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88个条目

圖示法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圖示法(Graphic Method)

目錄

什麼是圖示法[1]

  圖示法是指運用幾何的點、線、面、體、色彩等的描繪,把所研究對象的特征、內部結構、相互關係、相對比情況等方面的統計資料,繪製成整齊簡明的圖形,用以說明所研究對象的量與量之間的關係的一種方法。

圖示法的註意要點[1]

  使用圖示法應註意:固的標題簡明須要i並能正確表示圖形所要反映的主要內容,圖的尺度線與圖形基線垂直,不用同圖的尺度線與圖形基線垂直,不用同一尺度表示性質不同的兩種計算單位r圖中所畫各種不同的線,根據重要性而市較粗較細之分,圖形線最租,基線和尺度或次之;在同一圖形上比較兩個事物時,使用比例相同;圖中若需解釋,加圖註說明。

圖示法的特點[1]

  圖示法易於獲得明確的概念,便與比較和分析。

圖示法的形式[1]

  按圖的形式可分為:

  (1)條形圖,用寬度相等而平行的條形的高低或長短來表示統計事項的數量或百分比大小的統計圖。它可以明顯地將同類事項獻不同數值加以比較。

  (2)曲線圖,以曲線升降和斜度表示統計事項變動的圖形。

  (3)直方圖,用直方形的面積表示數量大小的圖形。它適用於連續性的次數分佈資料。

  (4)圓形圖,用圓的總面積表示事物或現象的總體,用其中的各扇形表示總體中的各個組成部分的圖形。通常用以說明總體結構。

  (5)象形圖,以統計對象的具體形象來表示統計資料大小或多塞的統計圖形。它極引入註目,易收成效。

圖示法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圖示法在會計理論教學中的應用[2]

  教學方法是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與提高教學質量所採用的重要手段。面對目前職業院校的學生知識基礎素質普遍不高和理論授課時間緊縮的情況,探索適當有效的教學方法,以提高教師的教的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和調查研究,認為圖示教學方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理論教學方法。本文將就圖示教學法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必要性、會計圖示教學方法的設計與應用等方面展開闡述圖示教學法的具體操作和使用。

  一、圖示法在會計專業教學中的必要性

  所謂圖示法教學就是通過教師的精心設計,把抽象的文字表述轉化為生動的直觀圖示,把枯燥的語言傳輸變為強烈的視覺刺激,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具有比文字更形象,更直接、更可感、更易記和更有啟發性等特點。從認知心理學角度分析,圖示相對語言媒介來說,它直觀、易於知覺;相對於自然客體模型來說,它概括性更強,代表一定具體共同空間形式及特征的事物形象。正因為圖示教學法具有直觀性,可以把複雜抽象的理論,通過合理的的圖示加以形象化,化繁為簡,藉助於圖示使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條理性得到進一步體現,便於所學知識的融會貫通,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其在會計教學中具有較大的實踐性。

  在會計教學中講述某項會計處理程式時,若單純堆砌文字式會計分錄,不但板書量大,而且會使學生感到枯燥泛味,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圖示教學法則生動具體,直觀形象,可以吸引學生的註意力,逐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剋服學生學習意識上的消極心理,並能以簡代繁,節省課時,增強教學效果。

  二、圖示法在會計教學中的設計

  會計圖示設計包括主體設計和輔助設計兩個部分。主體設計又分為會計圖示的總體設計和會計圖示的個體設計兩個層次。

  1.會計圖示的總體設計

  總體設計是指按照會計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會計圖示的內容、數量進行全面綜合設計。會計圖示的總體設計主要應註意以下幾個方面:(1)從教學實際內容出發,緊扣教學大綱。會計教學內容決定會計圖示的內容,會計圖示只是將會計教學內容以直觀的形式加以反映。教師在會計圖示的總體設計中應吃透教材,全面把握教學內容,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對會計圖示的設計有一個通盤考慮,對會計圖示的所有內容有一個正確的總體構想。

