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5个条目

績效多因性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绩效的多因性)

目錄

什麼是績效多因性[1]

  績效多因性是指績效的優劣不是取決於單一的因素,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決定的。影響員工工作績效的因素主要有能力(ability)、激勵(motivation)、機會(opportunity)和環境(environment)4個因素。

績效多因性的公式[2]

  P=f(A,0,M,E)

  這個公式表明,績效是能力、激勵、機會和環境4種變數的函數。其中能力和激勵為員工自身所擁有,屬於主觀因素,直接對績效產生影響;而機會和環境則是客觀因素,對績效產生間接影響。

績效多因性的內容[3]

  P——績效

  A——能力

  O——機會;

  M——激勵

  E——環境。

  (1)能力是指員工工作技巧與能力水平,取決於個人天賦、智力、經歷、教育與培訓等個人特點。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員工的能力越高,績效越顯著,即能力與績效成正比關係。作為組織,可以通過培訓提高其能力水平,從而改進績效水平。

  (2)激勵是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激勵本身又取決於職工個人的需要結構、個性、感知、學習過程與價值觀等個人特點,其中需要結構的影響最大。員工在謀生、安全與穩定、友誼與溫暖、尊重與榮譽及實現自身潛能諸層次的需要方面,各有其獨特的強度組合,需經企業調查摸底,具體分析,對症下藥予以激發。

  (3)機會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如某項任務分配給員工甲,只是由於員工乙當時不在或因純隨機性原因而未被派給任務,可能乙的能力與激勵均優於甲,卻無從表現。不能否認,“運氣”是有的,現實中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公平。此因素是不可控的。

  (4)環境首先是指企業內部的客觀條件,如勞動場所的佈局與物理條件(室溫、通風、粉塵、雜訊、照明等),任務的性質,工作設計質量,工具、設備與原料的供應,上級領導的作風和監控方式,公司組織結構與規章政策,工資福利、培訓機會以及企業文化、宗旨及氛圍等。此外還包括企業之外的客觀因素,如社會政治狀況、經濟狀況、市場競爭強度及勞動力市場狀況等。這些因素的影響都是間接的。

參考文獻

  1. 滕玉成 俞憲忠主編.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09月第1版.
  2. 唐志紅,韓文麗,沈登學主編.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 理論與實踐.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05.
  3. 曹嘉暉,張建國主編.人力資源管理.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9.0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林巧玲,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績效多因性"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