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94个条目

物流浪費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物流浪費

  物流浪費是生產過程浪費中的一種,從整個管理體系來看,節能管理和物流管理應該屬於精益管理生產的一部分。

物流浪費的類型

  物流方面的浪費主要有:

庫存浪費

  不必要的庫存主要包括呆滯庫存、過量生產產生的庫存、提前到貨產生的庫存、生產線上多餘的在製品庫存、多餘的安全庫存、無效庫存耗損而引起的成本。“庫存是萬惡的根源”,庫存會造成下列的浪費:

  1.直接浪費

  (1)產生不必要的搬運、堆積、放置、防護處理、找尋等浪費。當庫存增加時,搬運量將增加,需要增加堆積和放置的場所,需要增加防護措施,日常管理和領用時需要增加額外時間等,甚至盤點的時間都要增加,這些都是浪費。

  (2)使先進先出的作業困難。當庫存增加時,新入庫的物資壓在原來的物品上,先入庫的要想優先使用,就必須進行額外的搬運。而如果為省事,先使用新人庫的物品,則原來的物品就會因為長期放置而帶來有關質量等一系列問題的發生。

  (3)損失利息及管理費用。當庫存增加時,用於生產經營活動的資金會大量沉澱在庫存上,不僅造成資金總額增大,還會增加利息和庫房的管理費用。而這些常常是隱含在公司的管理費用中的,只有專門列出,才能發現存在問題的嚴重性。

  (4)物品的價值會減低,變成呆滯品。當庫存增加時,庫存量會大於使用量,甚至會造成長期積壓,特別是當產品換型時,這種問題可能會顯得更加嚴重。例如,某公司在國產化和C型機向G型機轉換過程中,就因為原來庫存過多而造成大量物資積壓,而且為盤活這些積壓物資,又需要進行額外的投入。此外由於放置的時間較長,原來圖便宜批量買進的物資,現在六折就可能買到新型號的,從而造成實際價值降低,成本升高,利潤減少。

  (5)占用廠房空間、造成多餘的工場、倉庫建設投資的浪費。當庫存增加時,就需要額外增加放置場所。新增加了投資,卻帶不來效益

  2.間接浪費

  因庫存所造成的間接浪費絕不亞於上述的直接浪費,會造成以下後果。

  (1)沒有管理的緊張感,阻礙改進。庫存量一多,因機械故障、不良產品所帶來的不利後果不能馬上顯現出來,因而在管理業不能及時作出應對的決策

  (2)設備能力及人員需求的誤判。由於過量庫存的存在,設備能力不平衡時也看不出來,而且庫存越多,越不容易看出來;人員是否過剩,也無法瞭解。

  保有庫存,最大的理由是“怕出問題”:機器故障、不良品產生、生產準備時間太長,這會影響整條生產線的生產。為了不使影響擴大,庫存便成了必需,眾多的問題也被隱藏了起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步調自然變慢了。

運輸浪費

  在各個環節和企業間運輸,產品有受損的風險,並增加了成本和時間。但是,運輸是物流必要的活動運輸成本物流成本中最大的單項成本,占物流總成本的一半以上。同時,產品在運輸過程中所耗費的時間也是訂貨提前期的一個主要部分,是訂貨提前期波動的一個主要原因。

  運輸浪費是指除對貨物有效空間位移不可缺少的最小數量的資源投入以外的任何東西。在運輸過程中確實存在許多屬於“浪費”的支出運輸能力浪費主要包括重覆的運輸路線、非經濟的運輸規模、運輸等待和運輸事故引起的成本。

  按照上述定義,運輸浪費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伴隨實際貨物位移的多餘的載體運輸能力;

  (2)貨物在空間位移過程中的等待時間;

  (3)由於不合理安排造成的實際上的多餘運輸;

  (4)運輸交接過程中的貨物的庫存積壓;

  (5)運輸中不產生績效的多餘的業務程式;

