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内涵式发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内涵式增长)

目录

什么是内涵式发展[1]

  内涵式发展是指以事物的内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在发展形态上主要表现为事物内在属性的运动和变化所引起的发展。如规模适度、结构协调、资源配置效率更高,追求数量、质量、规模、结构、效益的统一等。

内涵式发展的意义[2]

  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是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指导意义。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三十条)系统构建了内涵式发展的目标图示和实现路径,它从总体上凸显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这一主题;构建了以全面出击、深度改革、协同创新、跨越发展为主线,以上下结合、内外融合、前后配合的整体性回应为目标模式,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扩展,以文化传承和创新为底蕴的顶层设计,以改革措施的系统化、衔接性、保障性为支撑的完整体系。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任务要求非常明确,高校必须贯彻落实新时期的新要求和新部署,坚定地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进内涵式发展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

推动内涵式发展的建议[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理念,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二十多年的扩招之后,在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之后,在新的历史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的发展方向。而如何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呢? 笔者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认为,要转变以往的发展理念,调整以往的发展结构,确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取胜,以育人为根本,通过培育大学精神等作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路径。

  (一)转变发展理念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首先是一种发展观念的改变,其次是一种发展方式的转变。但无论是方式的变化还是观念的变化,都要求人们从以往过分注意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的思路中解放出来,形成一种新的教育质量观。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由于单纯的追求数量增长、规模扩大、空间扩展,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教育质量问题。虽然规模扩张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但质量问题却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本质或者说功能的实现。单一、片面的追求数量的增长而忽视质量的发展,将会影响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不应建立在对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无限消耗上,而应通过减少投入,降低损耗,提高效益来实现教育的长远发展。需要人们把以往那种靠规模上的数量堆积而发展高等教育的思路转变到从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解决问题,探索新途径,总结新规律,走内涵式发展的思路上来。

  要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的质量、结构、效益、数量的和谐与统一。要通过高等教育内部因素调整与协调,来达到高等教育的和谐发展,通过对教育规律教育本质的把握,正确处理高等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这不仅要求我们注重高校的发展数量、办学规模,而且要求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质量上。在学科特色上,突出教育的本质功能,通过师资力量的积累与提高,教育理念的转换与结合,硬件设施的发展与完善,充分调动与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因素,最终实现教育的高质量产出,效益的高回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这种内涵式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但会促使高校在发展中更好地整合高等教育资源,而且会使高校管理者重新审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改变以往那种走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路子,合理的调整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构,把“以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

  (二)调整发展结构

  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必须要正确处理高等教育中数量、质量、结构、效益的关系,树立全面的质量观、综合的效益观、科学的发展观。高等教育的发展不仅包括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改善等量的扩大,更包括高等教育组织结构、学科专业结构、师资结构等的优化、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学校管理体制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等质的发展等。在办学过程中,不能仅注重学校数量的增加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是要更多的关注教育质量和学科结构、师资力量、管理观念、学校体制等“软实力”的提高 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有相关制度的保障,制定具体的措施来保障和规范高等教育的发展。从制度层面规范学校的布局、专业的设置、组织管理、师资的结构,使高等教育达到质量最优、数量最佳、结构最合理、效益最突出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制定高效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措施,有效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本质上讲,这种发展模式在重视高校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高校个性的培养,例如,独特的教学资源,创新的教学手段,教授治学,蓬勃发展、富有朝气的大学生社团文化,平等的文化观等。

  (三)坚持以人为本

  人是社会的主体,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和谐发展的人,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善于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能够积极融入社会、融入自然。内涵式发展就是把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我们的高等教育不仅关注物,更关注人,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呼应学生的成长诉求,满足学生的成长要求,关注学生的成长质量,使学校不至于偏离教育的内涵。人是社会的主体,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健康的人、和谐发展的人,使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善于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各种复杂关系,能够积极融人社会、融人自然。内涵式发展就是把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幸福、自由、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使我们的高等教育不仅关注物,更关注人,了解学生的成长需要,呼应学生的成长诉求,满足学生的成长要求,关注学生的成长质量,使学校不至于偏离教育的内涵。因此,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就是教化人的潜质,完善人的人格,激发人的创造性。正如陈寅格先生所说,独立之人格,自由其思想。说得简单点,大学不仅要“教人做事”,更要“教人做人,教人思考”。学校的日常管理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合作.学校管理的良性循环离不开教师积极、主动、全力的参与,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确立以教师为本的思想。只有拥有和谐的教师队伍团体,学校工作才能朝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每个教师都具有个性,他们的性格特点、思想情感、人生价值观等都有差异,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只有把握住这些个性差异,关注教师个人发展,树立教师为本的思想,进行科学化、民主化管理,充分发挥工会等群团组织对教师的关心和爱护作用,形成和谐的人际氛围,才能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是建立在对教育的本质、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价值追求,它应该是统率高校师生思想和行为的灵魂和精髓。

  (四)培育大学精神

  大学精神是指大学所弘扬的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所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建立在这种价值观基础上的行为规范。比如,中山大学的“立志做大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它的本质特征是创造精神、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精神。大学精神是与大学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我国著名教育学家潘懋元先生说,大学教学的目标“不仅要对学生传授知识,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而且要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道德和科学方法”。高等教育育人的目标就是使我们的大学生“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因此,培育大学精神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途径。

  相对粗放的外延式发展,内涵式发展是特色和创新型的发展。如果说以往人们关注的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快慢问题,那么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质量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理念,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在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鲜明体现,为我们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蒲利春,韦建卫.基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精品课程建设[J].重庆与世界,2012(5)
  2. 康德武,袁健.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动力探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3(10)
  3. 刘金新.关于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几点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ltr zhu,y桑,寒曦,Mis铭,Tracy.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内涵式发展"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