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肉食悖論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肉食悖論(Meat paradox)

目錄

什麼是肉食悖論

  根據心理學家布魯克·巴斯蒂安(Brock Bastian)和史蒂夫·拉夫南(Steve Loughnan)在澳大利亞所做的研究,肉食悖論是指人們對吃肉的偏好和對虐待動物產生的道德反應之間出現的心理矛盾。

  在當今社會, 大部分人的飲食結構中往往離不開肉類。然而, 很多人也開始意識到工業化養殖、宰殺動物是殘忍的。這一食肉偏好與對宰殺動物的道德顧慮之間的認知衝突, 被研究者稱為“肉食悖論”。

  比如我們普遍認為虐待動物是不道德的,但我們仍然會吃農場飼養的動物,許多在原則上強烈反對虐待動物的人,同時也會吃在惡劣條件下長大的動物的肉。[1]

肉食悖論里的道德衝突

  “傷害他人和把自己視作一個有道德的人是相違背的。因此,吃肉會對肉食者有負面影響,因為他們面臨著一種讓人不快的自我形象:我怎麼可能在吃肉同時還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這種道德衝突不僅僅影響了我們享受吃肉的快樂,還影響了我們的身份認同。為了保護自我認同的身份,我們建立了讓自己感覺更舒適的習慣和社會結構。人們把吃肉和社會習俗聯繫在一起,所以節日是用來與朋友和家人吃大餐的。有的人還會把吃肉看作男子漢氣概的標誌,聲稱吃肉能助人成為真正的男子漢,要麼說人類進化成最高級的捕食者生來就是要吃肉的。儘管畜禽產品和各種各樣糟糕的健康問題相關,當我們說自己想做素食者,還是會有人嗤之以鼻(“你怎麼獲取足夠的蛋白質?”),朋友們也會開始“忘記”邀請我們去聚餐。

  對於包括吃不吃肉在內的很多決定,我們製造的藉口大部分都是馬後炮——在我們選擇滿足了自己的欲望後,我們需要替自己的行為辯護,為什麼這些行為是可以接受的,為什麼下一次可以繼續這麼做。如果沒有這些藉口,我們會覺得自己是不道德的。

  人們知道貧窮會造成苦難,但是仍然會購買昂貴的鞋子,而不是把自己的財富分享給他人;基本上人人都同意不應該使用童工,或讓成人在惡劣的環境下工作,但我們仍然會在打折商店購物。我們為了維護脆弱的身份認同,為了維持自己的幻覺,相信自己仍是一以貫之、富有道德感的人,而選擇閉上眼睛。

肉食悖論的認知衝突策略[2]

  肉食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上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 動物蛋白被視為蛋白質的主要來源, 甚至肉食被直接等同於蛋白質。“肉食悖論” 以解釋人們在吃肉與否這一問題上的糾結心態。

  肉食悖論體現在肉食者在認知上對動物的“雙重標準”。當想起動物被宰殺的遭遇, 或期待吃肉時, 人們會更傾向於否定動物的心智能力, 以緩解認知衝突。與此同時, 人們會運用各種策略來合理化自己的食肉行為。

  Rothgerber總結了人們應對肉食悖論的8種策略, 包括將肉與其動物來源相分離, 否認動物的痛苦, 否認動物的心智, 正當化對肉食的偏好, 逃避, 認為可選擇的食物較少, 感知到的行為改變以及真正的行為改變。

  其中, 人們最經常使用的一種策略是將肉與動物相分離, 視其為不同類別。例如, Kunst和Hohle發現, 與未加工過的肉相比, 加工過的肉所喚醒的被試對被宰殺動物的共情要更少(研究1); 帶有頭部的烤豬會比無頭的烤豬讓被試產生更多的共情和厭惡體驗(研究2)。其次, 否認動物的心智能力, 尤其是體驗痛苦的能力, 是人們應對肉食悖論的另一大策略。當強調肉類來源於動物這一事實後, 人們會刻意貶低動物的心智能力。

  研究發現, 人們對動物心智能力的判斷與對動物可食性的判斷呈負相關。強調肉類生產消費過程中來源於動物這一事實降低了個體對動物心智能力的判斷。當人們越多地否定動物的心智能力並且認為動物在等級序列上低於人類時, 他們報告的食肉數量也更多。此外, 將動物歸類於食物會降低人們對動物痛苦的感知。與此相對, 認為動物具有人類屬性則會提高人們成為素食者或是純素者的意願, 這一效應對於女性而言尤為顯著。

參考文獻

  1. Julia Shaw.“肉食悖論”揭示了什麼?.利維坦,2019-02-24
  2. 劉瀟肖, 田啟瑞, 曾雅麗. 素食的心理過程及影響因素[J]. 心理科學進展, 2019, 027(007):1320-1330.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Lly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肉食悖論"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