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4个条目

体育心理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体育心理

  体育心理是是教育心理学的一部分,研究体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品质的形成。

体育心理的主要研究范围

  • 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
  • 体育运动比赛的心理规律
  • 青少年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术的心理特点
  • 体育运动中智力与品德的培养
  • 社会体育心理特点,等等。

体育教学心理

  (1)体育运动学习动机

  体育运动不仅是肌肉活动,还以一定心理因素的有意控制为基础。学习动机是推动体育知识、技能学习的内部力量。没有积极、正确的学习动机不仅不能动员自身力量掌握运动知识技能,而且有碍学生身心健康和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体育运动学习动机有多种多样,可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前者以个体直接需要为基础,后者以社会需要为基础。进行动机教育的目的,主要是使学生以社会性的间接动机为主导有机地结合两种动机。

  (2)体育认知。

  “体育认知”是对各种运动信息的选择输入,即运动感知、注意的功能;加工处理,即表象、想象思维记忆的功能;以及输出反应、反馈评价,即运动情感和意志的动作或言语表现的功能。任何运动活动都必须在这一体育认知过程的完整统一中进行,无论是脱离认知在脑中加工的"刺激──反应"观点,或者是既不考虑反应又不考虑刺激状况的主观思辨观点,都是缺乏科学根据的。为了保持体育认知的正确,必须准确选择运动信息;既不要全输入,也不能全堵塞。那些临场缺乏排除干涉能力或选择性反映迟钝者,总是发生认知活动的受阻,并导致运动技术活动的失误。在体育认知中,提供选择的输入信息有:

  • 体育认知的自然信息,如自然环境、 气候条件等。
  • 体育认知的社会信息,如教练、运动同伴、竞赛对手、裁判、观众等各种人际关系
  • 体育认知的心理信息,如自身或他人的个性、运动表情、思维、注意状态等。
  • 体育认知的肌肉动作信息,如自身或他人的跑、跳、投动作及体育器械操作等。
  • 体育认知的运动客体信息,如篮排球、航模、赛船以及射击目标物体等。

  对输入的运动信息的内部加工,是体育认知的关键。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心理过程和特性都参与了这一复杂的加工处理过程。在这里进行着对信息量进行分类和储存、转化。这种加工处理是多水平的,它既可以在动作表象的水平上进行,也可以在想象的水平上进行,又可以在思维的水平上进行。这种信息按质和量的加工处理,制约着体育运动者的运动水平,实现着对技术动作和运动战略、战术的有意识控制

  对运动信息加工处理后的输出反应,主要通过肌肉动作形式,有时也辅以言语和情绪表现。在输出信息的认知活动中,情感起着推动作用,意志则负责调节。输出运动信息后的反馈和评价,是新的认知活动的开始。正确、及时的动作和言语反馈,会使错误技术动作得到纠正,正确动作得到肯定。有经验的教师正是抓住体育认知的这一反馈和评价的环节,去调节学生的认知过程。但最好是教会学生自己控制调节认知的系统,这样他们就能独立地完成体育运动的学习任务。

  (3)运动技能形成的心理特点。

  运动技能的形成和发展经历着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即运动知识与肌肉动作初步结合的阶段、运动技能形成阶段和技能熟练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心理特点是:

  • 运动知识过渡到技能的初期,动作之间缺乏紧密联系,肌肉动作表现为笨拙、不协调、多余动作多,身心力量消耗大,伴随视觉的有意识控制起主导作用,动觉的自动控制能力很小,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紧张等。
  • 运动技能形成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动作间的联系加强,多余动作减少,有意识的视觉和动觉联合控制动作,注意过度集中和情绪紧张性减弱。
  • 运动技能熟练阶段,各种肌肉动作联合成为自动化的系统,视觉的有意识控制让位于动觉的自动控制,多余的动作和心理紧张消除,注意范围扩大等。

  (4)体育运动教学、训练与学生个性发展。

  丰富多样的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活动是发展学生个性特征的有利条件。许多研究指出,体育运动可以使人的个性在短时间内得到表现、训练和发展。如在严密组织的集体性对抗项目中,学生勇敢进取、互助合作的性格意志特征得到充分发展;在完成艰难、甚至惊险的肌肉技术动作中,学生的吃苦耐劳、“忍痛”和果断、顽强的心理品质得到磨练;在各种激烈、紧张的训练和比赛中,学生们学会了调动自身的潜力冲破阻力,探险应激的能力,整个心理结构会因此得到充实和改善;在不断接受运动挫折和胜利中,学生会逐步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行动,克服消极的心理品质;在体育运动特有的临场心理训练中,他们学会了各种自我控制能力,发展了各种运动智能和思想品德。有一些人的研究指出:由于不同专项运动的特点不同,对各种心理品质发展水平的要求也各异。如前表所列的四种运动项目需要的意志品质,各具有不同的重要性的顺序。属于第一类的意志品质,举重是“总动员”、游泳是“自信”、竞技体操是“自调身体能力”、排球则是“组织性”。依此各有不同的组合结构。教师应当注意发展相应的心理品质,以保证运动技术的质量。

  体育专项运动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差异 不同的运动项目要求具有不同心理特点的人去从事,在运动训练的选材中应当使两者对应结合起来,人尽其才,发挥个体的心理优势。这样,就能在短期内培养出优秀的运动员。为此,必须研究体育运动专项的特点及其对心理品质的要求,研究运动者实际存在着的个体心理差异。在个体心理差异方面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研究:

  • 运动中的年龄心理差异。如:儿童喜欢游戏运动;少年爱比赛和表演运动;青年又偏重于发展专项运动。又如:年幼者运动心理的灵活性大,准确性差;年龄大者则相反等。
  • 运动中的性别心理差异。如:女学生喜爱柔和健美的体操运动项目;男学生喜欢大力、刚强的运动项目等。
  • 运动中的个性心理差异。如:活泼性格者适于球类运动项目,稳重性格者适于静力性的运动项目,等等。

体育教师心理

体育教师除了应具有一般教师所共有的心理品质外,还应当具有适合自己专业需要的心理品质。这些特殊的心理品质是:

  • 对肌肉运动的直接兴趣和吃苦耐劳、“忍痛”能力。
  • 高度的运动信心和强烈的体育求知欲。
  • 积极的运动进取心和严格的行动自制。
  • 充沛、稳定的临场运动情绪。
  • 善于临场“应激”指挥的能力
  • 正确协调人际心理关系的能力等。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刘维燎.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体育心理"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