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鈍感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鈍感力是什麼

  “鈍感力”一詞源於日本作家渡邊淳一的發明。按照他的解釋。“鈍感力”可直譯為“遲鈍的力量”,即從容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傷痛,堅定地朝著自己的方向前進,它是“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渡邊淳一認為“鈍感力”不等於遲鈍,它強調的是對困遇的一種耐力,是厚著臉皮對抗外界的能力。它仍是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1]

鈍感力的五項鐵律

  1.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2.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3.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4.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

  5.面對錶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形成鈍感力的兩種支撐素質

  鈍感力素質一:自我認知

  鈍感力之所以讓一個人在複雜的競爭環境中勝出,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鈍感的背後是強烈的自我認知力,或者稱之為自信力。

  認知自己是困難的,但是能夠正確而深刻地認知自己,無疑是一種出色的能力—許多成功的人共同擁有的素質之一就是:他們都清晰地知道自己優勢何在、自己能做什麼、自己要往什麼方向去。 在這個浮華喧囂的社會中,自我認知能力能夠讓一個人冷靜分析自己與外部世界之間的關係,判斷出自己優勢與劣勢,從而清晰地找準自己的位置。

  華人首富李嘉誠早年生活艱苦,經歷過無數磨難。少年時他曾在香港的茶樓里做侍應生。雖然身為侍應生,但李嘉誠有種強烈的夢想:就是要成為一名實業家。可是,像他這樣沒有後臺、沒有本錢的人,該怎樣才能投身實業呢?

  早熟的李嘉誠對自我有強烈的認知能力,他相信自己有做銷售員的潛質,而且做銷售員可以更快積累資本成就自己實業家的夢想—在這種強烈自我認知引導下,17歲的李嘉誠大膽地邁出了新的一步,他辭掉了茶樓里的安穩工作,成為一家塑膠廠的推銷員。

  在辛苦的推銷生涯中,儘管經歷種種艱苦困厄與打擊,但李嘉誠毫不退縮,而是“遲鈍”地去回應各種嘲笑,因為從17歲那一年他就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定位能力,他相信自己的判斷,相信憑著自己的努力終會成就一番驚人事業。

  由於自我認知而形成的鈍感力是一種高度的智慧,可以讓我們在充滿壓力與挑戰的生涯中,在最失望、最困厄之時,依然能看到遠方搖曳著的希望之燈,鼓勵著我們不斷努力,不斷向前,最終抵達輝煌的終點。

  鈍感力素質二:激勵力

  日本保險界最成功的推銷員原一平,小時候因為家境富裕,他從小就像個標準的小太保,叛逆頑劣的個性使他惡名昭彰而無法立足於家鄉,後來家境中落,他在23歲時不得不離開家鄉孤身到東京打天下。

  原一平剛剛涉足保險時,毫無經驗,不僅言辭笨拙經常得罪客戶,並且由於他身材矮小,而飽受譏笑。作為一名曾經家境輝煌的富公子,生活的天空似乎一下子塌了下來。 但這一切並沒有打垮原一平,貧富兩重天的生活變化令他明白激勵自己的重要性—在原一平的內心,時刻為自己燃著一把“永不服輸”的火,激勵著他愈挫愈勇。

  27歲時,原一平的業績成為全公司之冠,並且奪取了全日本的第二名。36歲時,原一平又成為美國百萬圓桌協會成員,協助設立全日本壽險推銷員協會,並擔任會長長達幾十年。最後因他對日本壽險的卓越貢獻,原一平榮獲日本政府最高殊榮獎。

  原一平輝煌的營銷生涯是由一連串的成功與挫折所構成的,他的成功是一個自我激勵自我超越的過程,“鈍感”所形成的強大激勵力,使得他步步跨越障礙,走上了成功的巔峰。

  職場生涯就像一場戰鬥,是一場不間斷的、讓人無喘息餘地的追逐。在一次次勝利中間夾雜著許多次失敗和拒絕,在喜悅、期待、得意與興奮之中往往夾雜著恐懼、拒絕和失望。不論身處什麼樣的境況,也不論遇到多少次挫折,但對於擁有鈍感力的人來說,他們始終相信: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

  從許三多到原一平,他們的成功就是鈍感的力量。

相關案例

  在渡邊淳一還是一個初出茅廬的新人作家時,加入了已故的有馬賴義先生創辦的一個名為“石之會”的文藝沙龍(這個沙龍之中產生了五六位獲得直木文學獎或芥川文學獎的功成名就的作家)。此外,還有一位渡邊淳一認為最有才華的名叫O的男作家也是沙龍的成員之一。O先生那時就已在文學雜誌上發表小說了,只要讀了他的作品,其才華便一目瞭然。

  然而,那位天賦不錯的O先生,也和渡邊淳一一樣,有過被退稿的經歷。

  在相同的境遇下,渡邊淳一會埋頭喝酒三天三夜,酒醒之後擺脫了鬱悶,“好啦,我要重整旗鼓”,這種願望再次涌向心頭。 而O先生卻不這樣,他不是撓頭就是嘆氣,一副陰郁暗淡的神情,根本沒有創作新作品的欲望和鬥志。如此一來,O先生慢慢失去了發表作品的機會,幾年後,在文壇的主流雜誌上,再也看不到他的名字,他在文壇上消失了。而渡邊淳一如今卻享譽世界。

  所以說,人們能否成功,不完全取決於才能。也就是說有才能的人並不一定就能成功。非要舉出什麼是成功的必要條件的話,那就是有益的鈍感力。在渡邊淳一看來,假如O先生那時富有鈍感力的話,不知他能成為一名多麼優秀的作家。

參考文獻

  1. 渡邊淳一.鈍感力〔M〕.北京:南海出版社,2013.1~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74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陈cc,手机号注册.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鈍感力"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