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有光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黃有光(Yew-Kwang Ng):快樂經濟學家,綜觀經濟學的創始人
黃有光,澳籍華人,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教授、講座教授,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訪問教授,以福利經濟學研究著稱,對“快樂”有著獨到的見解,被譽為“快樂經濟學家”,是國際知名的十大華人經濟學家,也是最有可能獲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華人經濟學家之一。
目錄 |
- 祖籍廣東潮州
- 1943年出生於馬來西亞。
- 1961年畢業於馬來西亞檳城韓江中學。
- 1966年在新加坡南洋大學獲得經濟學碩士學位,
- 1971年獲悉尼大學博士學位
- 1974年-現在:莫納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講座教授;
- 1985年-現在:澳大利亞社會科學院院士;
- 1986年:入選Who's Who in Economics: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Major Economists 1700-1986十名澳大利亞學者和全球華裔學者。
- 1999年12月: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訪問教授;
是《綜觀經濟學》的創始人,是7位名列《世界經濟學名錄》的澳洲學者之一,他曾多次擔任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審稿人和評委。
黃有光的主要研究領域:中國經濟問題、福利經濟學與公共政策,提創綜合微觀、巨集觀與全面均衡的綜觀分析,與楊小凱教授共同創立新興古典經濟學。所提出的“快樂是人類經濟行為的終極目標”的思想引起學界的廣泛關註。
貢獻主要在福利經濟學、社會選擇與微觀經濟學的某些方面(包括俱樂部理論、資本論、消費者選擇)。其第三優理論,更給經濟政策以有用的嚮導。在信息貧乏的情形。雖有次優因素,第一優法則依然是最佳的。當把這第三優理論應用到所得分配問題,得出 不論何人所得,一元就是一元的結論。這能增進效益,分配目標應由稅收來達致。在一個個人偏好不同的世界里,這法則能使第一等級的所得群體都得利,因而實現準帕累托改進(Quasi-Pareto)。
黃有光與Kemp合作的論文,證明阿羅的不可能定理在個人偏好不變的情形下也還成立(肯普—黃不可能性定理)_,因而使不可能定理不受利特爾(Little)與保羅·薩繆爾森(Samuelson)的論點所影響,並指示人際效用比較之必要性。這種比較並非價值判斷,而在於認識到人們有限感受性下,以客觀的方法進行比較,這又能支持一個邊沁(Bentham)式的社會福利函數。
近年,他提出一種綜合微觀、巨集觀與全面的均衡經濟分析方法。這綜觀經濟學集中分析一個代表性企業的微觀經濟行為,而把總需求、總產量與平均價格對這企業的影響考慮入內。這方法能用來分析整個經濟或整個行業的變化對平均價格與總產量的影響,與不加劇物價上漲率的複蘇問題的關係。
主要論著有:
- 《福利經濟學》,麥克米蘭和馬丁出版公司,
- 1979年;《綜觀經濟學》,哈維斯特出版公司,
- 1986年;《專業化與經濟組織》(與楊小凱合著),北荷蘭出版公司,
- 1993年;《社會福利與經濟政策》,維特西爾夫出版公司,
- 1990年;《增加收益和經濟分析》,麥克米蘭出版公司,
- 1998 年;《效率、公平和公共政策基礎》,麥克米蘭和馬丁出版公司,
- 2000年;《經濟與改革》,改革出版社,
- 1994年;《經濟與快樂》(中文),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 2000年;《經濟與人生》。
併在有關專業雜誌上發表論文百餘篇。
評論(共6條)
人家生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上學,澳大利亞工作,幹嗎總弄個華裔,華人啊。。。估計他自己都不認為自己跟中國有啥關係。。。
他對中國問題很關註,而且好楊小凱是很好的合作伙伴,說他和中國有聯繫一點問題沒有。不懂不要胡扯。
沒有得過諾貝爾獎的人都可以當評委喏、諾貝爾得獎人才不缺吧、你怎麼可以搶才子的飯碗、老實交代--你丫的塞紅包沒--原來諾貝爾評委位子可以買的--諾貝爾還有多少含金量呢。
人家生在馬來西亞,新加坡上學,澳大利亞工作,幹嗎總弄個華裔,華人啊。。。估計他自己都不認為自己跟中國有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