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量化青年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录

什么是量化青年

  量化青年是指喜欢量化生活的年轻人。量化生活(quantified self)最早由美国杂志 Wired的Gary Wolf和Kevin Kelly在2007年提出,核心是“通过自我追踪进行自我认知”,他们描述的这部分人热衷于用科技方式记录自己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数据,作为优化生活的依据。

量化青年的例子

  你身边可能也有这样的朋友:清早起来第一眼先看 App 的更新状况;刷牙前就要戴好 Apple Watch/Fitbit;出门前必看空气质量和温度,PM2.5 破百就戴口罩;用 OmniFocus 规划工作,光项目分类就有五六个层级;叫外卖通常只吃包装盒上有卡路里标识的鸡胸肉藜麦沙拉边吃边记账和记卡路里;下班前确保 Apple Watch 上站立、运动量和步行三个环都是完成任务而闭合的...

  一些针对可穿戴设备的调查指出,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白领和学生占了70%左右,20-29岁之间的人最多。这和我们对“量化青年”人群的预想也是一致的。这类年轻人大多在城市里工作,很可能单身或独居(比如我们介绍过的“空巢青年”),而且,总的来说比较喜欢尝试新事物。他们不一定懂计算机,但可以称得上是生活品质方面的 geek。

量化青年的行为

  除了“记录生活数据”这种简单的量化行为之外,量化青年通常信赖通过技术手段进行个人管理;喜欢标准化的工作和生活;有一定的方法论偏执症,他们通常在了解做一件事的完整靠谱的方法之前绝对不开始做这件事;忍受无序的能力不太强,你如果把你未读邮件几万封的邮箱图标放在他们面前,可以欣赏到他们百爪挠心的痛苦。

  量化青年们对这种生活乐在其中,但也有人觉得他们把生活过成了一堆数字。当然,我们上面描述的更接近一种绝对化的类型。现实生活中的大部分年轻人可能不完全是这个样子,但都有其中的若干习惯和偏好。

量化青年的主要特征

  秩序敏感

  量化青年对秩序通常非常敏感,这种秩序可能并非是表面上看起来的“工作台面井井有条”“家居清洁一尘不染”,而是符合他们心中对做事流程的节奏和规划。一个量化青年可能坐在乱七八糟的书堆中,却有明确的做事安排和时间表。这种秩序敏感还体现在他们无法忍受“IPAD”这样错误的大小写,也无法忍受英文和数字前后不空格的行为。

  信赖工具

  量化青年希望用工具将自己的日常琐事体系化和简单化,他们通常是工具控,他们的手机里可能有各种最新最简约版本的番茄钟、月度计划、思维导图应用、睡眠追踪应用、记账和日记应用。为了获得这些应用,他们还会关注一批推荐应用的网站或者公号,及时获得限免资讯、更新提醒和新版本测评。在遇到任何可以变得流程化的事件,他们都会摩拳擦掌找出最合适的工具。

  方法论偏执

  量化青年笃信方法论,在熟知一件事情具体的做法和最佳路径之前他们无法开始行动,他们会需要花时间了解 Insanity和HIIT的差别而推迟运动计划,他们会因为不确定买哪一本参考书而推迟学习计划,为了避免走弯路浪费时间和精力,“磨刀不误砍柴工”是他们有关方法论最执着的信条。

  自律

  比起所谓“成功学”,量化青年更喜欢知乎式的“通过个人管理,实现对自己生活的掌控”,他们也很信服“自律带来自由”的说法。比如与其担心钱不够花,不如设定好预算,记录开销,把没用完的budget拿去炒美股;与其时时担心发胖,不如靠记卡路里来管理自己的口腹之欲,知道今天还有500大卡没有吃,就可以欣然为自己加餐一只鸡腿。

  购物理性

  虽然为了高效生活会买很多东西,但面对市面上的各种商品,他们更能保持清醒和理性。消费的时候,量化青年追求可确定、可掌控带来的安全感。因为不想在消费的时候遇到雷区,他们信赖连锁店和大品牌。比起情怀和浮夸的品牌故事,他们相信营销中科学化的论述和对产品功能的全面分析。

  成就感

  量化青年有时在意数字和社交网络带来的存在感甚至成就感,比如他们会晒自己的微信步数和运动打卡记录,更隐蔽一点的做法是晒一下自己的跑步路线。

本条目对我有帮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认为本条目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编辑条目投诉举报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苏青荇,Lpz.

评论(共0条)

提示:评论内容为网友针对条目"量化青年"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请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有关规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