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貨幣必要量理論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馬克思貨幣必要量理論
目錄 |
馬克思的貨幣必要量理論的主要論點:
1、馬克思的貨幣需求理論集中反映在客觀的貨幣必要量理論上。
2、馬克思認為金幣流通條件下執行流通手段的貨幣必要量取決於商品價格總額和貨幣流通速度。
3、金幣流通規律及調節理論揭示了商品流通決定貨幣流通的基本原理,但有條件的局限。
4、紙幣流通規律揭示了紙幣流通中的貨幣必要量及其決定因素,是剖析信用貨幣條件下貨幣供求問題的銳利武器。
在馬克思的論著中,雖然沒有專題研究貨幣需求的問題,但在論及勞動價值理論、商品流通與貨幣流通的關係以及對傳統貨幣數量論的批判等有關的章節中,卻對貨幣需求理論有精辟的論述。
馬克思從貨幣的功能及對經濟的作用入手展開論述。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商品流通決定貨幣流通,貨幣流通的基礎和前提是商品流通,貨幣流通從屬於或依附於商品流通。貨幣流通對商品流通也有一定的反作用。它科學地揭示了流通中為什麼需要貨幣,貨幣流通應遵循什麼樣的基本規律。
2.一定時期內,社會對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需求量取決於三個基本的因素,即商品可供量、商品的價格水平和貨幣流通速度,用公式可表示為:
商品可供量×商品價格水平
執行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需要量=---------------------------
貨幣流通速度
很明顯,公式所反映的基本關係是商品的價格決定流通所需的貨幣量,而不是相反。因為,價格是貨幣流通的前提,沒有價格就談不上貨幣的流通。
馬克思說“商品只有事先觀念地轉化為貨幣,即獲得價格規定,表現為價格,才能實際地同貨幣相交換,轉化成貨幣。因此,價格是貨幣流通的前提,雖然價格的實現表現為貨幣流通的結果。”
3.在考察了貨幣的支付手段職能之後,馬克思認為,由於支付手段的實現會引起對貨幣需求量的增加,在貨幣周轉速度不變的條件下,一定時期到期支付的總額越多,對貨幣的需求也就越多。也就是說,一定時期的貨幣需求量是由貨幣的流通手段量和貨幣的支付手段共同構成的,“現在我們來考察一定時期內的流通貨幣總額。假定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流通速度是已知的,這個總額就等於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加上到期支付總額,減去彼此抵銷的支付,最後減去同一貨幣交替地時而充當流通手段,時而充當支付手段的流通次數。”②即流通中所需貨幣量=(待實現的商品價格總額-延期支付總額十到期支付總額-彼此抵銷支付)÷同名貨幣的流通速度。
貨幣必要量理論的前提及與費雪交易方程式的區別主要有:
第一,貨幣必要量理論以勞動價值論為基礎,商品價格總額是一個既定的值,並由此決定貨幣的必要量。交易方程式中的物價完全取決於流通環節表現為一個完全由貨幣量決定的因變數。
第二,馬克思的研究總是以黃金作為貨幣來進行的,金屬貨幣具有蓄水池功能,能自發調節貨幣流通。 第三、馬克思對於貨幣必要量的研究是基於簡單商品流通這一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