  另外,在總體設計時,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突出重點。

  (2)按照經濟業務的性質,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分類。眾多會計教學內容不可能只通過一張圖示反映,必須按照經濟業務的具體性質進行分解歸類。這樣,既可以將有聯繫的經濟業務集中圖示分解,又可以避免重覆。例如企業會計賬務處理程式圖示可分為貨幣資金、存貨、固定資產投資等若幹個大的部分,再在每個部分中按照經濟業務性質具體確定分項的會計圖解。

  (3)圖示數量合理,內容充實。圖示數量的多少同樣取決於教學內容,要做到圖示內容既充實又適量,一般要求其數量不宜太多,太多易使圖示的內容重覆平淡。教師在課堂講授時應儘量使用“簡略式圖示”,它用概括的文字、簡明的圖表、簡單的構圖、凝煉而直觀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濃縮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好的圖示設計,可以對授課的內容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的作用。所以,我認為圖示的數量不在“多”而在“精”。

  (4)結合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學的基本原則。在會計圖示的總體設計中應針對教育對象的文化素質、心理狀態、接受能力和學習態度等個性特點和差異,在充分瞭解和研究學生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策劃會計圖示的具體內容、數量與形式等。

  2.會計圖示的個體設計

  會計圖示的個體設計,是指在會計圖示總體設計的基礎上對反映某項經濟業務的圖示所進行的分解設計。它是一項具體而又複雜的工作,主要包括圖示具體內容與形式的設計。圖示內容設計包括經濟業務事項設計、賬戶設計、記賬程式設計以及文字說明設計。圖示形式設計主要包括“T”型賬戶記賬程式路線的佈局設計,字型大小大小、圖錶面積、圖表顏色等外觀形式的設計。在進行會計圖解個體設計時,-般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實用性原則

  會計圖示教學的內容應以會計實際活動為主體。依據會計教學的需要,將會計實務資料進行必要的加工改造,做到精心整理、精練概括、去蕪存精,才能製作出具有實用性的會計圖示,這一要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所設計的每一張會計圖解對學生系統掌握會計理論有實際指導作用,二是每一張會計圖解還可作為學生將來會計實際工作的操作指南。

  (2)準確性原則

  它是會計圖示的生命,教師在設計每一張圖示時要做到賬戶賬務處理程式應用準確,文字說明準確。教師在製作圖示前要閱讀教材和教材中相關例子,加深對分析和處理會計案例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

  (3)代表陛原則

  它是指所設計的經濟業務事項、會計科目、賬務處理方法等都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利於學生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4)一致性原則

  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所使用的會計科目和會計處理方法應與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相一致,二是會計圖解所使用的有關標記、表示結轉方向的符號以及文字表達的口徑要一致。

  (5)合理性原則

  它是指會計圖解的內容科學合理,圖表的佈局結構合理、美觀整齊。

  3.會計圖示的輔助設計

  會計圖示的輔助設計更多考慮的是輔助材料的運用設計。輔助材料是指一些有利於學生加深理解會計圖示的直觀材料,如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在講授某項經濟業務的圖示之前或之後,展示這些直觀材料有助於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加深印象。輔助材料設計主要包括直觀材料的內容設計、展示方法和展示時機的設計等。

  三、圖示法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

  選擇好會計圖示教學方法的應用時機有利於更好地發揮會計圖示法的作用。會計圖示的合理應用時機一般是學生對會計的基本理論與方法有一定的瞭解之後。這要求教師在展示某張圖示前必須向學生講清某項經濟業務的性質;此項會計處理的任務和作用;應設置的會計賬戶以及這些賬戶的核算內容、基本性質與基本結構;涉及的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當學生對以上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以後,教師將一張系統的會計處理程式圖示展現給學生,就會使學生的思路清晰明瞭,可起到畫龍點睛、提綱挈領的作用。當然,也可以在講述某項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之前就展示該項業務處理的會計圖示,然後進行逆向分析和講解,這樣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追根溯源。現結合我的實踐授課過程談談圖示法在會計教學中的運用。

