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羅伯特·默多克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罗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
放大
羅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
羅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

目錄

羅伯特·默多克簡介

魯伯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1931年3月11日-)出身於澳大利亞墨爾本以南30英里的一個農場的美國著名新聞和媒體經營者,他目前是新聞集團的主要股東董事長CEO。以股票市值來計算,新聞集團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跨國媒體集團。[1][2]

  他出生在一個小小的農場,他就讀於一所國際知名學府。他是普通的辦報人,他卻是傳媒業最大的成功者。他能很勤奮、執著的工作,更能瘋狂的購併擴張。在2004年《福布斯》雜誌公佈的世界富豪排行榜上顯示,默多克排行第43位,凈資產達78億美元。作為世界傳播業的頭號大老闆羅伯特·默多克,他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完全可以跟美國總統和搖滾歌星麥當娜相比了。據統計,他的資產高達120億美元。

早期

  默多克的父親基思•默多克(Keith Rupert Murdoch)爵士是一名戰地記者,擁有澳大利亞4家報紙。1952年,他父親死於心臟病,正在英國牛津大學讀書的默多克趕回家中處理後事。然而,清算後默多克發現父親的幾家報紙處於虧損狀態,於是他設法保留住了《星期日郵報》(Sunday Mail)和《新聞報》(The News)兩份報紙,而將其它報紙出售。面對主要的競爭對手《廣告報》,默多克果斷與其合併,並且努力使《新聞報》開始盈利。同時他又籌措到足夠款項,收購了位於柏斯處於虧損的的星期日時報(Sunday Times),通過調整人員,將阿德萊德一些記者和編輯調往帕斯使該報紙重獲生機。

初戰悉尼

悉尼的報業由三個家族把持著:較大的費爾法克斯、帕克家族,以及較小的諾頓家族。費爾法克斯經營著《太陽晚報》、《先驅早報》;帕克擁有《每日電訊報》和《星期日電訊報》;諾頓掌管著《鏡報》和《星期日鏡報》。由於經營不善,諾頓將《鏡報》轉讓給費爾法斯特,費爾法斯特同樣沒能使其盈利,於是就以400萬美元的價格出手給了默多克。除此以外,默多克還獲得了多家印刷廠。不久,默多克開始籌劃創辦澳大利亞第一家全國性報紙。1964年7月14日,《澳大利亞人報》正式發行。1967年發行量達到75000份。1972年他又收購了帕克的《每日新聞》和《星期天電訊》報。

進軍倫敦

  1968年秋,英國最大的星期日周報《世界新聞報》開始轉手,這份報紙屬卡爾家族,以發佈黃色內容著稱。當年10月,默多克購買了該報40%的股份。在他看來,報紙地位下降的原因是教育水平的提高與電視的普及。他為了讓該報重獲新生,大量發佈駭人聽聞的文章。半年之後,默多克將卡爾趕下臺,占有了49%的股份,成為主席。

  然而,默多克認為一份周報還不足以滿足自己,他希望能夠再買下一份日報。他的第一目標是《每日鏡報》,但該報並不打算出售。此時,左翼報紙《太陽報》因為銷售量從150萬下降到85萬,面臨出售的局面。默多克得知馬克斯韋爾已經開始了談判,於是趕在他之前以150萬元買下了《太陽報》。默多克認為,《太陽報》應該辦成《世界新聞報》的每日版,並且應該以文摘類的文章為主。此後,他就開始裁剪《太陽報》的員工,從澳大利亞調來有經驗的文摘文章編輯,並且加大促銷力度。在這些措施下,太陽報成為了一份獨樹一幟的新穎報紙。年銷售量迅速攀升至200萬份。到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太陽報》成為日銷量最大的英文報紙。1981年2月默多克又完成了對《泰晤士報》的收購。

轉戰美國

  1973年,默多克美國收購了哈特-漢克斯報系三家報紙,他為此支付了1970萬美元,這些錢來自於他在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報紙集團。此後,他沿用老辦法,力推爆炸性新聞,加大宣傳力度,使得報紙的發行量逐漸提高。他還發現,美國報紙更關註廣告收入而非發行量。1976年底,默多克收購《紐約郵報》。又花1200萬美元創辦了一份周報《國民之星》,當他發現該報紙無法盈利後,立刻從澳大利亞抽調人手,把其變為名為《星》的彩色雜誌,不久,該雜誌就獲得了大量廣告收入。後來他又買下了《紐約》雜誌和《鄉村之聲報》、《新西部》。每當默多克買下新的報紙後,他總是想方設法將其轉變為文章短小,標題鮮艷的出版物。他又與1982年買下《先驅美國人報》,並將其改名為《波士頓先驅報》,第二年又收購芝加哥《太陽時報》。 2007年5月1日,默多克打算以每股60美元共計5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道瓊斯集團,當年8月1日,雙方達成協議,完成了這一收購。

