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抵補類指標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什麼是風險抵補類指標[1]
風險抵補類指標衡量商業銀行抵補風險損失的能力,包括盈利能力指標、準備金充足程度指標和資本充足程度指標三個方面。
風險抵補類指標的分類[2]
1.盈利能力監管指標商業銀行經營的目的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其盈利能力狀況也是監管當局應當重點監管的。其監管指標應為:
(1)【A.資本金收益率 B.資產收益率 C.凈業務收益率 D.凈利息收入率】。也稱為股本收益率(ROE)。
資本金收益率= | 稅後凈收入 | |
資本金總額 |
(2)資產收益率(ROA)。主要反映商業銀行的管理效率,即將商業銀行的資產轉化為凈收益的能力,也是反映商業銀行經營狀況的綜合指標。資產收益率=【A.稅後凈收入/期初資產總額 B.稅後凈收入/資產總額 C.稅後凈收入/期末資產總額 D.息稅前收入/期末資產總額】
該項指標是反映商業銀行【A.資產質量 B.收入水平 C.成本管理水平 D.負債管理水平 E.綜合管理水平】的綜合指標。
(3)【A.凈業務收益率 B.資產收益率 C.凈利息收入率 D.非利息收入率 E.非利息收入比率】是反映商業銀行營業收入水平和結構的指標,既是盈利性指標,也是效率性指標。
凈業務收益率= | 營業收入總額-營業支出總額 | |
資產總額 |
凈利息收入率= | 貸款利息收入-存款利息支出 | |
資產總額 |
非利息收入率= | 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支出 | |
資產總額 |
非利息收入比率= | 非利息收入-非利息支出 | |
營業收入-營業支出 |
2.準備金充足程度指標準備金充足程度指標包括信貸資產準備充足率和非信貸資產準備充足率。信貸資產準備充足率為授信資產實際計提準備與應提準備之比,不得低於100%;非信貸資產準備充足率為非信貸資產實際計提準備與非信貸資產預計損失之比,不得低於100%。
3.資本充足程度指標資本充足程度指標包括核心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為核心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之比;資本充足率為核心資本加附屬資本與風險加權資產之比。資本充足率指標監管參數值為:按照《巴塞爾資本協議》的要求,商業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指標不得低於【A.20% B.10% C.8% D.4%】;資本充足率不得低於【A.20% B.10% C.8% D.4%】,附屬資本最高不得超過核心資本的【A.100% B.80% C.70% D.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