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工作研究報告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經濟工作研究報告概述[1]
經濟工作研究報告是以經濟工作為研究對象,針對經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探索其產生的原因,提出解決方案、措施和辦法,從而推動經濟工作的順利進行。經濟工作研究是經濟工作領導,以及工商企業單位或者由學術界的經濟專家來完成。
經濟工作研究報告是一種搜索性或總結性的研究報告,是經濟工作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對經濟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措施和辦法。這不僅是推動具體經濟工作順利進行的好方法,而且還為經濟工作不斷創新、改革提供理論依據,是理論為實踐服務的真實體現。
經濟工作研究報告種類[1]
經濟工作研究報告的種類與經濟活動分析報告的種類一樣。經濟活動分析報告是奠定在已有材料的基礎上對經濟活動進行分析研究。經濟工作研究報告是奠定在就已經存在的經濟問題的基礎上進行理論性探討,所以其範圍是一樣的,廣義上來講,也屬經濟活動分析研究中的一種,只是因為經濟工作研究一般是針對經濟存在的問題,一時難以找到解決方案,從而進行探索性的研究,其作用還有待實踐的檢驗。而經濟活動分析報告是針對問題進行分析而得出來的結論,比較實用。這是二者的區別。
經濟工作研究報告分類[2]
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經濟工作研究報告可以劃分為以下幾種:
按照研究對象範圍的大小不同,可以分為綜合工作研究報告、專題性工作研究報告和單項工作研究報告。
按照研究的目的、作用的不同,可以分為指導性的工作研究報告、經驗性的工作研究報告和探索性的工作研究報告。
按照研究的內容的不同,可以分為經濟理論工作研究報告、經濟政策研究報告、經濟管理研究報告和經濟工作方法研究報告。
經濟工作研究報告的分類是相對的,一篇經濟工作研究報告,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別歸屬於不同的類型之中。而從工作研究的目的、作用去認識掌握工作研究的類型,對我們寫作經濟工作研究報告具有極大的幫助。
經濟工作研究報告特點[3]
我們將經濟工作研究報告和與它近似的文體做了簡單的比較,從中發現和歸納出該文體有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1.課題的針對性
經濟工作研究報告的內容緊扣經濟領域的實際工作,但並非巨細不分、緩急不辨地每事必議,而是選擇那些實際工作或經濟改革中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為研究課題。經濟工作研究報告的寫作,總是從經濟工作的現實中去發現問題,提煉觀點,有針對性地去回答,而不是無的放矢,主觀臆測,泛泛談論一般性的經濟工作。強烈的針對性是經濟工作研究報告的命脈。
2.目的的實用性
經濟工作研究的目的,是為解決經濟領域里普遍關註的問題提供意見和方法。遠離現實,不著邊際,泛泛議論,既無方案,又無辦法——這樣的研究報告沒有任何價值。日的的實用性是經濟工作研究報告最主要、最根本的特點,也是衡量一篇經濟工作研究報告質量高低的主要標準。因此,經濟工作研究報告的寫作應該在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上下功夫,以突出其實用價值。
3.研究較有深度
經濟工作研究報告,在分析、研究、探索問題的原因和提出解決問題的意見和方法時,並不只是就事論事,淺嘗輒止,而是力爭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加以分析和論證,它的“研究”具備一定的理論深度。這一點,是經濟工作研究報告與其他經濟應用文體的重要區別,也是該文體自身的重要特點。
經濟工作研究報告的結構與格式[3]
經濟工作研究報告,一般包括標題、署名、正文三部分,正文又由前言、主體和結語組成。
1.標題
經濟工作研究報告的標題多種多樣,有的標明研究的問題,有的標明基本觀點(揭示主題),有的標題採用提問的方式,有的則用陳述句標題。例如《企業內部實行經濟責任制的幾個問題》、《商業小型企業經理不宜再參加國家統考》、《如何計算基本建設結餘獎金》、《國家立考慮企業對社會的貢獻》等等。
