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1个条目

中成药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中成药(Chinese Patent Drug)

目录

什么是中成药[1]

  中成药是指根据疗效确切、应用范围广泛的处方、验方和秘方,以中药材为原料配制加工而成的药品。中成药剂型由过去的膏、丹、丸、散粗放制作发展到片剂、冲剂、胶囊、以及包括滴丸、贴膜、气雾剂和注射剂等各种剂型,并能有效地控制药品的质量和批量进行生产

中成药的常用剂型[2]

  剂型是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中成药的剂型不同,使用后产生的疗效、持续的时间、作用的特点会有所不同。因此,正确选用中成药应首先了解中成药的常用剂型。

  (1)固体制剂。固体剂型是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其制剂稳定,携带和使用方便。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片剂、栓剂、丹剂等。

  (2)半固体剂型。例如:煎膏剂,适用于慢性病或需要长期连续服药的疾病,传统的膏滋也属于此剂型,以滋补作用为主而兼治疗作用,如蜜炼川贝枇杷膏。

  (3)液体制剂。例如:合剂,是在汤剂基础上改进的一种剂型,易吸收,能较长时间贮存,如复方扶芳藤合剂。酒剂,酒剂较易吸收,但小儿、孕妇及对酒精过敏者不宜服用。注射剂,药效迅速,便于昏迷、急症、重症、不能吞咽或消化系统障碍患者使用,如醒脑静脉注射射液。

  (4)气体剂型。例如:气雾剂,可用于呼吸道吸入、皮肤、黏膜或腔道给药,如云南白药气雾剂。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3]

  合理用药国家药物政策的基本指导原则,《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中明确要求,医生在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应遵循能口服给药的不采用注射给药;能肌内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的原则。还要求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必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主治功能、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等内容使用中成药,并加强用药监测。中成药(含中药注射剂)虽然疗效较好,副作用小,但如果应用不当,也可产生不良反应,甚至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的病例也时有报道 。因此,应加强药品的监督管理,保证合理用药。药品供应管理部门,包括药品监督员和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应加大药品的应用管理力度,真正做到安全、经济、有效地应用药物

  1.病证结合,对“证”下药

  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是近年来中医临床广泛使用的诊疗手段,辨病有利于从疾病全过程、特征上认识疾病的本质,重视疾病的基本矛盾;辨证则重在从疾病当前的表现中判断病变的位置与性质,抓住当前的主要矛盾。通过辨病而确定了病种,便可根据该病的一般演变规律而提示常见的证型,因而是在辨病基础上进行辨证。当疾病的本质尚反映不够充分时,先辨证不仅有利于当前的治疗,并且通过对证的变化的观察,有利于对疾病本质的揭示,从而确定病名。中成药是根据各种病证研制的,各有其适应证,必须根据病人的症状适当选用,才能有的放矢。《医述》中说:“凡医人用药,须先认证,认证须先审脉。审脉明,斯认证真;认证真,斯用药当。”若证型不明,“热证”用“热药”,“寒证”用“寒药”,无异于火上加油,加重病情。因此,要求患者“有是证”,医者才可“用是药”。

  2.药证相符,提高疗效

  清代名医徐灵胎《伤寒论类方》:“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变迁无定,知其一定之治,随其病之千变万化,而应用不爽。”药证之间具有很强的特异性与针对性,严格地讲,每一味经典药都应该有与它相对应的运用指征。用此药必有此证,见此证必用此药,无此证必去此药。药与证的相互对应即是药证相应。正如清代医家邹澍《本经疏证序》说:“不知一病有一病之方,一方有一方之药,一药有一药之效,不能审药,何以定方?不能定方,何以治病?”如至宝丹、紫雪丹和安宫牛黄丸在治疗昏迷方面虽有共同效果,但是3药又各有偏重:紫雪丹的镇痉作用较强,适用于高热、抽搐为主的病证;安宫牛黄丸解毒豁痰力较强,临床用于高热、神昏、谵语为主的病证;至宝丹开窍力较强,适用于昏迷为主的病证,在运用上要有所区别。此外,我们不提倡中西药联合使用,中药成分复杂,当前对二者联用产生的疗效也不十分确定,且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临床宜减少中成药与西药的搭配使用。