影視與書籍

  默多克的野心並不僅僅停留在報紙上,60年代,他就取得了阿德萊德TV-9電視臺的經營權。默多克和南方電視有線得到了第九頻道。1985年,美國20世紀福克斯公司陷入困境,默多克高價買下股票。同時,他還藉此收購都市媒體公司的7家電視臺,組建了福克斯電視公司,為此,他賣掉了《鄉村之聲報》和《太陽時報》。然而,美國法律規定非美國公民不得同時擁有報社和電視臺。為了籌建自己的電視網,默多克不得不加入美國國籍。一年之後,福克斯電視臺就成為僅次於美國廣播公司ABC)、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和全國廣播公司(NBC)的全美第四大電視公司。1989年2月,默多克又在英國創辦了擁有4個頻道的天空衛星電視臺,如今,這家電視臺已成為新聞集團在英國支柱產業。1981年默多克占有英國威廉•科林斯出版公司40%以上股份,1988年他購買剩餘股票,收購科林斯柯林斯公司。

默多克的家庭

文迪·邓·默多克
放大
文迪·鄧·默多克

  默多克於1956年與第一任妻子帕特結婚,生下長女普魯登斯後於1967年離異。同年他與19歲的愛沙尼亞裔天主教徒、《每日鏡報》記者安娜結婚,生下女兒伊麗莎白和兩個兒子拉克蘭、詹姆斯。1999年,與安娜的離婚協議生效僅17天,68歲的默多克迎娶了32歲的鄧文迪。接著,鄧文迪生下兩個女兒格蕾斯和克洛伊。

羅伯特·默多克的語錄

  • 優秀的人都善於團結人,而最能征服人心的力量,恰恰是對他人發自內心的尊重。
  • 你要改變的是自己的頭腦,而不是去改變別人。
  • 高瞻遠矚的第一個技巧就是思考未來,你會認為這根本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技巧,但是高級管理人員顯然很少思考未來。相反,我們總是疲於奔命地應付眼前的事務,深陷於當前瑣事的泥沼,很多時候還不能自拔,並樂此不疲。
  • 壟斷是一件糟糕的事,直到你擁有它。
  • 報紙的高貴和善良是使讀者感興趣並滿足他們的欲望。
  • 在現代社會,擁有報紙等於擁有權力。
  • 報紙的魅力在於它能操縱大眾的趣味和思想。
  • 提高報紙發行量很簡單,那就是降低格調。
  • 如果報紙辦得很差,那就換總編,如果報紙辦得很好,也要換總編。
  • 地方新聞標題應具有挑逗性,煽動性、刺激性。
  • 全球化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政府的權力轉移給全球的消費者。正是這些消費者,決定了我們生產什麼、生產多少,而且必不可少的是,決定我們的努力得到了什麼價格。
  • 傳媒業不僅是一項具有巨大贏利價值的產業,更是一項能夠極大地造福於社會、提升人們生活素質的公共事業。因此,傳媒產業的興旺發達不但是一個國家和社會興旺發達的標誌,甚至是其福祉所系。
  • 傳媒業推進其市場化進程與其說妨害其公共屬性的實現,毋寧說它會極大促進其公共職能的實現。
  • 一個開放的社會必然是一個傳媒業開放的社會,讓開放的市場發揮其潛能並不意味著權利的喪失。
  • 威廉?莎士比亞寫作也是為了賣錢。(反擊評論他“事業生涯中接觸到的每一樣東西都無情地低俗化了”的言論時如是說)
  • 任何社會或機構,若期望輝煌過去能保障他們不受科技演進逼迫,其命運只有失敗並遭淘汰。
  • 沒有絕對客觀的新聞,所有新聞都是有傾向性的。

評價

  2007年5月18日,新聞集團旗下報紙《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在其八卦新聞版面宣稱,默多克會把任何「不奉承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的報導文章抽稿(包括八卦新聞版面在內),以免「危及默多克在該國的廣播權益」。