經濟工作研究報告的標題要求直接、具體、明確、尖銳。有時用介賓結構“關於……的”來表達.如《關於改革科研單位會計制度的探討》、《關於殲徵離退休統籌稅的建議》等;有的直接標出“研究”二字;有時使用“建議”,“意見”、“認識”,“初探”、”設想”等詞語增加鮮明度。
總之,寫作經濟工作研究報告的標題,要儘量做到標題突出,醒目,使讀者從標題中能知道文章的大體內容。
2.署名
署名即在標題下麵或右下方,寫上作者姓名。
3.正文
正文基本上是根據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構成的,它由前言,豐體和結語組成:
(1)前言
這一部分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分析形勢,提出研究的課題,介紹課題的原有研究情況;簡述研究的必要性和意義,提出全篇的基本觀點等。前言部分要簡明扼要,一般用一個自然段完成。
(2)主體
主體是經濟工作研究報告的核心部分,該部分大體按擺出問題——分析研究——提出解決方法和設想的“三段式”步驟展開思路,組織安排材料,對於問題的分析研究,既可以將它分成幾個相關的部分,從不同側面、不同方位進行探討;也可以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的順序,一氣呵成地寫下去。
主體部分有的類似調查報告的寫法,有情況,有分析,有建議;相當於經濟論文的寫法,尤其是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時,多用議論和論證,理論色彩較濃。
(3)結語
結語以少量文字強化主題,概括總結全文,或者點明意旨即可。有的經濟工作研究報告無結語。
需要指出的是,對於經濟工作研究報告的主體部分來說,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只是它的邏輯結構線索。涉及到具體的研究對象時,寫什麼和怎麼寫往往沒有固定的格式:有的側重於分析原因,有的重點寫辦法和措施,有的較多表述存在問題的多種形態,有的將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寫。具體應根據文章的研究目的和內容來確定。
經濟工作研究報告註意事項[1]
編製經濟工作研究報告應註意如下事項:
(1)觀點明確,即對提出問題的觀點和解決問題的觀點要明確,符合經濟工作的具體要求。
(2)論據、論點要科學,論據的選擇要帶有普遍性,材料要真實可靠,數據要精確。在論證企劃主管所提出的論點時理論要正確,要有邏輯性,以辯證的觀點對問題主客觀原因進行綜合論證,謹防片面性或帶有個人主觀想象。
(3)文字要精確,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措施要確實可行,切勿誇誇其談,脫離實踐。
例1:[1]
需要合理制訂房價
近日來,本市公有舊住房出售成了熱門話題。市民對買一套近年建造的新房很有興趣,大家都認為,這樣的房價才真正體現出買房比租房更經濟,一般老百姓經濟上也能承受。
由此,人們又想到目前商品房出售中的問題。現在,全市可供出售的商品房房源不斷增多,個人買房的比重卻有所下降。上海房產經營部門今年曾先後舉辦了三次全市性的大型房產交易會。在這三次交易會上,幾十家商品房開發單位共拿出60萬平方米、約1.2萬套住宅供市民、企業購買,房源之多,規格類型之全,為歷年所未見。然而,成交量並不理想。三次交易會共出售4.16萬平方米,僅占可供房源的6.9%。而且在這些成交的商品房中,2/3是單位購房,單位出資買房後,再無償分配或補貼出售給職工。
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同志多次指出,要鼓勵職工買房,要做到買房比租房便宜。住宅商品化、私有化是我國住房制度改革的方向,這項改革能否J頃利進行,房價是關鍵因素。制訂合理的房價,對推進住房制度改革至關重要。據瞭解,目前新闢住宅區每平方米建築面積住宅的造價,由10個方面的費用構成,即基地開發費、住宅建築價、人防工程費、街坊配套費、土地使用費、開發管理費、建築稅、建造費貸款利息、拆遷費及其他不可預見費。其中住宅建築的造價占56%左右,拆遷費占到16%。舊市區改建的住宅,由於得房率低,拆遷費占到57%左右,而住宅本身的建築價僅占28%。這幾年。房價上漲,除了建築材料大幅度提價的因素外,與其他附加費用的增加也有著直接的關係。
