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明星現象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超級明星現象”,指少數傑出人物(如超級明星)在其從事的活動中占據支配地位,並擁有暫時的壟斷權力而獲得巨大市場份額和超出個人稟賦的高額收入的社會現象,在文化、體育等創意產業最為明顯。
之所以產生“超級明星現象”,一是因為市場上的每一位顧客都想享受最優生產者提供的物品,二是生產這種物品所用的技術使最優生產者以低成本向每位顧客提供物品成為可能。電影明星或者說體育明星擁有巨大公眾魅力,同時電影拷貝或電視播出的成本較低。
因此,對於“超級明星現象”,絕大多數經濟學者認為,是一種正常的市場配置資源行為。很簡單,演藝市場並不同於普通勞動力市場,不在於人數多寡,也不是比力氣大小,單個超級明星在觀眾中的號召力幾乎直接決定一部影片的“生死”。好萊塢一些超級明星的片酬往往也占據成本的很大比重。
換而言之,明星勞動價格的“合理狀態”邊界是非常難以界定的,只有市場通過“價格”這個精準指揮棒才能實現最優配置。明星天價片酬最終讓製片方虧損,價格自然就會調低。限制“一集不超過100萬”,最終會模糊正常情況下演員資源最優配置,其結果很可能是集數、質量註水,或者請不到最好的演員。
其實,細數行業限價,有糧食限價、房地產限價等等,不一而足,經驗顯示奏效的只占極少數。有時候,限價所帶來的問題比漲價更為糟糕,比如限制房價所帶來的一二手房價格倒掛。從實際經驗來看,行業限價聯盟往往難以持久,最終會因為利益而土崩瓦解。而且由於影視行業存在“超級明星現象”,實力強的影視公司或會最先破壞聯盟的倡議。
由於“超級明星現象”,影視傳媒市場最終極易形成“囚徒困境”。具體說來,對所有的企業來講,對明星片酬限價是有利於增加整個行業利潤的。不過,具體到投資額較大的影片來說,請到超級明星才是最安全的投資。當不合作收益大於合作,最終雙方可能都選擇不合作的策略,其背後所反映的就是個人理性和集體理性之間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