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07个条目

保罗·克鲁格曼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保罗.克鲁曼)
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
放大
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
保罗·克鲁格曼(Paul R. Krugman, 1953 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是自由经济学派的新生代, 理论研究领域是贸易模式区域经济活动。目前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教授。

目录

保罗·克鲁格曼简介

  克鲁格曼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国际贸易国际金融货币危机汇率变化理论。他创建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分析解释了收入增长和不完善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他的理论思想富于原始性,常常先于他人注意到重要的经济问题,然后建立起令人赞叹的深刻而简洁优雅的模型,等待其他后来者的进一步研究。他被誉为当今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贸易理论家之一,而他在1994年对亚洲金融危机的预言,更使他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如日中天。他目前担任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政策咨询顾问。1991年,他成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系获得克拉克经济学奖的第五人。2008年,克鲁格曼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克鲁格曼是主流经济学派的衣钵传人和捍卫者,是萨缪尔森索罗的爱将(他们三人同处一个办公套间)。但同时,克鲁格曼又是一位急先锋,敢于向任何传统理论开战。在过去十余年间,他出版了近二十本著作,发表文章几百篇。他的文笔清晰流畅,深入浅出,不仅是专业研究人员的必读之物,更是普通大众的良师益友。在公众的眼中,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众经济学家

  1953 年,克鲁格曼出生于一个美国中产阶级的家庭。他在纽约的郊区长大,从约翰·F·肯尼迪高中毕业后,他来到了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大学时代的克鲁格曼似乎更偏好历史,经济学的专业课修的不多,倒是天天去上历史课。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大学二年级的时候,著名经济学家诺德豪斯在偶然看到克鲁格曼的一篇关于汽油的价格和消费的文章后,为他对经济问题的深刻理解所打动,立即邀请他做自己的助手。大学毕业后,在诺德豪斯的推荐下,克鲁格曼顺理成章地进入了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这个期间,由于个人问题,他的情绪比较低落,草草地完成了博士论文以后,他奔赴耶鲁大学任教去了。

  克鲁格曼的关键思想是报酬递增(increasing returns)。

找回自信后的克鲁格曼初见成就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
历届获得者
1969拉格纳·弗里希
(Ragnar Frisch)
简·丁伯根
(Jan Tinbergen)
1970保罗·萨缪尔森
(Paul A. Samuelson)
1971西蒙·库兹涅茨
(Simon Kuznets)
1972约翰·希克斯
(John R. Hicks)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
(Kenneth J. Arrow)
1973华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74弗里德里克·哈耶克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纲纳·缪达尔
(Gunnar Myrdal)
1975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
(Leonid Vitaliyevich Kantorovich)
佳林·库普曼斯
(Tjalling C. Koopmans)
1976米尔顿·弗里德曼
(Milton Friedman)
1977戈特哈德·贝蒂·俄林
(Bertil Ohlin)
詹姆斯·爱德华·米德
(James E. Meade)
1978赫伯特·西蒙
(Herbert A. Simon)
1979威廉·阿瑟·刘易斯
(Sir Arthur Lewis)
西奥多·舒尔茨
(Theodore W. Schultz)
1980劳伦斯·罗·克莱因
(Lawrence R. Klein)
1981詹姆斯·托宾
(James Tobin)
1982乔治·斯蒂格勒
(George J. Stigler)
1983罗拉尔·德布鲁
(Gerard Debreu)
1984理查德·约翰·斯通
(Richard Stone)
1985弗兰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
1986詹姆斯·麦基尔·布坎南
(James M. Buchanan Jr.)
1987罗伯特·索洛
(Robert M. Solow)
1988莫里斯·阿莱斯
(Maurice Allais)
1989特里夫·哈维默
(Trygve Haavelmo)
1990默顿·米勒
(Merton H. Miller)
哈里·马科维茨
(Harry M. Markowitz)
威廉·夏普
(William F. Sharpe)
1991罗纳德·科斯
(Ronald H. Coase)
1992加里·贝克尔
(Gary S. Becker)
1993道格拉斯·诺斯
(Douglass C. North)
罗伯特·福格尔
(Robert W. Fogel)
1994约翰·福布斯·纳什
(John F. Nash Jr.)
约翰·海萨尼
(John C. Harsanyi)
莱因哈德·泽尔腾
(Reinhard Selten)
1995小罗伯特·卢卡斯
(Robert E. Lucas Jr.)
1996詹姆斯·莫里斯
(James A. Mirrlees)
威廉·维克瑞
(William Vickrey)
1997罗伯特·默顿
(Robert C. Merton)
迈伦·斯科尔斯
(Myron S. Scholes)
1998阿马蒂亚·森
(Amartya Sen )
1999罗伯特·蒙代尔
(Robert A. Mundell)
2000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尔·麦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2001乔治·阿克尔洛夫
(George A. Akerlof )
迈克尔·斯宾塞
(A. Michael Spence )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Joseph E. Stiglitz)
2002丹尼尔·卡纳曼
(Daniel Kahneman)
弗农·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2003克莱夫·格兰杰
(Clive W.J. Granger)
罗伯特·恩格尔
(Robert F. Engle III)
2004芬恩·基德兰德
(Finn E. Kydland)
爱德华·普雷斯科特
(Edward C. Prescott)
2005托马斯·克罗姆比·谢林
(Thomas Crombie Schelling)
罗伯特·约翰·奥曼
(Robert John Aumann)
2006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Edmund Phelps)
2007埃里克·马斯金
(Eric S. Maskin)
罗杰·迈尔森
(Roger B. Myerson)
里奥尼德·赫维茨
(Leonid Hurwicz)
2008保罗·克鲁格曼
(Paul R. Krugman)
2009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Elinor Ostrom)
奥利弗·威廉姆森
(Oliver E. Williamson)
2010彼得·戴蒙德
(Peter A. Diamond)
戴尔·莫特森
(Dale T. Mortensen)
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
(Christopher A. Pissarides)
[编辑]