我們曾走訪過一些專家,他們認為,上述10個方面的費用作為成本納入商品房造價,全部讓買房者承擔,其實是不合理的。如基地開發費,我國土地屬國家所有,購房者買的是住宅本身並不包括土地,需按章繳納地價稅,因此,基地開發費可以從以後每年征收的地價稅中進行補償。還有其他一些附加費用,如街坊配套中的居委會、派出所、房管所等的建設費應由地方市政建設費列支,人防設施的建設費應由國防費用列支,拆遷費可採取有償回遷的辦法來減少支出。按照目前的商品房價格構成比例,剔除不合理的收費項目,售價至少可降低1/3以上。如果商品房每平方米建築面積的售價能控制在兩三百元左右,再採取較長時間的分期付款等措施,那麼,住宅商品化或私有化的推行就更易為人們所接受。
例2:[2]
開放電信市場亟需研究的問題
目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電信體制改革,電信市場也將進一步對外開放,以下這些問題我們需要認真加以研究。
電信立法問題 競爭首先需要規則,沒有或缺少規則的競爭很容易出現混亂,而電信市場可能最經受不起混亂。綜觀世界各國,政府始終保持著對電信市場很強的控制能力,在壟斷經營時政府直接靠自己的力量進行控制,市場放開以後則必須依靠法治,而我國電信法至今還未出台。
開放電信市場後我國企業的競爭力問題1997年進入全球最大500家公司的共有22家電訊公司,這22家公司的平均年營業收入為243億美元,平均資產額為395億美元,平均雇員人數為10.8萬人。從經濟實力來看,中國電信拿出整體實力尚可與之抗衡,論到人均我們大約只是人家的1/7到1/8,何況我們還沒有國際競爭的經驗。即使有了國際競爭經驗,我們也難以打出去,因為“中國是全球最大也是最後一個通信市場”。巴西、印度、墨西哥相繼放開了電信市場,其結果絕不是他們的公司打了出去,而是開門把人家“請”了進來。
經過20年的大規模投入(其中包括初裝費),我們主要靠自己的努力突破了發展曲線上的第一個拐點,開始進入大規模發展的階段,電信企業最困難的時期已經過去,國家從電信的發展中也開始收益。但是,中國電信遠未實現普遍服務,今後長期高速發展仍然需要巨額投入。在這個時候不論是誰進入中國的電信市場都會到那些能夠賺錢地方去經營。而賺錢的基礎是我們多年投入創造出來的。這樣做對我們利弊如何?值得研究。
產業政策的調整問題 比如電話初裝費,這是國家的一項特殊稅收政策。不論社會要求降低初裝費是出於何種原因,本質上都屬於一種要求國家減稅的意願。下調電話初裝費、行動電話入網費和附加費,本質上都屬於減稅行為,而絕不是電信企業的經營行為。電信發展規律告訴我們,中國通信事業至少還要持續20年的高速發展,上述資金保證取消以後,今後發展通信網所需的巨額資金投入靠什麼保證?靠借貸?還是完全按成本核算制訂電信價格?需要政府儘快研究並出台新的產業政策。否則,近年來連續下調電信資費對通信產業的影響恐怕難以預料,甚至可能對國家的外匯儲備形勢產生影響。
消費者得益問題 在我國,電信消費者已經分出明顯的層次。電信消費的大戶是企事業單位,電信消費的大量用戶是普通消費者。長期以來由於多種考慮,我國的國際通信資費較高而本地通信費用較低,形成了“國際補國內、長途補市話、電信補郵政”的一系列補貼,這顯然有利於普通消費者。要消除這些補貼,這要求實行各項業務分別按成本核算,其結果必然是國際資費下降和市話資費的上漲,在目前情況下容易引起普通消費者的意見。這次電信資費調整恰恰說明瞭這一點。如果定價權不給電信企業,那麼國內定價由誰負責?根據什麼負責?市場如何起調節作用?如果逐步地交給電信企業,那麼過渡期內實行怎樣的價格政策?
普遍服務問題 普遍服務是世界各國發展電信都要解決的問題。因為在國家壟斷經營時,普遍服務只是一個發展問題。但在市場條件下,普遍服務就變得十分複雜,因為它是一種義務,是公益行為、國家行為而不是企業的經濟行為。如果不賺錢,運營商就不願去乾。如果我國放開電信市場,對普遍服務將採取怎樣的政策?
國家安全問題 我國公眾通信網涉及到國家安全問題,這個問題值得仔細研究。
總之,“政府的角色正在從電信直接經營者向政策制定者和管制者轉變。儘管他們對運營的直接影響可能大幅度地削弱,但政府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下比壟斷提供服務下有更多的工作要做。這是因為現有的市場參與者與潛在的新加入者對以下問題都需要有明確的指導,即對互連、編號、普遍服務義務和資費政策等問題應當建立什麼樣的體制。”(引自《世界電信發展報告——服務貿易》)上述問題是繼續開放電信市場時應該解決的,希望國家在進行改革決策時要進行全面認真的研究,從而形成科學的方案。
(原載2001年2月28日《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