  1.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主要包括學情分析和講授內容準備。我在備課“固定資產期末計價”時,在設計圖示前就先進行了學情分析,知道學生已掌握了固定資產的定義、確認、初始計量折舊、後續支出、處置等諸多內容,但對新準則中固定資產發生減值、已經計提減值準備的固定資產如果在以後期間價值得以恢復應如何進行會計處理學生會覺得棘手,因此決定對此部分進行圖示設計。

  2.設計例題

  結合教材內容,我設計了一道涵蓋難點,數據簡單的例題,並用圖示直觀地表示固定資產的價值。例題如下:某股份有限公司為一家生產型企業,其有關業務資料如下:2001年12月30日企業購人一臺設備,價值810萬元,預計使用壽命8年,預計凈殘值10萬元,採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公司2005年12月31日檢查時發現該設備發生減值,可收回金額為250萬元,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160萬。公司2007年再次檢查時發現,以前期間據以計提固定資產減值的各種因素髮生變化,對公司產生有利影響,該設備可收回金額為300萬元。假設整個過程不考慮其他相關稅費,該設備在2005年12月31日以前沒有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該設備一直採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預計凈殘值始終為10萬元,預計使用壽命沒有發生變更,為簡化計算過程,按年度計提折舊,單位為萬元,要求做出該公司各期固定資產減值業務的會計處理。

  3.課堂分析

  (1)結合例題,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計算出固定資產年折舊額為:(810-l0)÷8=100(萬元),然後計算出在2005年年底時固定資產賬麵價值為810-100×4=410(萬元)。在計算過程中畫出圖示(1):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凈殘值
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

  (2)繼續分析時先強調會計準則的規定,如果一項固定資產賬麵價值高於其可收回金額,應當按照該固定資產賬麵價值高於可收回金額的差額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並將確認的固定資產減值損失計入當期損益。本例中該設備可收回金額250萬元與該設備賬麵價值410萬元的差額為160萬元,應按160萬元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賬務處理為,借:資產減值損失——固定資產減值損失160萬;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160萬。按準則規定,需重新計算剩餘四年的年折舊額為(410-160-10)÷4=60(萬元),然後把圖形補充為圖示(2):

!100||100||100||100||colspan=4|160||10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凈殘值
60606060

  學生通過圖示(2)可以清楚看出:在2007年末已提折舊為520萬元,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為160萬元。固定資產凈額還有130萬元。而資料說2007年該設備可收回金額為300萬元,已經超過該資產賬麵價值,按準則規定應轉回已計提的減值準備。會計處理為,按不考慮減值因素情況下應計提的累計折舊600萬元與考慮減值準備因素情況下計提的累計折舊520萬元之間的差額80萬元補提2006年和2007年的折舊額。賬務處理為借:固定資產減值準備160萬;貸:累計折舊80萬、資產減值損失一固定資產減值損失80萬。同時強調:轉回後,固定資產的賬麵價值不應超過不考慮減值因素情況下確定的固定資產賬面凈值,本例不應超過210萬元。若不再發生減值,最後兩年的年折舊額應為(810-600-10)÷2=100(萬元),這時圖形補充為圖示(3):

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凈殘值
10010010010010010010010010

  4.課後總結

  該方法將固定資產準則中抽象的方字規定用圖示簡潔地描述出來,使學生在清晰地理解準則內涵時達到增強記憶的效果。該方法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生由被動聽課轉為主動參與,課堂氣氛活躍,課後學生基本都能掌握固定資產準則中的難點。

參考文獻

  1. 1.0 1.1 1.2 1.3 安文鑄主編.學校管理辭典[M].ISBN:7-5046-0566-2/G47-61.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09
  2. 滕林,李紅賢,歐鳳薇.圖示法在會計理論教學中的應用[J].廣西輕工業,2008,24(1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圖示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