  克鲁格曼在耶鲁大学也不得志,由于性格太强,他得罪了不少人,连研究生奖学金也丢掉了。1978年,他去探访著名经济学家多恩布什(《宏观经济学》的作者),多恩布什的鼓励使他找回了自信,他发现自己找到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关键。他开始写一篇关于垄断竞争贸易模型的论文。

  当年7 月,他把这篇论文提交到国民经济研究局的暑期研讨会上,参加这个会议的都是当时国际上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当他开始宣读论文时,人们没有加以注意,都在相互交谈。渐渐地,大厅安静了下来,人们停止交谈,专心地倾听克鲁格曼的演讲。克鲁格曼一夜成名了!克鲁格曼回忆道:“那是我生命中最美好的90分钟。”

取得成功后的克鲁格曼

  接下来的日子里,荣誉和金钱接踵而未,克鲁格曼开始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发表演说,参加研讨会,会见各式各样的人。但是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在忙碌的应酬之余,仍然潜心于学术研究。

  1982 年,克鲁格曼刚从瑞典的一个国际会议回来就接到费尔德斯坦的电话,邀请他去华盛顿任职,担任经济顾问团国际经济学首席经济学家。华盛顿的经历并不愉快,他发现,在这个地方,好的分析者并不受重用,马屁精倒是如鱼得水。很快,他就产生了厌倦,不过,在华盛顿他又发现了自己的另一项才能: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讲述 严肃的经济学问题。1983年的总统经济报告就是由克鲁格曼主笔的。

拥有理想的克鲁格曼

  华盛顿的一年使克鲁格曼身心俱疲。很长一段时间,他既不做学问,也不问政治。不过在外人看来,他混得很不错:年纪轻轻就成为终身教授,拿着丰厚的薪酬、常常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参加各种会议,甚至还写出了几篇挺好的论文。不过,克鲁格曼的内心极为失落,他说:“和世界上99%的人相比,我没什么可抱怨的。但我的参照对象是同辈中最成功的经济学家,我还没有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克鲁格曼再次创作及影响力

  1987年,克鲁格曼开始重新恢复了创造力,他写出了大量高质量的论文——第三世界债务减免欧洲货币体系的作用、贸易集团化。这些文章获得的好评打消了他对自己研究能力的怀疑,他开始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新贸易理论。这些成就使他获得了约翰·贝茨·克拉克奖

