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6个条目

量化青年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量化青年

  量化青年是指喜歡量化生活的年輕人。量化生活(quantified self)最早由美國雜誌 Wired的Gary Wolf和Kevin Kelly在2007年提出,核心是“通過自我追蹤進行自我認知”,他們描述的這部分人熱衷於用科技方式記錄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數據,作為優化生活的依據。

量化青年的例子

  你身邊可能也有這樣的朋友:清早起來第一眼先看 App 的更新狀況;刷牙前就要戴好 Apple Watch/Fitbit;出門前必看空氣質量和溫度,PM2.5 破百就戴口罩;用 OmniFocus 規劃工作,光項目分類就有五六個層級;叫外賣通常只吃包裝盒上有卡路里標識的雞胸肉藜麥沙拉邊吃邊記賬和記卡路里;下班前確保 Apple Watch 上站立、運動量和步行三個環都是完成任務而閉合的...

  一些針對可穿戴設備的調查指出,可穿戴設備的用戶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白領和學生占了70%左右,20-29歲之間的人最多。這和我們對“量化青年”人群的預想也是一致的。這類年輕人大多在城市裡工作,很可能單身或獨居(比如我們介紹過的“空巢青年”),而且,總的來說比較喜歡嘗試新事物。他們不一定懂電腦,但可以稱得上是生活品質方面的 geek。

量化青年的行為

  除了“記錄生活數據”這種簡單的量化行為之外,量化青年通常信賴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個人管理;喜歡標準化的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方法論偏執症,他們通常在瞭解做一件事的完整靠譜的方法之前絕對不開始做這件事;忍受無序的能力不太強,你如果把你未讀郵件幾萬封的郵箱圖標放在他們面前,可以欣賞到他們百爪撓心的痛苦。

  量化青年們對這種生活樂在其中,但也有人覺得他們把生活過成了一堆數字。當然,我們上面描述的更接近一種絕對化的類型。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年輕人可能不完全是這個樣子,但都有其中的若幹習慣和偏好。

量化青年的主要特征

  秩序敏感

  量化青年對秩序通常非常敏感,這種秩序可能並非是錶面上看起來的“工作臺面井井有條”“家居清潔一塵不染”,而是符合他們心中對做事流程的節奏和規劃。一個量化青年可能坐在亂七八糟的書堆中,卻有明確的做事安排和時間表。這種秩序敏感還體現在他們無法忍受“IPAD”這樣錯誤的大小寫,也無法忍受英文和數字前後不空格的行為。

  信賴工具

  量化青年希望用工具將自己的日常瑣事體系化和簡單化,他們通常是工具控,他們的手機里可能有各種最新最簡約版本的番茄鐘、月度計劃、思維導圖應用、睡眠追蹤應用、記賬和日記應用。為了獲得這些應用,他們還會關註一批推薦應用的網站或者公號,及時獲得限免資訊、更新提醒和新版本測評。在遇到任何可以變得流程化的事件,他們都會摩拳擦掌找出最合適的工具。

  方法論偏執

  量化青年篤信方法論,在熟知一件事情具體的做法和最佳路徑之前他們無法開始行動,他們會需要花時間瞭解 Insanity和HIIT的差別而推遲運動計劃,他們會因為不確定買哪一本參考書而推遲學習計劃,為了避免走彎路浪費時間和精力,“磨刀不誤砍柴工”是他們有關方法論最執著的信條。

  自律

  比起所謂“成功學”,量化青年更喜歡知乎式的“通過個人管理,實現對自己生活的掌控”,他們也很信服“自律帶來自由”的說法。比如與其擔心錢不夠花,不如設定好預算,記錄開銷,把沒用完的budget拿去炒美股;與其時時擔心發胖,不如靠記卡路里來管理自己的口腹之欲,知道今天還有500大卡沒有吃,就可以欣然為自己加餐一隻雞腿。

  購物理性

  雖然為了高效生活會買很多東西,但面對市面上的各種商品,他們更能保持清醒和理性。消費的時候,量化青年追求可確定、可掌控帶來的安全感。因為不想在消費的時候遇到雷區,他們信賴連鎖店和大品牌。比起情懷和浮誇的品牌故事,他們相信營銷中科學化的論述和對產品功能的全面分析。

  成就感

  量化青年有時在意數字和社交網路帶來的存在感甚至成就感,比如他們會曬自己的微信步數和運動打卡記錄,更隱蔽一點的做法是曬一下自己的跑步路線。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Lpz.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量化青年"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