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惠利率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優惠利率(Prime Rate)
目錄 |
中央銀行在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之外,尚有質的控制,或稱選擇性政策工具和其它政策工具,如直接信用控制和間接信用控制、消費者信用控制、證券信用控制、不動產信用控制、優惠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
所謂優惠利率,是指中央銀行對國家擬重點發展的某些經濟部門、行業或產品或產品制訂較低的利率,目的在於刺激這些部門的生產,調動它們的積極性,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結構調整。
優惠是一國利率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西方國家的商業銀行對那些資信最高而且處於有利競爭地位的企業,發放短期貸款時計收低於其他企業利率水平的利率。對其他客戶收取的貸款利率,則在優惠利率的基礎上逐級上升。因此,優惠利率是確定其他企業利率的基準,其他企業利率與優惠利率的差額,基本上反映了其他貸款所承擔的額外風險費用。
在美國曆史上,優惠利率比較穩定,從1947年12月起,優惠利率變動頻繁。當銀行的資金供應大於對資金的需求時,商業銀行就降低其優惠利率,反之則提高優惠利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了鼓勵某些行業的發展,同時考慮到某些地區、行業和企業的承受能力,銀行對某些貸款以低於同類貸款的利率檔次計息結息並且隨著存貸款利率的調整而調整。享受優惠貸款利率的貸款有技術改造貸款、外貿出口產品收購貸款、糧棉油貸款、民政部門福利工廠貸款、老少邊窮地區發展經濟貸款等4類22種。另外,對一些貸款項目在計息方法上也可給予優惠。例如,對一般貸款,銀行採取每季度結轉一次的計息方法,而對技術改造貸款,則採取“利隨本清”的計息方法,推遲借款單位付息時間,減少利息支出。
優惠利率可有兩種形式:一是中央銀行對需要重點發展的部門、行業和產品制定較低的貸款利率,由商業銀行執行;
二是對需重點發展的部門、行業和產品的票據制定較低的再貼現率。優惠利率常為發展中國家所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