  3.掌握中成药的剂量与服用方法

  中成药往往是由汤剂改变剂型而成,从古今中成药使用的状况来看,确定中成药剂量的方法大致有3种:(1)按剂型的习惯剂量使用;(2)将汤剂剂量按一安比例换算后作为成药剂量;(3)对成药进行药效学研究后确定新剂量。剂量是药效的物质基础,且任何药物都有着一定的量效关系;但由于目前对中药的量效关系研究不够,而中药在常用量、最小中毒量和最小致死量之间的范围较宽,许多新中成药给出的也并非是最佳治疗量。因此,应该严格按照说明书及相关研究资料使用,不可随意加大用量或延长用药时间。此外,中成药的服用方法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补气药宜晨起空腹服用,滋阴安神药宜睡前服用;病情危急,攻伐峻烈药物当中病即止,不可久用;慢性病丸药缓治,可长期坚持服药取效。

  4.掌握中药禁忌,严格控制有毒中药的使用

  “十八反、十九畏”是中药长期应用积累的经验,中医当熟悉掌握,还要再次强调。《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确定的管制使用的中药有28种。例如,含有中药材黄药子的中成药,有明显的肝毒性,过量或长期应用,可导致肝脏损害;含有关木通、广防己、马兜铃的中成药因含马兜铃酸,具有明显的肾毒性,使用不当会导致肾损害;含蟾酥的中成药,使用不当会导致心脏损害和心律失常;含马钱子的中成药,使用过量会引起神经系统损害。又如附子理中丸与金匮肾气丸配合应用,因两种中成药均含有附子(主要成分为乌头碱),有可能引起毒副作用,要注意“中病即止”,不可长期服用。有些中药毒性小,但长期服用可蓄积中毒。某些中药对胎儿有损害作用,根据药物对胎儿损害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禁用和慎用两类。禁用的大多含有毒性较强或药性峻烈的中药,如麝香、三棱、莪术、巴豆等;慎用的大多是含有一些活血行气、泻下导滞及大辛大热药物,如桃仁、红花、大黄、枳实、附子、干姜等。禁用的绝对不能用,慎用的可酌情使用,但应尽量避免,以防发生事故。还要注意常见于药品说明书中的特殊禁忌,如含麻黄的中成药,青光眼者禁用,高血压、冠心病、前列腺肥大患者慎用。此外,外用的中成药不能内服。

中成药的管理建议[3]

  1.全面注重中成药的质量

  收购中药材时,注重从源头抓起,在原产地按GAP标准种植道地中药材,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提高;研发时,注重配方、工艺的创新,确定靶点明确、作用环节及作用机理清楚的创新模式,保障产品疗效和安全性;生产时,在中药提取、分离、浓缩、干燥、制剂、灭菌等制药全过程中,实现计算机系统控制,进行模块化、管道化自动运行,排除安全隐患。

  2.严格执行中成药与西药分开制度

  加强中、西药分开管理制度,可以杜绝中、西药合开,也是防止中西药随意联用的有效手段。建议医院建立急诊中成药专柜,和西药严格分开。目前中药注射剂较少按中医理论辨证使用,因而其临床疗效的发挥明显受到影响,同时增加了用药风险。“发烧用清开灵针,感染用双黄连粉针,心血管病用香丹针”是不少西医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基本思路。对于无中医执业资格的西医执业医师开出中成药处方时,应请中医师会诊把关,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要严格管理。加强处方管理,对开具大处方、用药不规范等造成的纠纷加大打击力度,必要时给予曝光。根据药物所含成分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将药物间可能出现的物理、化学配伍禁忌和药理性配伍禁忌及时总结报告。

  3.加强药品的安全性监测

  反复强化中药有毒副作用的观念,加大对中医师、中药师关于中药不良反应的培训力度,尤其是培养其对患者疾病症状同不良反应的甄别能力。对于长期服用某种中成药的患者,可利用现今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设立病案跟踪调查。应在中成药说明书中添加必要的有关安全应用信息,规范中成药的应用,保证中成药的临床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第八章 药品经营管理.药事管理学.西安交通大学精品课程
  2. 姚瑞东.中成药的合理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2(34)
  3. 3.0 3.1 张环宇.探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与规范管理[J].中医药导报,2009(10)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2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中成药"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