  (6)運輸中多餘的運作環節等。

倉儲設施浪費

  倉儲是物流的主要核心功能之一,倉儲設施必不可少,倉儲成本也占物流總成本的30%左右,很多企業投巨資建立了現代化的倉儲設施,但利用率卻不高,造成了倉儲設施的浪費。

  倉儲設施浪費主要表現在:物流資源閑置浪費,倉庫利用率過低。倉庫利用率一般用面積利用率和空間利用率來衡量。現在許多企業的物資部門倉庫,一方面“庫房緊張”,而另一方面現有的倉庫利用率低。例如,某公司對所屬的100多個倉庫(不包括產成品庫)作了一次抽樣調查,結果發現,專業性倉庫實用貨位面積平均占倉庫使用面積的47.5%,綜合性倉庫實用貨位面積平均占倉庫使用面積的32%,而實際堆放物資的面積都大大小於貨位面積,有的實際堆放物資的面積僅占倉庫使用面積的20%。許多倉庫的空間利用率都相當低,庫房內的高度一般是五米左右,不少倉庫地面上只擺放著半米高的貨物,空間利用率僅10%。

包裝浪費

  包裝是物流的功能要素之一,包裝影響生產、倉儲、運輸和銷售。在物流過程中,包裝起到保護商品、方便物流過程、促進銷售和方便消費的作用。

  包裝對物流生產力和效率都會造成影響。所有物流活動,從卡車裝載、倉庫分揀的生產率運輸工具存儲空間的利用率均受到包裝的影響。在所有作業環節中,包裝設計單元化信息交流特性都直接影響物料處理的效率。

  包裝對倉庫中產品的堆積高度有影響,因此會影響到倉庫的利用程度和成本。同時,包裝也會在運輸過程中影響運輸工具的利用率。包裝規格可能影響公司使用托盤貨架及不同的物料搬運設備的能力。對於倉庫和運輸承運人的有效使用來說,許多公司設計的包裝不是太寬就是太高。所以,將包裝與倉儲和運輸協同十分重要。劣質的包裝也導致較高的搬運費用,如果貨物損壞了將導致未來銷量的減少。

  此外,包裝浪費還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包裝過度

  過多的、不必要的包裝以及一次性包裝的過度使用會導致物流成本上升、環節污染,造成浪費。

  2.包裝規格過多

  體積和重量最小化對電子商務是一種挑戰。由於通過電子商務購買的產品品種規格過多,包裝規格過多,降低了物流作業的效率。因此,為了提高採購和作業效率,這些作業往往會選擇標準化包裝,其結果導致包裝尺寸過大,需要一些額外的填充材料,這就增加了運輸成本。由於產品具有不同的特性,並且電子商務的產品品種很多,這就需要對一個訂單的多個產品進行組合包裝。這種包裝方式導致了發貨和直接配送的成本的增加,造成消費者不滿;同時,也導致包裝的回收處理問題。

消除物流浪費的途徑[1]

消除庫存浪費

  精益生產方式將生產中的一切庫存視為“浪費”,同時認為庫存掩蓋了生產系統中的缺陷與問題。它一方面強調供應對生產的保證,另一方面強調對零庫存的要求,從而不斷暴露生產中基本環節的矛盾並加以改進,不斷降低庫存以消滅庫存產生的“浪費”。

  平衡生產與需求

  庫存是生產與需求不平衡的產物。要減少庫存,首先就要使生產需求平衡。平衡生產的過程和保持平衡生產的狀態就能使生產與實際需求保持一致,從而減少庫存並降低所有由需求計劃編製不利而導致的相關成本

  提高生產靈活性,縮短交付周期

  生產靈活性能縮短交付周期,提高客戶滿意度。精益物流系統必須增加生產靈活性,集中消除批量生產環境中出現的四種主要浪費:過量的生產資源(過量的勞動力、過量的設施以及過量的庫存);生產過剩;過量庫存;不必要的基本建設投資

  企業必須通過生產靈活性,控制生產過剩,因為生產過剩導致過量的庫存,而過量的庫存又要求額外的人力、設備和廠房面積。過量的庫存會不時地引起不必要的直接成本/資本投資。但這隻是一部分,公司還必須考慮圍繞著庫存問題產生的融資機會成本折舊管理費用等相關成本。因此,公司必須保證所有流程都具備控制生產過剩的用途。這些流程必須支持只根據市場的需求拉動指定生產目標的製造業

