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25个条目

網路交際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網路交際

  網路交際是現實人際關係在網路中的延伸,其基本特征為主體參與匿名化關係建立簡易化,交往手段數字化,發展方向熟人化。實現對網路交際的有效規制,應主要運用輿論、道德和技術三種手段。

網路交際的基本特征

  1.主體參與匿名化

  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締結某種關係,相互交往,都需要具有特定的身份,扮演特定的角色。雖然,人的角色會因場合不同發生變化.但構成其特定身份的基本特征是相對確定的。其中,諸如性別、年齡、體貌等自然特征是不允許隱匿不宣或者偽裝的,有些被公共規範(法律)所確認的社會特征,如職業、婚姻狀況、住所等更是如此,否則他就不能正常地與他人發生某種交互關係。我們不能想象已婚者謊稱未婚而不受道德的譴責,也不懷疑一個流浪者硬說自己是警察會十分的荒唐可笑。但是,在網路環境下,兩個人已成為無話不談的“好友”卻還可能並不知道對方的真實性別和年齡。這是因為,網路交際完全允許參與者隨意填寫並隨時修改“個人信息”,即使有關身份的信息缺失、虛假,也不妨礙其順利地與他人建立某種聯繫。實際上,有選擇地隱匿或偽造個人信息往往有助於增加自身的人際吸引力。不僅如此,出於自我保護的需要,絕大多數網路用戶在登錄時傾向於採用匿名方式。總之,匿名參與對網路交際本身來說是完全可能的,對主體而言又十分必要,因而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2.關係建立簡易化

  在一般情況下,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由陌生到熟悉直至關係比較密切,需要具備特定的時空條件和經過必要的接觸,是一個程式化的過程。如果時空不一致,交往目的不明確,彼此之間沒有某種現實的依賴性,這種關係是很難建立的。網路交際則不然,陌生人彼此認可甚至成為朋友,首先幾乎不受空間條件的限制;其次,交往目的大體上模糊,而且一些必要程式大大簡化。假設一個小伙子走在馬路上,發現一位漂亮的姑娘便上前求愛,他是很難成功的。但在網路中,這種情況就並非不可思議。網路在為人們提供溝通便利的同時,還改變了人們原有的一些觀念,與誰交往,交往的必要性何在,這些在現實人際關係中必須考慮的問題變得不再重要,因而使其中的每一個人都預設了交際程式簡化的合理性,“網上交友”之所以有巨大的魅力,人與人之間的時空壁壘被打破,交往目的性弱化,交往程式簡化是重要原因。

  3.交往手段數字化

  社會心理學認為:“社會交往一般說來是通過兩種交往手段進行的,即言語手段和非語言手段。”其中非言語手段主要是指面部表情、手勢、體態等。網路交際,實際上也在運用著上述兩種手段,但無論是言語手段還是非言語手段,都不是“當面”使用的,而是利用網路技術的數字化形式傳達給對方。已有文獻指出:“傳統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直接交往日益被高級機器(電腦)所取代,人們更多面對的已不再是有著豐富情感的高度熱情的人.而是冷冰冰的機器、鍵盤、感測器之類的鋼和塑料。,,L 但也正是這些看上去“冷冰冰”的工具幫助網友們彼此之間傳遞著鼓勵性、消息性和評價性的信息。非但如此,文字傳輸、音頻、視頻等信息技術的採用,完全可以做到網上交際的“模擬化”,“天涯若比鄰”的理想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已成為現實。

  4.發展方向“熟人”化

  周運清先生曾指出:“如果說現實社會是‘熟人’(相互交往的人彼此瞭解對方的名字、性別、身體特征、身份、地位、社會關係和工作單位等信息)社會的話,那麼網路社會生活中人與人的交往的間接化和符號化的特點,則使網路社會成為一個‘非熟人’社會”。如果僅據相互對基本信息的瞭解程度來判斷網路社會是否為“熟人”社會,那麼,網路交際本身就是一個逐步“熟人”化的過程。如前文所述,網路交際的主體匿名參與十分普遍,這決定了其與現實人際關係相反的交往模式,即在現實生活中,陌生人之間是先認識、瞭解,再建立某種關係。而在網路交際中,匿名參與的陌生人之間先成為“網友”,再以此為條件披露各自真實信息,隨著彼此關係的密切,相互披露的真實信息會不斷增多,進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熟人”。網友見面,從網路走到現實,是網路交際“熟人”化的典型模式。

網路交際的規制的必要性

  網路本身是一把雙刃劍,既有信息量大、傳遞速度快等優點,也會產生某些信息污染網路欺詐等違法犯罪問題。網路人際關係也極易因此而異化。對其進行有效的規制十分必要,根據前文所述的網路交際的基本特征,這種必要性表現為:

  1.主體的匿名參與使網路交際行為者與責任者分離,傳統人際關係中的交往規則約束力下降,產生大量信息污染。一個人在網上與他人打交道,無論散佈怎樣庸俗的非法的甚至反動的言論,都似乎與己無關。這使得一些道德素質低下、人格扭曲、別有用心的人可以戴著假面具在網上胡作非為,而這些有毒、有害的信息無疑是對網路人際交往健康和諧有序的最大破壞。杜絕網路交際中信息污染迫在眉睫。

  2.網路人際關係建立的簡易化弱化了一些參與者的戒備防範意識,為網路違法犯罪製造了可乘之機。網路空間的虛擬性使人們很難分辨真假善惡、黑自美醜,一些不法之徒正是利用在網路中交際簡便,容易騙取他人信任這一機會,從事詐騙、搶劫、強姦等違法犯罪活動,大量網路犯罪案件的發生,告訴我們,網路交際雖然很有魅力,但也不乏可怕的陷阱;既可以豐富人際關係,也容易使人擇友不善、上當受騙甚至成為違法犯罪行為的受害者。因此,採取有效手段,預防遏制網路欺詐及其他違法犯罪行為亦是當務之急。

網路交際的規制方法

  對網路交際的負面影響及對其如何規制,許多有識之士提出了一些建議。其中,大多數建議都註重、強調多種手段綜合運用,同時也流露出“什麼辦法都能用,又都未必管用”的無奈。因此,有人不得不把網路規制問題“國際化”,認為實現對網路的有效規制只靠一國的努力總難免心有餘而力不足,從而得出非全球“共治”不可的結論。對網路的負面影響,我們不能視而不見,聽之任之,但也不必過於急躁,甚至灰心失望。多種規制措施(經濟的、政治的、法律的、技術的、道德的等等)不分輕重一起用上,雖無不可,但因其可操作性不強,效果未必理想。至於全球“共治”,雖然這可能是網路規制的最佳方案,但至少目前還只是一種善良的願望,並不現實。其實,網路本身永遠不能超然於人類社會之外,任何網上行為,說到底還是人類自己的行為。正因為如此,所有看似不可捉摸的網路問題,都完全可以憑藉現有的手段來規制和避免。還是立足於前文所述的網路交際的基本特征,筆者認為減少、避免網路交際的負面影響,目前最為現實和有效的手段莫過於輿論、道德和技術三種手段:

  1.輿論規制

  一些庸俗、淫穢、反動的信息之所以能夠在網路交際中尚有生存空間,並不在於它本身受歡迎,而是缺乏足夠的抵制力量。而主體參與的匿名化使網上行為者與責任者分離,正是因此某些人才肆無忌憚、胡作非為,製造大量的垃圾信息,污染視聽。如果能夠動員絕大多數網民積極排斥、譴責垃圾信息的發佈者,發揮網路輿論的道德監督作用,信息污染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理,這就需要大力加強網路文明建設,提倡文明上網,使正氣新風在網路交際中得到弘揚。公共媒體在積極倡導健康、文明的網路交際方式的同時,通過對庸俗、低級的行為採取譴責、曝光等手段,充分發揮輿論的強大力量,使主體自覺遵守正確的網路交際規則。

  2.道德規制

  道德作為一種行為規範,其外在強制性遠遠比不上法律,但其作用範圍廣泛,被認可程度高。道德的外在強制性主要體現為輿論譴責。除依靠外在的輿論譴責外,道德規範還可通過主體的內在自覺和良心譴責來實現。在網路交際中的任何人都不會決心要扮演一個無賴、惡棍或騙子,他們都希望能夠以良好的形象吸引他人,博得好感,與人建立和諧的關係。而且,在網路交際“熟人”化趨勢下,網路身份真實化可以使主體的自律意識增強。除此之外,還應當相信,絕大多數參與網路交往的人都會對網路自身的虛擬性有足夠的清醒認識,並對網路陷阱保持足夠的警惕。這一切都會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網路欺詐等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主體自律以具備良好的道德修養與自我良知為前提,若主體缺乏自律,那麼主觀自律所發揮的積極作用就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這就必須要有一股促使主體自律的客觀力量,那就是需要大力加強網路法制建設,以法治來規範網路規則,以法治來約束主體,使主體內在意識到道德自律是一種必須,以至必然。

  3.技術規制

  網路交際的出現源於網路技術的推廣運用。先進的數字技術可以快捷地傳遞信息,當然也可以智能化處理信息。充分利用“防火牆”等信息過濾技術,會在不同程度上減輕網路交際中信息污染。同時,可以加強網路終端用戶管理建立網路交際主體的技術跟蹤系統,實現網路交際行為主體與責任主體統一,杜絕某些不法分子無所顧忌地在網上為非作歹。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0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Lin,寒曦,Tracy.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網路交際"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