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AEs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HPAEs(High-Perfoming Asian Economies)
目錄 |
HPAEs是High-Perfoming Asian Economies的英文簡稱,意思是實質優良的亞洲經濟實體。HPAEs包括了亞洲8個經濟體,分別是日本、亞洲四小龍的南韓、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及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泰國。
世界銀行在報告《東亞奇跡—經濟增長與公共政策》將東亞8個國家和地區(日本、亞洲新興工業化經濟體的南韓、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及東南亞的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稱為“實績優良的亞洲經濟實體”(HPAEs:High-Perfoming Asian Economies),實績優良的亞洲經濟實體( HPAEs)個個都維持了巨集觀經濟的穩定, 實現了發展的三項職能:積累、資源有效配置和快速的技術追趕。
世界銀行指出,東亞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記錄令人矚目。在1965——1990年間,東亞23個國家和地區的增長速度高於世界其他地區,8個經濟高增長國家和地區(HPAES: High Performing Asian Economics——中國香港、印尼、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南韓、中國臺灣、泰國)的經濟年均增長率是5.5%(東亞奇跡:經濟增長與公共政策,2003,59),正因為如此,世界銀行在1993年把東亞奇跡歸為經濟奇跡。
世界銀行在1993年指出,HPAEs(實績優良的亞洲經濟實體)是唯一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和收入分配不均現象遞減,兩者同步進行的一組經濟實體。另外,東亞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和地區,即日本和“四小虎”也是收入分配最公平的經濟實體。這一方面表明瞭東亞經濟增長的特點,部分也解釋了原因。東亞發展模式顯然用來指稱東亞近50年來持續不斷的經濟增長及其表現(WB,1993)。
根據該報告,關於東亞的高增長與政策的關係,有兩個代表性見解。一個是查爾斯·沃爾夫和愛德華德·臣等所代表的新古典派的見解,另一個是阿裡斯·阿姆斯登和羅伯特·韋德等的“修正主義”的見解。前者認為東亞經濟成功的原因是,政府將市場機能擺在第一位,實施了發揮該機能所必需的“基本政策”,並沒有另外進行政策介入。後者則主張東亞的經濟成功與新古典派的模式完全不相符,而更符合政府以決定性的方法誘導市場的政府主導型發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