  同時要管理好原材料庫存,其方法就是實施準時庫存系統。精益系統用來確保在上游製造流程需要原材料時生產並交付固定數量的原材料。如果執行得當的話,精益將促成整體庫存量以及相關庫存所占用成本的減少,並且提高原材料的質量

  實施精益物流,加快交付頻率,降低批量

  只要公司採納精益製造,就必須實施原材料的拉動系統來支持製造流程。在設計該物流網路時,要考慮運輸設計、交付頻率和各種零件的批量。

  1.加快交付頻率

  精益供應運輸網路是支持原材料流人精益工廠的關鍵。因此,必須把註意力集中在加快交付頻率上,以減少安全庫存和周轉庫存。較快交付頻率的好處有:

  (1)實現零庫存目標的眾多連續交付

  加快交付頻率可以降低每批交付貨物對工廠的空間要求。例如,供應商每天向工廠交付一次貨物,製造商可能需要1000平方米的空間來儲存。如果該供應商的交付頻率增至每天兩次,那麼空間要求就會減少一半;如果交付頻率增至每天四次,那麼空間要求就只有1/4。這樣,用來儲存原材料的空間很少,材料通常可以從拖車直接運到生產線上。顯然,這種做法為製造商釋放了空間,他可以利用該空間從事創造利潤的其他活動,而不是用作儲存原材料的非增值成本

  (2)加快交付頻率有助於及時發現質量問題

  在質量保證方面,通過減少原材料庫存和加快交付頻率,供應商能夠得到更迅速的反饋,其中包括單獨交付大批量貨物時可能一度隱藏的質量問題,發現流程錯誤,並且以更迅速的提前期來回應問題。

  如果每天交付2次,乃至20次貨物,那麼運費就會一路飛漲。因此,在精益系統中,為了幫助降低由縮小批量和加快交付頻率引起的運輸成本,製造商的位置應該更接近客戶市場,也應該更接近供應商的基地。現在,精益製造商正在以小時,而不是常規的天乃至周,為測量單位來處理供應商流水線,這是極其正確的。轉接時間的降低引起庫存量及相關成本的減少。

  2.降低訂貨批量

  由於精益物流網路內部所有供應商的交付頻率提高,所以運送給製造商的批量更少了。對於某些製造商而言,縮減批量會導致配送成本增加,但是減少原材料批量勢在必行,一定要降低批量水平,使精益製造商能夠按照小規模生產運行的要求來訂購適當數量的貨物。

  縮減批量的主要困難存在於製造商的內部,存在於採購和生產控制部門之間的職能障礙。

  (1)採購部門認為批量越大,折扣率就越高,運輸費用就越低

  精益環境的所有職能部門都堅持以原材料採購總成本”的思想。採購部門單獨考慮的運費只停留在錶面,因為只有壓縮整個系統的成本,股東價值才能得到優化。

  (2)縮減批量降低了來自製造商和供應商的需求偏差

  如果供應商應要求每天裝運40個零件,而最低批量為65個零件,那麼供應商就無法依據等量的需求額來提供貨物,相反他們要留心每天一批和兩批貨物之間的訂單波動。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波動,供應商可能才決定構造安全庫存,因為他們懷疑需求偏差會有更劇烈的變動。該偏差的直接和間接成本會增加整個供應鏈的成本。如果將最低批量減少至25個零件,製造商就可以精確地訂購自己的日常用量,而供應商在獲得持續等量的需求訂單後就可以有效地計劃自己的生產資源。不存在關於安全庫存的硬性規定,製造商和供應商在供應鏈中創造了穩定性。這種穩定性最終將消除整個系統中所有形式的浪費和支出。

消除運輸浪費

  精益運輸的目標是將運輸物品的時間壓縮至最短,並將變化減至最低。製造商必須儘可能地將不必要運輸減少至最低程度,浪費經常是運用過多的資產(庫存)來滿足運輸時間和變化的要求。為了減少浪費和降低運輸成本,需要採取以下措施:

  單元化運輸

  為了便於物料處理和運輸,把多個主箱組合成一個單元的過程稱為單元化或集裝箱化。單元化運輸是將物料放在定型的儲運器具內,組成統一規格的單元貨物,採用物料搬運機械和交通運輸工具進行裝卸、搬運、堆垛和運輸的一種運輸方式。單元化運輸分托盤運輸和集裝箱運輸兩大類。

  單元化包括各種形式的產品組合,如將兩個主箱捆在一起,也有可能是使用專門的運輸設備。不論哪種類型的單元化作業,其根本目的都是提高物料處理和運輸的效率。單元裝載有很多優勢:

  ①在運輸途中更換車船時不需將物料從儲運器具中取出換裝,從而減少裝卸時間,同時,在目的地的卸貨時間和滯留時間可以減少到最少。

  ②單元裝載的貨物更有利於物料處理,單元裝載所用的時間大約是利用人工裝貨或卸貨時間的1/5。由於單元裝載的運人貨物的收據都做成了條碼,因此簡化了入庫貨物的核對工作。訂單分揀需要的庫存產品也能被快速定位。

  ③由於使用了單元裝載和專門的運輸設備,運輸途中的貨損也減少了。

  1.集裝箱運輸

  集裝箱是使主貨箱和散裝貨物在其中得以組合的設施。通過將貨物放在密封集裝箱內,既保護了產品,也簡化了物料處理作業。集裝箱的優點有:

  提高了所有物料的搬運效率;減少了物料處理和運輸過程中的損失;減少了偷竊行為的發生;減少了包裝保護的要求;更大限度地保護了自然環境;集裝箱可以重覆使用多次,因此減少了浪費和處理廢棄集裝箱的需要。

  人們通常使用可回收的集裝箱配送產品。當發貨人和客戶之間有合理的集裝箱保證金時,使用可回收的集裝箱是最合適的。在汽車行業中,人們大量使用可回收的支架和包裝在零部件供應商與裝配工廠之間進行運輸。在可回收包裝系統中,雙方必須真誠合作使集裝箱利用率最大化;否則集裝箱就可能丟失、放錯地方或者被遺忘。因此,在自由流通的供應鏈里保證金體系是必需的,這樣當偶爾出現集裝箱丟失情況時,才有辦法進行處理。在飲料瓶、桶、托盤和鋼製桶的使用中,會頻繁使用保證金體系。

  進行可回收包裝系統的投資決策時必須清楚地考慮發貨周期,並將回收運輸成本與不必回收的易耗集裝箱的購買及處理成本進行比較。同時還應該考慮提高物料處理效率和減少貨損帶來的收益,以及將來的分類、跟蹤和清洗回收集裝箱的成本。

  2.托盤化運輸

  托盤是為了便於貨物裝卸、運輸、保管和配送等而使用的由可以承載若幹數量物品的負荷面和叉車插VI構成的裝卸用墊板。它在商品流通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被物流人形象地譽為“移動的地面”、“活動的貨台”。

  托盤是物流產業中最基本的集裝單元和搬運器具,它隨著貨物在生產商、批發商、銷售商和用戶之間流通。托盤的這種流通性導致托盤尺寸要與產品包裝模數相適用,以保證托盤有最佳的載貨效率;要與各類叉車尺寸相適應,以優化裝卸效率;要與貨架規格相適應,以提高倉儲效率;要與貨運汽車、火車、集裝箱規格相適應,以改善運輸效率。所以托盤尺寸標準是物流產業最為基礎、最為典型的關聯性標準,它的修訂將會導致一系列物流設備與設施標準的變更,從而產生巨大的社會調整成本。

  選擇合適的運輸服務商

  對運輸服務商的選擇按照下列因素的排序進行:①可靠性,是選擇承運商時需要考慮的首要因素;②準時交付;③成本;④產品丟失或損壞情況。但是,在降低成本的壓力下,一些企業對運輸服務商的可靠性和服務要求排在成本之後,這會導致成本增加或者影響貨物配送。落後的設備、無經驗的司機和低效率的分類與配送流程可能導致不可靠的服務。所有這些因素都會招致額外成本,從而被加到運輸流程之中。