他總是能利用別人口袋裡的錢把事辦成

  默多克1931年3月11日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以南30英里的一個農場。1949年,他進入英國的牛津大學學習。

  這期間,他的父親已是一個有成就的報人,主辦著包括墨爾本的《先驅報》在內的4家報紙。1952年秋,66歲的父親死於心臟病,他的責任過早地卸在惟一的兒子默多克的肩上。

  默多克返回澳大利亞後,出乎意料地發現父親的資產竟面臨危機。幾家報紙在財政上正陷於困境。他說服母親,保住了兩份報紙沒有轉讓。他又到倫敦《每日新聞報》參加了簡短的培訓。在從英國返回澳大利亞後,剛滿22歲的默多克擔任了《星期日郵報》和《新聞報》的出版人,那時是1953年,他所在的阿德萊德的人口已接近50萬,成為僅次於悉尼和墨爾本的澳大利亞第三大城市。當默多克開始管理《新聞報》時,他發現父親生前儘管是個天才的記者,卻沒有多少企業家的經營才能,報紙幾乎沒有什麼盈利。默多克立刻全身心地投入報紙的日常工作:擬定標題,重新安排版式設計,泡在排版、印刷車間,弄得滿手油污。默多克工作起來就像發瘋了一樣,他不顧董事會其他成員或有關編輯的反對,堅持以自己的經營方針幹下去。幾年之內,他將《星期日郵報》同最大的競爭對手《廣告報》合併,並且使《新聞報》大獲成功。

  成功使默多克增強了信心,決心擴大戰果。他聽說珀斯市的《星期日時報》經營不善,陷入困境,便決定兼併它。珀斯市在澳大利亞西海岸,人口35萬,從阿德萊德到珀斯乘飛機需6小時。結果,默多克籌措了40萬美元兼併了這家報紙。有人感慨地說:“默多克總是能夠利用別人口袋裡的錢把事辦成。”

  默多克銳意創新,他使《星期日時報》脫胎換骨,從標題製作到版面安排都有變化,向珀斯市居民展示出一副色彩豐富、鮮明大膽的全新面目。很快,該報的發行量迅速增加,報社扭虧為盈。

  年輕的出版商默多克邁出了事業成功的第一步,他已經組成了珀斯和阿德萊德兩市的小小的報業集團。這時候,他養精蓄銳,又準備向首都悉尼亂糟糟的報業界宣戰了,而且他還想擠入激烈競爭的電視業中一試身手。

  電視經營許可證是由澳大利亞廣播局管理的。經過一番激烈的政治較量,默多克得到了阿德萊德的TV一9電視臺的經營權。一年之內,這家電視臺贏得了相當多的利潤

挑戰三巨頭用成功大報為楷模重塑小報

  默多克挑戰的目標是悉尼報業的三巨頭——帕克、費爾法克斯和諾頓家族。這三個人主宰著悉尼的報業市場,他們的主要報紙有費爾法克斯控制的《太陽晚報》、《先驅早報》,帕克公司的《每日電訊報》和《星期日電訊報》,諾頓的《鏡報》由於經營不善,被賣給了費爾法克斯,但是費爾法克斯仍然沒有把它辦好。費爾法克斯將這個辦不好的《鏡報》轉手賣給了默多克,成交價為400萬美元。

  29歲的默多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拼命工作。他以世界上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倫敦的《每日鏡報》為楷模,重新塑造悉尼的這張小報。隨著《鏡報》地位的鞏固,默多克又馬不停蹄地向新的目標進發,他想創辦一份全國性的報紙。那時,澳大利亞的全國整體性意識還比較差。悉尼人口已達200萬,而整個澳大利亞也不過剛達到1000萬。著名的悉尼歌劇院還在建設中,大都市的表皮下處處透出小市鎮的鄉土氣。所以,創辦一份成功的全國性報紙,在大多數辦報人心目中只不過是一場夢。夢都在做,但實現卻難如登天。

  默多克自有主見。他認為自己已在地理上做到了這一點。他開始卷入政治,決心利用報紙對國家的政策施加更有力的影響。他斷定,一份嚴肅的全國性報紙一定會獲得成功。默多克設想它應該是《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的一種混合體。經過不懈努力,《澳大利亞人報》誕生了。

