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公共精神产品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公共精神产品

  公共精神产品是指相对于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共同拥有、共同享用消费、共同受益的精神产品,它体现着公共意志,是指具有生产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产品

公共精神产品的基本特征[1]

  一是非竞争性

  一部分人对某一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另一些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一些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这一产品中受益,受益对象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二是非排他性

  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

  知识性产品中向人们提供的公理、定律,发现的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的规律,如牛顿三大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等都属于公共精神产品。例如,《国际歌》是全世界无产者的公共精神产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全世界信仰马克思主义者的公共精神产品。联合国的图案标识和有关章程是全世界所有联合国成员国的共同精神产品。

  一个国家、民族、政党集体所拥有的或共同享受的精神产品,如国歌、国徽图案、党徽团徽符号、党团章程、国家政策法令、文件、军队法规及其标识等。另外国家大剧院、博物馆、纪念馆等的设计方案也可以视为公共精神产品等。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精神产品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多了。例如大型运动会(如奥运会等)的图案标识、主题歌曲等。这种供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有、享用的公共精神产品,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精神利益,具有重大使用价值和意义。

公共精神产品如何更科学合理服务好公众[2]

  一、扩大行业协会、学会的权责,转变公共精神产品输出平台的角色意识

  行业协会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行业协会对行业特点和规律有着的深刻认识,能够以专业的视角处理问题,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把一些权力从政府部门下放给行业协会能够减轻政府的管理负担,减少政府冗杂职能,节省公共财政开支;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管理由微观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间接管理,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特点相一致;有利于转变公共精神产品供给单位的角色意识。基于以上优势,在行业协会管理模式下,供给单位作为协会成员即成为兼具管理者和执行者的双重角色,主人公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从而可极大地调动其服务公众的积极性。

  二、促进公共精神产品资源共享,利用公共精神产品边际成本功能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事业还比较落后,图书陈旧、更新较慢、藏书量小,加上图书馆之间的板块隔离严重,各自为战,限制了公众对精神产品的消费。应强化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网络建设并对公众开放,这有利于公众文化素养的提升和各类培训、科学知识的普及。而电视节目作为一种兼具商品性的准公共精神产品,依赖市场就可获得持续的产品供给。虽然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较高,但在制作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观众数量的倍增可带来利润的倍增,因此网络共享尤其重要。

  三、加强制度设计,重视公共精神产品输出平台建设方面的立法

  为公共图书馆提供经费是政府的基本责任之一。在这方面,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以立法明确政府要为公共事业提供经费,所需经费占财政的比例有具体规定。一方面,依靠法律使公共精神产品的供给获得可靠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使供给平台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保证服务的公平合理。我国应通过立法保障基层图书馆建设,增加图书馆数量;依法将基层图书馆纳入城市和乡镇建设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扩大公共图书馆服务覆盖面,让公众都能方便均等享受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对广播电视等输出平台,应把经营性和公益性区分开来,事业性的公益单位以公共精神产品供给作为衡量标准,经营性的事业单位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宣传导向前提下,以市场占有度和商业价值作为衡量标准。由此,公共精神产品的供给才能在机制上获得持续保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宣传舆论作用才能有效实施。

  四、深化社会分工,实施制播分离、邮发分离

  制播分离就是把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予以分离,电视台以播出节目为主,大部分节目交给电视节目制作公司。从体制上讲,把电视节目制作从电视网的自制自播模式中分离出来,这更符合社会分工原理。在我国,广播电视机构既是产品的生产者,也是销售者,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如新闻、时事和娱乐节目等都是自己制作。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民营资本开始进入精神产品的供应领域,一大批的影视制作公司开始出现,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大多为文化传播公司投资制作,制播分离模式作出了可贵的尝试。

  五、回归公共产品的价值原点,廓清市场作用和政府功能

  我国的公共精神产品供给现状是政治、经济、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利益主体来看,国家、市场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博弈使公共精神产品的供给呈现出复杂的图景,市场的驱动力、政府的舆论价值导向力、公共利益的号召力决定了我国精神产品供给。当公共精神产品不能满足其利润要求时,资本将转向利润更为丰厚的节目领域。因此,应从法律层面上加以限制,使公共服务与市场之间取得平衡,而不是让公共利益被商业利益所湮没。

  六、整合公共精神产品平台资源,实现公共精神产品平台的多维功能拓展

  公共精神产品平台大多为政府财政拨款,但分属于不同的主体,有些部门之间可以形成有效的整合,发挥出比单个平台更大的作用。如把城市的新建公共图书馆设在高校,充分利用学校的空间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提高图书馆的利用效率,以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此外,图书馆的公共服务功能体现在诸多方面,如中小企业的成长帮助、咨询、图书期刊的借阅、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应提高此类公共资源的利用率。

  七、提高公共精神产品供给的普遍性和覆盖率

  我国公共图书馆覆盖面极度不平衡,大城市的公共图书馆硬件建设较为完备,而农村的大部分地区没有公共图书馆。在这方面,可借鉴国外一些公共图书馆的做法,图书馆可分为市立图书馆和省外借中心图书馆,市立图书馆一般在规模较大的城市,而通过省外借中心图书馆,在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小城镇和农村,可以方便地借书,缩小大城市和其它地区居民在公共精神产品供给上的差距,为人们提供相对均等的阅读机会。

  八、以公众利益为价值导向,改变公共精神产品输出的评价机制

  公共精神产品的供给状况不能仅仅看产品质量,还要把读者、观众满意度作为基本的评价标准,即以人为本,以读者、观众、听众为中心。在具体操作上,除了服务方式和理念的转变之外,还需对产品供给中的质量、内容、风格、发行等诸多方面,就公众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准确掌握相关的数据,改变依靠印象和感觉作为决策依据的粗放式管理,成立独立、非盈利性的数据调查组织,使产品平台、发行单位、广告商家在真实的数据和科学结论中,调整自身的策略、理念、姿态、流程、内容侧重点等方面,实现与读者需求的准确对接。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1. 董立人著.精神产品社会价值及其生产导向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9.
  2. 何子明.公共精神产品如何更科学合理服务好公众[N].广西新闻网-广西日报,2014年02月13日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方小莉,寒曦,陈cc.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公共精神产品"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