率来衡量。一堂课下来,根据学生举手次数多少来判断其上课听讲专心的程度。有了指标,学生自然就有了积极性。有了积极性,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就不难培养了。

  其次,重视培养学生作业清楚认真的习惯。对错题和不清楚的作业要求重做这当然是首当其冲的措施,也是对每位学生的普遍要求。对一些脑子灵,因好动,做作业只图速度,不求质量,常常出现这样或那样“低级”错误的同学,老师各显神通,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措施,以求得最佳效益。   

行为习惯

  课外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常言道:“无以规矩,不成方圆。”举止不文明、不规范即属于没有规矩。如何让学生的行为文明规范?主渠道在课外;主方法多示范、多指导。另外多开展一些活动。举例来说吧,自从学校开始实施《重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计划以来,提倡课间或其他课外时间,老师少坐办公室,多指导和参与学生一起活动。在活动过程当中,一旦发现学生有不规范或不文明的行为,老师先是予以指出,接着示范,而后帮助其学生改正。诸如学生乱扔瓜皮、果壳、纸屑,每位老师都不厌其烦不知指导、示范了多少人次。正因为如此,才换得如今学生基本养成不随地乱扔脏物的习惯,偶尔有同学扔了,学生之间也学会了互相监督、相互帮助。一个个举止是这样,一句句不文明的话,也不放过。只要机会一有,就予以指正。

  良好的习惯不是靠一天两天,说养成就能养成的东西。对于课外注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既有阶段性,又有侧重面。即在某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不良行为或形成什么良好习惯,都有一个侧重。这个侧重每位老师心中都要有数,以便统一步子,取得最佳效益。阶段性的潜伏期,视养成其习惯难易程度而定。容易纠正的不良行为,或能很快养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熟人见面互相问好,潜伏期短些;对于一些较难改正,顽固性的坏行为,或短时间较难形成良好习惯的行为,如:一些本性的行为,潜伏期一般要长一些。其目的是一个——实现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

  另外,非常注重榜样的示范。每隔一个潜伏期,都要进行一次评比小结,每次小结,都要评出一、二个典范。这个总结评比除了鼓励的成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树立榜样,示范带动更多同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日常监督

  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其良好习惯养成的监督、督促工作。中小学生自觉性、持续性较差。中小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共同做好监督、督促工作,显得尤为的重要。由于所在学校学生居住分散,离学校远,采用互相通信的方式加强联系。每学期期初,学校都应该向学生家长发一封公开信,普遍能受到学生家长地关注,从而取得较好效果。

养成教育注意事项

  1、对症下药

  热心观察,留意表现。实施“养成教育”,首重针对性,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地方实际,针对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所以,作为教育者,一定要留意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以期选择最好的教育手段,“对症下药”。

  2、家校互动

  家校联系,不可或缺。有些学生具有“两面性”,有的是“在家是个好孩子,在校是个顽皮生”,有的则相反。所以,不能单凭学生的在校表现就作出判断。有的学生的“两面性”还不是表现在家校的区别,而是表现在“表里不一”。学生虽然大都比较单纯,不善于掩藏,但个别学生还是可能因为成长过程、生活环境的某种特殊性而致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日常的行为表现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这类学生还要通过老师的关爱、沟通,或日记交流等等措施去作全面了解。

  3、以身作则

  每个少年是多么渴望看到自己的成绩,多么渴望别人承认他的优点和技艺。这种愿望为精神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以身作则,重中之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这是好多老师都懂的至理名言。可“懂”不等于就能做得好。试想,如果一个老师对“有礼”的学生“疼爱有加”,对“没礼”的学生爱理不理;或站在讲台边抽烟边教育学生抽烟如何不好;或边讲粗话边怪学生不文明,那后果会是怎么样呢?细心的老师不难发现,板书“龙飞凤舞”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潦草的;板书“煞有介事”的老师,带出来的学生写字大都是端正的。

  4、多肯定孩子

  每个人都有被肯定的心理需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儿童对自己的评价大多源于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周围人给他的评价是积极的,肯定的,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能行,就会在生活中树立起自信心来。反之,如果周围的人总是给他传递一些消极的评价,孩子们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自卑感、无能感,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一次小小的赞扬、鼓励,对孩子的影响有时候是终生的。

  5、教育方式

  教育形式,切忌单调。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然,在对其实施“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切忌形式单调,特别是一味的说教,更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所以,必须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措施。

相关条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养成教育"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