用聳人聽聞的報道為契機巧奪英國第一報

  1968年秋,資產已達500萬美元的默多克來到英國,下決心要實現在牛津上學時的諾言:有朝一日把《每日鏡報》攫為己有。正當他摩拳擦掌之時,獵物最後又變成了《世界新聞報》。正是這張報紙,使他奠定了在英國出版界的地位,當時其發行額達600萬份。

  《世界新聞報》是英國最大的星期日報,屬卡爾家庭所有。當時,卡爾是最大的股東,占股32%,緊隨其後的是傑克遜,占25%。當傑克遜打算出售股權時,默多克立刻表示感興趣。

  默多克買下了傑克遜的全部股份。半年後,默多克又在股東會議上迫使卡爾下臺,自己登上了主席寶座。

  默多克為了讓《世界新聞報》迎合讀者口味,大量地採用聳人聽聞的報道,這一點越來越受到一些人的批評。但默多克堅持強調,他只能為公眾提供他們喜聞樂見的東西。他的報紙銷量猛增而競爭對手一落千丈的事實證明,他的策略行之有效。《世界新聞報》在默多克的主持下起飛了!

  但是,默多克認為《世界新聞報》只是周報,他想在倫敦再買下一份日報,好天天都有事乾。但是默多克朝思暮想的《每日鏡報》毫無出售的跡象。這時,有一張正走下坡的報紙叫《太陽報》,其發行額由150萬份銳減至85萬份,這恰巧就給了默多克一個得手的機會。

  默多克獲悉死對頭馬克斯韋爾已跟賣方談判了,賣方答應以很低的價錢出手。默多克趕緊籌措資金,並使盡種種手段,終於打敗了馬克斯韋爾,以150萬美元的價錢買下了《太陽報》。定金為12萬美元,餘款分6年付清。

  《太陽報》在默多克的督導下,僅一年便將發行量由80萬份提高到200萬份,大大衝擊了《每日鏡報》的市場。如今,《太陽報》已成為世界上賺錢最多的日報之一,它實際上已成為默多克報業帝國的“金牛”,發行量達410萬份,超過《每日鏡報》整整100萬份。

  這是默多克在出版業的最大成功!正是在英國那漂亮的一擊,使他創造了億萬美元的股票價值。

  默多克的目光又移向美國,並擬定了進軍美國的戰略方針。這時,他又買下了澳大利亞悉尼的一家大報——《電訊報》。

  至1973年,默多克已擁有11家雜誌、8家報紙,以及幾家電視臺、廣播電臺、紙張公司、印刷公司和航運公司,分別分佈在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

  70年代初,美國報業進入一個大動蕩時期,生產成本暴漲,罷工不斷,迫使許多報紙倒閉。在默多克登場時,已經幾乎沒有什麼報紙可買了,急於打開美國市場的默多克,以2000萬美元巨資,買下哈特—漢克斯報系的三份報紙。

  默多克又花1200萬美元創辦了一份周報《國民之星》,開辦費就花了他1200萬美元。一年之後,該報發行量不到100萬份,而且前景黯淡,默多克的財政顧問建議他趕緊脫手。

  但是,默多克不撞南牆不回頭。他把手下的一名記者伊恩從澳大利亞調來,把這張黑白報紙變成了一份叫《星》的彩色雜誌。伊恩來美國兩年後,《星》的發行量穩步上升,大量的廣告收益源源流人默多克的腰包。

  默多克緊接著又買下了《紐約雜誌》、《新西部》和《鄉村之聲》三家雜誌。《紐約雜誌》發行量達到42萬份,它的資產不斷膨脹,還給默多克帶來了4400萬美元的廣告收益。

  到這一年,默多克的報業帝國,已分為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三個相對獨立又互相聯繫的領地,總部設在澳大利亞。它包括約50家報紙、兩家出版社、若幹商業性印刷廠和採礦公司,以及5家電視臺的部分股權。

  之後,默多克又和美國的一位大富豪合作,成立寧安塞特運輸公司和東西方航空公司,兩家公司擁有幾十架大型噴氣客機,默多克占有50%股份。經過20多年奮鬥,默多克終於成了世界聞名的大富豪。

參考文獻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5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JACK,Vulture,山林,Wwdz,Cabbage,Zfj3000,Dan,Yixi,苏青荇,Mis铭.

評論(共1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羅伯特·默多克"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Jamesff9 (討論 | 貢獻) 在 2008年1月10日 05:50 發表

現在還把道瓊斯和華爾街日報收購了...強... 接下來他還有什麼目標呢?

回複評論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