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駁作業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過駁作業(lighterage operation)
目錄 |
過駁作業是指在錨地、系泊浮筒、碼頭進行貨船與駁船之間的貨物裝換作業。組織水上過駁作業是解決泊位不足的一項有效措施。對於那些水水換裝港口組織水上過駁作業尤為有利,因為它不需要陸上固定建築物,並能分散作業,故可以少占用有限的岸線和土地資源,還能節省裝卸費用。過駁作業還適用於港口航道水深不足的港口和水域,為了使大船能直接進港作業,需將重載船舶在錨地卸除一部分貨物,以減小船舶吃水和加快運轉。進行水上過駁作業要特別註意接運工具的銜接,加強安全措施,保證水上過駁作業所需的裝卸條件,比如裝卸機械、動力、照明、通信和水上交通工具等。
一般過駁作業是在開闊水域(錨地和沿海)進行的,與碼頭作業方式相對比,外界環境影響要大得多。總的來說,系泊系統受到的影響可做如下分類:
1.風、浪、涌
由於過駁水域比較開闊,風、浪、涌能直接影響到過駁作業的系泊系統。在風力較大多變,風流不合,錨地浪或涌較大,附近有船舶快速駛過時,均會使過駁船舶產生劇烈的縱向、橫向移動,水平轉動和上下顛簸(俗稱“搓動”),噸位越小的船舶產生的搓動就越劇烈。搓動使得系泊系統受力不均勻,部分纜繩集中承擔外力且受到驟力作用,很容易導致纜繩破斷,如未能及時採取措施,其他纜繩會相繼很快破斷,導致更嚴重事故的發生。搓動還使得纜繩與纜孔、船體等接觸處產生劇烈磨擦,磨損纜繩並降低其破斷力。同時,過駁兩船在搓動中頻頻碰撞,損壞船體上層建築等。
2.流
過駁作業的船舶位置是通過拋錨來固定時,系泊系統主要受到船首附近方向流的作用,首纜和尾倒纜承受主要負荷;另外,在錨地條件差、流速急時還易產生走錨現象。過駁作業的船舶位置是通過系舶浮來固定時,船首方向來流作用如前;而正橫方向的強流會使得兩船難以絞攏,加劇搓動或兩船在搓動中易於損壞船體。
3.相對乾舷變化
過駁作業中,隨著貨物裝卸進行,兩船吃水不斷變化導致相對舷高也不斷變化,纜繩不斷出現過於鬆弛或受力過緊的現象。纜繩鬆弛則搓動加劇;纜繩受力過緊,一則在驟力作用下纜繩易發生破斷,二則在風浪中損壞船舶。過駁作業中,如導致船舶吃水差變化過大,則使船舶首尾兩端纜繩受力極不均勻,纜繩更容易產生破斷。
由於受到過駁船舶尺度、纜樁和纜孔位置和數量的限制,系泊方案選擇受到較大的制約。一般來說系泊受到的制約如下:
1.出纜水平角的制約。在過駁兩船的尺度較接近時,首纜尾纜的水平角較大,兩船尺度相差較大時,倒纜水平角的水平角較大,這不利於纜繩約束船舶縱向和橫向的水平移動和水平方向轉動。
2.出纜長度的制約。由於過駁兩船纜孔距離較近,一般不適於出橫纜;兩船尺度接近時,首纜尾纜出纜長度難以滿足受力的彈性緩衝要求;兩船尺度均較小時,各條纜繩均難有足夠長度。纜繩長度不足易在驟力作用下破斷。有時受到纜孔纜樁位置限制,首纜尾纜長度過長,纜繩過長難以絞緊,風浪涌中也易產生較大搓動。
3.纜繩頂角受限。在兩船噸位差別大、舷高相差大時,各條纜繩傾角均較大,甚至達到40度以上,並且隨著作業進行,傾角有時會越來越大。纜繩傾角過大,大大降低纜繩抵抗橫向、縱向外力作用,不利於減輕船舶搓動,纜繩容易破斷。
4.下錨的限制。為了防止錨鏈相互絞纏,靠泊的船舶一般不能通過下錨來減輕系泊系統受到的外力作用和減輕船舶搓動。
5.裝卸設備,碰墊的限制。裝卸設備和碰墊的位置也會對出纜方向造成限制。纜繩應避免與裝卸設備和碰墊磨擦,以免在作業中纜繩、裝卸設備受到影響。
另外,碰墊大小也影響系泊系統安排,使用小型碰墊、碰墊數量不足,均不利於吸收外力負荷,纜繩過緊過松均易產生船體頻率碰撞和纜繩破斷。
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