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測量法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隱藏] |
行為測量法是指通過對人們交往的行為進行觀測的方法。是由霍曼斯提出的。
人們的相互關係同人們的交往行為有密切的聯繫,現實的人際關係總是通過一定的交往體現出來。通過對人們相互間交往行為的客觀測量,就能夠更好地把握人際關係的密切程度。行為測量法就是在人們沒有任何覺察的情況下對人們的交往行為進行客觀的測量,找出帶普遍規律性的東西。據美國的霍曼斯所進行的“交往的測量”,發現人們交往的頻率、方向和層次.是反映人際關係的幾個重要指標。通過測量人們交往的頻率,可以發現人際關係及其溝通關係的疏密程度,交往頻率和人際關係的密切程度成正比。測量人際交往的方向,可以發現誰是主動者,誰是被動者,弄清交往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程度。測量交往的層次,觀察平級交往多,還是上級對下級交往多,或者下級對上級交往多,分清人們相互關係的性質和類型。一般說,交往次數多,雙方都主動,層次比較接近的,人際關係也比較融洽。
在行為測量中發現人際交往有正式交往和非正式交往兩種,正式交往是正式組織和工作中必須進行的交往,非正式交往是工作之外自願進行的交往,非正式交往的頻率、程度,更能反映人際關係友好、密切的程度。
還有人發現,人際距離同人際關係聯繫緊密、人們在空間位置上的距離,是衡量人際關係密切程度的一個重要尺度-人類學家霍爾根據人們互動的距離,把人際關係的範圍分為四個區:
- 親密區(1.5英尺以內):戀人、家屬、摯友間的接觸;
- 熟人區(1.5英尺-4英尺):同事、鄰居等;
- 社交區(4英尺-12英尺):社交活動中,人們由不認識發展到相識;
- 公眾區(12英尺以上):主要指面向公眾講話或作報告,彼此不相識,關係最疏遠。
行為測量法能夠有效地發現人們相互間客觀選擇的情況與現實的相互關係,彌補了社會測量法的若幹不足。行為測量法和社會測量法相結合,能較準確地摸清人際關係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