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發展戰略目標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什麼是財政發展戰略目標[1]
財政發展戰略目標是指一定時期內財政發展所要達到的指標,包括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它反映著戰略制定者的主要願望和戰略實施的基本要求,是財政發展戰略的基本要素。
財政發展戰略目標的特點[1]
財政發展戰略目標具有綜合性、可分性、階段性等特點。
綜合性,是指財政發展戰略目標是在對一定時期內影響財政分配的各種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全面考慮的基礎上確定的,它綜合反映了客觀規律和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是對一定時期財政發展方向和目標的綜合概括。可分性,是指財政發展戰略目標可以被分為各種不同層次的具體目標,例如從內容上可將其分為財政收入目標、財政支出目標、財政體制改革目標、財政平衡目標等;從階段上可將其分為長期戰略目標、中期戰略目標和短期戰略目標等;從範圍上可將其分為中央財政戰略目標、地方財政戰略目標等等。階段性,是指財政發展戰略目標往往被分解到各個不同的時期和階段,是通過分段落實、分步實現的,這種階段性還表現在不同階段的戰略目標是相互銜接、相互連貫的,它反映了戰略實施過程的階段性要求和階段性任務。
制定財政發展戰略目標的依據[2]
把握制定發展戰略目標的客觀依據,是制定財政發展戰略目標的前提。對財政部門來說,制定發展戰略目標的依據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財政發展的戰略目標要以實現總戰略目棕的需要為依據。首先,總戰略目標基本上規定了財政收入可能達到的規模和增長速度。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下,使工農業年總產值翻兩番,這不僅為增加財政收入創造了條件,也為財政收入超過工農業總產值的增長速度提供了可能。財政收入,不是由總產值一個因素決定的,而是由產值的增長幅度和可能達到的經濟效益兩個因素決定的。在經濟效益不變的情況下,財政收入可以與工農業總產值等速度增長,在不斷提高經濟效益的情況下,財政收入可以超過產值的增長速度;在經濟效益降低的情況下,財政收入可能低於產值的增長速度。因此,制定財政發展的戰略目標,要著重考慮提高經濟效益的可能性。其次,實現總戰略目標的資金需要在原則上又規定了財政支出需要達到的規模。按照投入產出關係確定財政支出,提高經濟效益和增加產值對財政支出的影晌是相反的。增加產值需要增加投入,增加財政支出;提高經濟效益,可以減少投入,減少財政支出。財政支出的規模,不只是取決於生產發展的規模,也取決於經濟效益的優劣。經濟效益越好,財政支出就會越節約。因此,財政支出也要著限於提高經濟效益,不能隨著產值翻番。
(二)財政發展韻戰略目標,要以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分配過程的發展趨勢為依據。財政屬於社會再生產的分配過程,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分配過程的重大變化,會直接或者間接地影響財政發展的戰略目標。財政發展的戰略目標不能離開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分配過程的變化。
(三)財政發展的戰略目標,要以財政部門的特殊職能為依據。上面講過,財政發展戰略屬於部門戰略的範圍,而部門發展戰略必須以部門的特殊性質為依據,體現本部門發展的特殊規律,不能只是消極地隨著總戰略目標翻番。對於總戰略目標來說,財政發展的戰略目標不只是總戰略目標的組成部分,而且是實現總戰略目標的條件和重要保證,對總戰略目標的實現過程具有很大的制約作用。道理很清楚,為了實現總戰略目標,財政部門必須努力增加財政收入,保證實現總戰略目標的資金需要,為年總產值翻兩番提供財政條件;但是,為了保證國民經濟協調發展和不斷提高經濟效益,財政部門不能只是消極地保證資金供應,不問增加財政收入的可能性和財政支出的經濟效果,要多少,給多少,盲目地隨著工農業總產值翻番,把財政收支平衡擺在次要地位,甚至用借債和增發紙幣的辦法來籌集資金。如果是這樣制定財政發展的戰略目標,取消財政平衡的制約作用,那就不但不能保證總戰略目標完滿實現,而且會給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不良後果,使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無從談起。
財政的特殊職能在於為實現總戰略目標籌集資金,並通過收入與支出的平衡關係促進國民經濟的協調發展。離開財政的這種特殊的經濟職能來制定財政發展的戰略目標,就會導致國民經濟發展的比例失調。
把以上三個方面的數據(包括歷史、現狀和發展趨勢)綜合起來,就構成制定財政發展戰略目標的客觀依據,在分析這些依據的基礎上制定財政發展的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