  這些成本經常表現為增加庫存、加快對客戶的出貨,以彌補貨物遲到的影響,以及為這些變化所付出的時間和資源,最壞情況通常是對客戶的交貨期延誤。這種延誤可能對生意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它不僅可能導致失去客戶的下一筆訂單,甚至可能失去該客戶的全部生意。

  最初節省下來的成本可能很快就被幾次失敗的遞送所抵消。雖然可能難以計算使內部流程具有可靠性所帶來的成本節省,但這種節省成本策略失敗帶來的影響通常比較容易判斷。花點時間計算送貨失敗成本非常重要,而且應該把它當做可靠性價值的警示。

  因此,在選擇運輸服務商時,要全面評估運輸提供商的服務、可靠性、信譽和價格,並選擇那些能夠密切支持企業的業務目標,而不是僅能滿足運輸目標的運輸服務提供商。

優化運輸網路

  物流網路一般由進貨、內部傳遞和出貨運輸組成,與作業特點和分配設施、供應商和客戶相連。企業應確定運送產品的最有效方式,發現目前流程中的浪費環節,幫助廠商設計出最佳的網路。可以利用運輸管理軟體,根據地點、最低成本和運抵時間來自動選擇產品運輸的最佳模式。與運輸提供商一起確定改善或修改流程的方式,尋找機會整合運輸、揀貨和交接運輸流程,在可能的情況下制訂出運輸路線指南。

  企業應合理安排運輸網路,使一次運輸單元的規模從始點和末點開始形成向中間運程逐步集約化的增長梯度。越是貼近運輸網路的始點和末點,運輸供給越應滿足客戶對運輸的個性化需求,對承運人而言,則運輸集約化程度越低,越是遠離委托人,運輸越是體現其本身的特征,集約化程度也越高。

  採用運輸管理信息系統

  運輸成本的降低需要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為了提高效率,有必要提供實時的運輸狀態信息。有些運輸提供商的軟體工具將向企業的運輸部、採購部和客戶服務部發送電子郵件,告知他們指定貨運的狀態,或者按要求提供全部貨運狀態。有些運輸提供商甚至還可以選擇讓軟體提醒可能延誤的貨運,並建議採取什麼補救措施。

  當採用運輸信息系統提供的服務時,可以節省大量成本。運輸商通常免費提供這些技術服務,從客戶服務部的桌面上,他們能夠事先追蹤重要的貨運,並告訴客戶運輸狀態。採購和生產部門通過保證元器件按時到達以滿足生產計劃,可以使其內部流程具有可靠性。

  建立合作關係

  可以通過與運輸提供商合作來減少浪費。目標是與運輸提供商之間建立一種平穩的、連續的和具有成本效益商品信息流。這意味著及時通知他們客戶需求的預定變化、新供應商或批量變化等情況。利用協調的流程取代分散的信息共用,能夠簡化和改善運輸決策的準確性。與運輸提供商之間建立合作性更強的關係,將產生效率更高、浪費更少的流程。

消除物流設施浪費

  在我國,物流資源閑置浪費嚴重,倉庫利用率達到90%以上的物流企業不到四成。提高倉儲設施利用率,消除浪費,可以從企業內外兩方面人手。

  (一)企業外部

  物流資源需要通過網路化進行整合,未來的物流服務將是基於信息技術而建立起來的企業間分工與協作共存的網路化服務體系,達到資源共用、成本最優等目的。

  1.網路化發展成必然趨勢

  需求促進物流服務的網路化。將顧客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與靈活高效、低成本的服務相連接,將合作的物流服務提供商連接在一起,是物流服務的重要目標。只有發揮物流組織網路的作用,才能真正實現以顧客為中心。

  2.物流企業間的協同合作

  物流企業發展方向主要在於協同,共同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的物流服務。物流服務將是基於信息技術而建立起來的企業間分工與協作共存的網路化服務體系。物流系統內的各個層面將在網路技術的支持下,形成一個資源共用、快速反應、成本最優的綜合性的服務體系。

