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敗租金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腐敗租金是指在轉軌國家,由於計劃經濟的體制慣性,金融監管部門往往對金融機構的業務範圍依舊實行十分嚴格的控制和限制,擁有市場準入審批特權的金融監管官員就有可能通過拒絕批准、提高準入門檻或增加不合理要求以及故意拖延審批時間等方式對中請者進行刁難和“設租”,從中收取“好處費”即“腐敗租金”。
我國銀行腐敗租金的相關示例[1]
我國的融資結構過分依賴於銀行業,資木市場發展嚴重滯後,企業離開銀行業,沒有其他的融資渠道。2006年第7個月,中國的商業銀行貸款達到23400億元人民幣,這意味養在全年25000億貸款額度中,銀行已經用去了94%。銀行業的壟斷性質決定了其易產生腐敗並形成“租供”鏈條:處於最低端的是金融客戶,比如貸款人、投資者、保險購買人。由於金融資源的壟斷,他們被迫向上游的腐敗者供應賄賂,經濟學家將其稱為“租金”;他們的租金首先流入具有壟斷地位的金融機構比如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的某些人員手中,這構成了第一層次腐敗;然後,金融機構又會將部分租金上供,為的是從一些金融監管機構和某些政府部門那裡獲得商業機會或換取對其違法違規行為的放縱、赦免。
“中國金融腐敗研究”的調查顯示,就全國而高,企業每獲得100萬元正規金融機構貸款,其非正常的申請費用就接近4萬元。農戶和個體工商戶被尋租境遇最為糟糕,其平均每1萬元貸款的中請費用接近600元。而在一些地方貸款同扣的比例為10%,已成為普遍遵行的行規。這意味著,企業一次性直接支付的費用大約占本金的4%,而農戶與個體商戶支付的費用約占6%。當前銀行和信用社對企業、農戶的貸款多以一年以內的短期貸款為主,這就表明,幾乎每年企業和農戶都必須多支出4%一6%的利息。這還僅僅是為獲得貸款而花的費用。平時,為了與金融機構維持良好關係,也需要細水長流,不斷地花錢。據估計,這些錢占到整個貸款總額的比例,企業約為5%,農戶少一點,約為3%。兩項加起來,企業和農戶為了獲得貸款,必須拿出的好處費,相當於支付9%的年利率。在這個基礎上再加上正常的貸款利率,則企業和農戶拿到貸款的實際利率高達15%-16%,跟民間私下拆借的貸款利率大體相當。
- ↑ 《“腐敗租金”乘虛而入》[J].先鋒隊.2007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