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753个条目

貨幣供應量決定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貨幣供應量決定論[1]

  貨幣供應量決定論貨幣主義學派W.M.Brown和Herry Johnson等經濟學家提出的,他們在特裡芬比例基礎上分別提出國際儲備國際收支差額比率和國際儲備與國內貨幣供給比率等。該理論是從貨幣供應角度來分析外匯儲備規模適度問題的。該理論認為,國際收支不平衡本質上是一種貨幣現象,當國內貨幣供應量超過國內需求時,多餘的貨幣就會流向國外,從而引起現金餘額的減少,所以,外匯儲備的需求主要由國內貨幣供應量增減來決定。

貨幣供應量決定論的內涵[2]

  貨幣供應量決定論在國際收支理論中詳細地闡述了最終的國際收支差額即國際儲備與一國貨幣供求之間的內在相互作用機制,國際儲備的規模取決於一國的貨幣數量以及基礎貨幣中儲備貨幣所占的比例。國際儲備的增加或者減少從本質上講都是貨幣運動的結果。如果一國的貨幣供應超過貨幣需求,多餘的貨幣就會通過進口、購買國外金融資產等方式流向國外,導致順差的減少或逆差的增加;反之,當一國的貨幣供應量不能滿足其國內需求時,利率的上揚會通過出口或者拋售國外金融資產的方式使國外貨幣迴流,引起國內現金餘額的增加,導致國際收支逆差的減少或順差的增加

貨幣供應量決定論的作用[2]

  由於國際收支差額及其變化直接決定一國國際儲備水平,貨幣供應量決定論認為,一國國內的貨幣供應量決定了該國國際儲備的規模水平。適度的貨幣供應量決定適度的國際儲備規模,忽略貨幣數量來討論國際儲備規模,得出的結論不可能正確。貨幣供應量決定論將國際儲備規模的確定從局部問題上升到全局問題,使國際儲備擺脫了簡單的清償力的局限,真正體現了國際儲備作為巨集觀經濟政策目標的重要性,拓展了國際儲備理論的研究思路。

參考文獻

  1. 劉莉亞著.新興市場國家金融危機理論研究[M].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
  2. 2.0 2.1 王玉珍主編.國際金融[M].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05.7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貨幣供應量決定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