  (二)企業內部

  企業內部提高倉儲設施的利用率,可以通過以下途徑。

  1.採取高垛的方法,增加儲存的高度

  採用高層貨架倉庫、集裝箱等都可比一般堆存方法大大增加儲存高度。

  2.縮小庫內通道寬度以增加儲存有效面積

  採用窄巷道式通道,配以軌道式裝卸車輛,以減少車輛運行寬度要求,採用側叉車、推拉式叉車,以減少叉車轉彎所需的寬度。

  3.減少庫內通道數量以增加有效儲存面積

  採用密集型貨架,採用不依靠通道可進車的可卸式貨架,採用各種貫通式貨架,採用不依靠通道的橋式起重機裝卸技術,等等。

消除包裝浪費

  採用可回收包裝

  利用可回收包裝是消除包裝浪費的主要途徑。除了企業自覺利用環保包裝外,國家法律必須有明確規定,這裡可以借鑒歐盟國家的經驗。

  1.德國的經驗

  早在1991年,德國就開始實施《避免包裝廢棄物法令》。該法令對銷售包裝運輸包裝均有約束作用。法令規定:

  (1)製造商有義務回收銷售與運輸包裝物;

  (2)主要產品和運輸包裝物要達到的回收比例(牛奶17%,飲料72%,紙張、塑料64%,運輸包裝100%);

  (3)對進口包裝物實行押金制度。

  2.芬蘭的經驗

  為了減少包裝的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芬蘭有關法律對商品包裝以及包裝的再利用有明確規定。因此,在芬蘭全國各地的市場上,不僅沒有商品過度包裝問題,而且廠家和商店十分重視商品包裝的回收和再利用,以節約成本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根據芬蘭的有關法律規定:

  (1)生產廠家在對商品進行包裝時,要儘可能地將包裝的體積和重量限制在最低限度內,並能被普通消費者所接受;

  (2)在商品包裝設計和製作過程中,必須考慮到包裝的回收和再利用,必須將其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減小到最低限度;

  (3)在製作包裝的過程中,必須做到包裝材料儘可能減少有害物質的含有量,以便在包裝垃圾處理時不會對環境產生危害。

  在芬蘭,廠家嚴格依法生產商品包裝,包裝成本一般僅占商品價值的2%~10%。其中,化妝品食品的包裝成本相對較高,但其包裝成本平均只有產品價值的5%左右。芬蘭每年生產價值近20億歐元的商品包裝,所使用的包裝材料達到近130萬噸,每年產生的包裝垃圾達到近45萬噸。芬蘭垃圾法規定,年營業額超過100萬歐元的廠家在向本國市場提供產品和商品的同時,應對產品包裝的回收利用承擔責任。芬蘭主要是通過包裝業環保註冊公司對生產包裝的廠家以及進口商征收商品包裝再利用費,並同時將所征收的這筆費用用於包裝的回收和再利用。據芬蘭包裝業環保註冊公司統計,芬蘭全國包裝材料的回收利用率達到61%。其中,纖維包裝的回收利用率為75%,玻璃包裝回收利用率為50%,金屬包裝回收利用率為46%,塑料包裝回收利用率為38%。

  合理設計包裝

  包裝設計時,要考慮有效利用倉庫、運輸設備托盤的空間;要考慮包裝的強度,分析包裝的高度、處理活動和要實施搬運的設備;要考慮包裝的形狀,合理設計包裝,才能提高存儲和運輸的空間利用率。包裝設計要考慮7個要素:

  ①標準化

  ②定價(成本);

  ③包裝或產品的適應性;

  ④包裝的保護性;

  ⑤包裝的可搬運性;

  ⑥產品的易包裝性;

  ⑦包裝的可回收性、可再利用性。

參考文獻

  1. 李嚴鋒,解琨編,精益物流,中國財富出版社,2012.10,第47頁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Tracy,精英学生会,Mis铭,LuyinT.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物流浪費"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