  1988 年,克鲁格曼出版了《期望减少的年代》一书,该书一出版即在美国引起轰动。他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的《国际经济学》成为各大学和贸易公司的标准教材。各大公 司的总裁在看到他所著的书之后纷纷找上门来,请克鲁格曼为他们作商业咨询。为此,克鲁格曼专门雇了一名经纪人,不是为了拉更多的客户,而是为了提高价格, 使商人们望而却步。这段时期克鲁格曼发现了一个有趣的课题——经济地理学。他雄心勃勃地想把这个课题发展成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并在这个领域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1992 年的总统选举使克鲁格曼在全美国人面前大出了一番风头,他在电视上的经济演说给克林顿极大的帮助,但是克林顿在执政之后并没有启用他为总统经济顾问,而是 选择了伯克利大学的女经济学家泰森,原因在于克鲁格曼的性格过于刚直,在华盛顿和学术界都得罪了不少人。克鲁格曼自己也说:”从性格上来说,我不适合那种职位。你得会和人打交道,在人们说傻话时打哈哈。”

  1996年克鲁格曼又一次令世人大吃一惊,他出版的《流行国际主义》一书大胆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该书在短短两年内重印了8次,总印数达120万。同时,克鲁格曼的经济地理学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经济学界的许多人已经断言:克鲁格曼三年内必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克鲁格曼成为焦点中的焦点,他与奥伯斯法尔德合著的《国际经济学》第四版也已经被翻译成中文出版。

  面对荣誉,克鲁格曼是怎么想的呢?他说:“我们都想得到权利,我们也渴望成功,但是对我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理解带来的快乐。”

保罗·克鲁格曼的著作

主要代表作有:《期望减少的年代》、《亚洲奇迹之谜》、 《萧条经济学的回归》 、《流行国际主义》、 《国际经济学》 、《大破解》、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等。

  保罗•克鲁格曼其他已在中国出版的著作有:

  • 《地理和贸易》,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汇率的不稳定性》,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流行的国际主义》,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战略性贸易政策与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译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 《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 《市场结构和对外贸易政策——报酬递增、不完全竞争和国际贸易》,上海三联出版社,1993。

金融动荡年代的诺贝尔经济学奖[1]

  他始终是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有力竞争者。

  有经济学者评论:“如果诺贝尔经济学奖要颁给国际金融领域的研究者,那就一定会颁给克鲁格曼,因为他是这个方向的一个开创性人物。”

  诺贝尔经济学奖最近一次定格金融学领域是在1997年,当时,斯科尔斯默顿两位学者,因其在金融衍生产品理论方面的贡献摘得桂冠。而1997年也正是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金融动荡的年份”。

  有学者说,此次源自华尔街金融风暴,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大规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并企图寻找缓解危机冲击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诺贝尔经济学奖自然会更加关注金融领域的研究成果。

  此前,令克鲁格曼名声大噪的是他的一个预言。1996年,克鲁格曼曾在其《流行国际主义》一书中就预言了亚洲金融危机。他提出,所谓的“亚洲奇迹” 是“建立在浮沙之上,迟早会幻灭”。他认为,亚洲在高速发展的繁荣时期,已潜伏着深刻的经济危机,将在一定时间内进入大规模调整。1997年,该预言成功验证,有力奠定了克鲁格曼作为“新一代经济学大师”的地位。

  因此,在华尔街金融风暴引发全球金融动荡之时,克鲁格曼对当前形势的评价,越发引人关注。

  “按照我的判断,当前普通美国人的命运与经济普遍增长的脱钩,在美国近代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他猛烈抨击了布什和执政的共和党人。事实上,在近些年来,几乎布什政府所有的政策,都将会成为这位在《纽约时报》网站上勤奋写作博客的经济学家批评的对象。

  他在《布什之后--新保守派的终结与民主党人的时刻》中描述了保守派占领华盛顿并在经济繁荣时期分化美国社会的手段。由于丰厚的税收优惠,美国的富人越来越富,企业的盈利被投放到至今不为人知的领域。“相反,大多数雇员的薪水几乎跟不上通货膨胀的脚步”,克鲁格曼说。

  他总喜欢提起自己青年时代的“失落的天堂”——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那时成为众所周知的中产阶级社会。在《一个自由主义者的良知》中,他在书的第一页开篇便写到:

  “我生于1953年。与同辈人一样,我把自己成长于斯的美国的一切都市委理所应当的。事实上,如许多同辈人一样,我严词抨击美国社会种种甚为真切的不义现象,游行抗议对柬埔寨的轰炸,为自由派政治候选人挨家挨户的奔走。只是在后来的回想中,我才明白的意识到,自己年轻时所处的政治与经济环境是一个早已逝去的天堂,是美国历史上一段不同寻常的篇章。”

  他认为,这样的天堂社会背后的推动力是总统罗斯福的“新政”。正是新政开始大力实施的“自上而下的收入和财产再分配”使美国社会获得了繁荣。直到 70年代,政府才开始以某种形式“撤回”这一政策。这个本来按照欧洲标准衡量就很糟糕的社会福利国家被拆卸得七零八落,盛极一时的工会如今已经大不如前。

  克鲁格曼认为,再次扭转这一趋势的时刻到来了。正因如此,他主张不再选举共和党人作总统。他主张回归罗斯福和杜鲁门所代表的价值:“为了像罗斯福带领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样,诚实、有效地进行伊拉克战争,我们的做法也许至少要有一点儿像'新政'。”

  而在面对荣誉时,克鲁格曼说:“我们都想得到权利,我们也渴望成功,但是对我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理解带来的快乐。”

  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人理解他。

相关链接

参考文献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87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评论(共15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保罗·克鲁格曼"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133.5.240.* 在 2008年1月28日 02:28 发表

有些句子需要推敲客观性,如“他发现,在这个地方,好的分析者并不受重用,马屁精倒是如鱼得水。很快,他就产生了厌倦”,这种有失中立性的语句需要修改。

回复评论
192.11.236.* 在 2008年10月20日 15:52 发表

怎么感觉是个托,是个骗子

回复评论
202.136.217.* 在 2009年1月8日 16:52 发表

是不是犹太人啊???

回复评论
222.222.137.* 在 2009年1月13日 11:07 发表

可以把他著作的电子版的相关下载地址链接一下就更好了!

回复评论
116.234.59.* 在 2009年3月16日 14:25 发表

这还是个不错的人物

回复评论
116.234.59.* 在 2009年3月16日 14:29 发表

192.11.236.* 在 2008年10月20日 15:52 发表

怎么感觉是个托,是个骗子

干吗这么说人家,你是不是兔儿眼?

回复评论
218.82.254.* 在 2009年5月3日 00:07 发表

喜欢大师的文章 《财富》里面开设的专栏很不错 分析由浅入深 佩服

回复评论
222.210.176.* 在 2009年6月9日 17:21 发表

我国的内需还很薄弱

回复评论
222.210.176.* 在 2009年6月9日 17:33 发表

陈先生我很欣赏你,但是我国目前的形式并不太乐观,还不足以影响整个金融危机,只能自救而已,同样作为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我们应该更客观的去看待这个非常时刻,看出我国真正的问题所在,还有我不得不说出地方政府的慵懒性,祖国还得靠新鲜的血液去扶持。

回复评论
221.232.142.* 在 2010年4月15日 10:04 发表

谬论!

回复评论
117.32.155.* 在 2010年4月21日 07:38 发表

中国的管理思维不要跟共和党走的太近应该是民主党?

回复评论
59.70.82.* 在 2010年5月20日 21:05 发表

hao

回复评论
58.61.211.* 在 2010年7月16日 09:55 发表

陈先生在炒股,可能已经破产。

回复评论
115.152.75.* 在 2011年11月22日 09:05 发表

说实在,很多大师都不了解中国,却喜欢评论中国。看看这十几年所谓经济大师,学术泰斗对中国的预测就知道了。

回复评论
76.181.73.* 在 2012年6月8日 05:31 发表

133.5.240.* 在 2008年1月28日 02:28 发表

有些句子需要推敲客观性,如“他发现,在这个地方,好的分析者并不受重用,马屁精倒是如鱼得水。很快,他就产生了厌倦”,这种有失中立性的语句需要修改。

这个世界没有中立性这种东西 不然你也不会在这看一个白人的简历了

回复评论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