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范围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 注意范围(Attention Span)
目录 |
什么是注意范围[1]
注意范围又称注意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人能清晰地把握注意对象的数量多少方面的特征。知觉的对象越多,注意的范围越广;知觉的对象越少,注意的范围越窄。
注意范围的实验研究[1]
研究注意范围,一般利用速视器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以数1/10秒的时问向被试者呈现刺激时,眼睛只能注视一次,在这段时间内。意识所能把握对象的数量就是注意的范围。最早进行注意广度实验的是哈密尔顿(Hamilton,1859)。他在地上撒一把石弹子让被试者即刻辨认,结果发现被试者很不容易立刻看到6个以上的石弹子,如果把石弹子以2个、3个或5个放成一堆,被试者能掌握的堆数和掌握的一个个石弹子数一样多。以后,心理学家在1/10秒的时间内呈现彼此不相联系的字母、图形或汉字进行实验。研究表明,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是:外文字母4~6个,黑色圆点8~9个,几何图形3~4个,汉字3~4个。
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2]
人的注意范围不是固定不变的,影响注意范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 1.知觉对象的特点
在知觉任务相同的情况下,知觉对象的特点不同,注意的范围会发生一定的变化。研究表明:知觉的对象越集中,排列得越整齐、有规律,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注意的范围就越广;反之,注意的范围就狭窄一些。例如,颜色相同的字母比颜色不同的字母的注意范围要大些;排列整齐的字母比杂乱无章的字母注意数目要多些;大小相同的字母比大小不同的字母注意的数量要大得多;组成单词字母比对孤立的字母注意的范围要大得多。
- 2.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
同样的知觉对象,由于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和知识经验不同,注意的范围也会有一定的变化。如果知觉活动的任务复杂多样,注意范围就狭窄一些;知觉活动的任务单一简单,注意范围就广一些。例如,在0.1秒内通过速示器上呈现一定数量的外文字母,要求被试不仅辨认出字母的数量,同时还要求他们辨认出字母的颜色,这时他们所能注意到的字母数量比只辨认字母数量时要少得多。知识经验丰富,注意范围就大;知识经验贫乏,注意范围就小。例如,用速示器呈现英文句子,精通英语的人比不懂英语的人注意的范围要大得多。
“一目十行”是指注意的范围大。扩大注意的范围,可以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教师、体育裁判员、汽车驾驶员在工作时,都需要较大的注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