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紐科姆的對稱模式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紐科姆A-B-X模式(Newcomb's A-B-X Model)

目錄

紐科姆的對稱模式簡介

  紐科姆的對稱模式又稱紐科姆A-B-X模式(Newcomb's A-B-X Model) 一種關於認知過程中人際互動與認知系統的變化及態度變化之間的相互關係的假說。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T.M.紐科姆於1953年提出。

  它由3種要素、4種關係構成。

  3種要素是:認知者A,對方B,認知對象X;

  4種關係是:A-B感情關係,A-X 認知關係,B—A感情反饋(B對A-B感情關係的認知),B-X認知反饋(B對A-X認知關係的認知)。4種關係構成認知主體A的認知系統;當把反饋包括在認知系統中時,A和B的地位是互換的,A是認知主體,又是認知對方;B亦然。於是,B作為認知主體出現時,也形成一個認知系統。A 的認知系統和B的認知系統組成一個複合系統,呈集合狀態,是一種群體式認知系統。

  Image:纽科姆的ABX模式.jpg

  圖:紐科姆的ABX模式

  在這個模型中,A、B、X 三者都是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繫的,便組成了一個包含四個方面的系統:

  1. A 對 X 的傾向,包括 A 把 X 作為一個對象接近或迴避的態度以及對 X 的認知態度;

  2. A 對 B 的傾向,也是完全一樣的情況(為了避免用詞的混淆,紐科姆把對人傾向說成是正面或反面的吸引,把對 X 的傾向說成是喜歡和不喜歡的態度);

  3. B 對 X 的傾向;

  4. B 對 A 的傾向。

  圖中 A、B 代表相關的兩個人,X 則表示溝通的客體(溝通的內容:人、事、物或觀念)。從圖中可以看出:A 與 B 和 X 之間構成了三角形的三個角。如果 A 與 B 和 X 之間的傾向越強,即雙方都希望能夠全面瞭解 X,並且有關 X 的信息對於 A 和 B 都是公開的、流通的,那麼 A 和 B 與 X 的關係像 A-B-X 模型一樣形成一個穩固的等腰三角形。圖中 A 與 B 之間的吸引力越小,A 與 B 之間的距離就越大,但是他們為了保證這個模型對稱,必須維持 A-X 和 B-X 這兩條邊對等的關係,這種對等關係是建立聯繫所必需的。但是如果 A 和 B 對 X 產生了不同的認識,A 會不顧 B-X,或者 B 會不顧 A-X,那麼 A-X 和 B-X 之間的影響就會不同,A-B-X 模型就會失去了對稱和平衡,則 A-B 之間的失衡關係更加速了 A 和 B 關於 X 的不一致觀點。

  隨後,紐科姆於1959年對他早年的命題加上了一些限定條件。他提出傳播只有在某些條件下才可能活躍:

  a、人之間要存在強烈的吸引力;

  b、物體至少要對參與者中的一方具有重要性;

  c、物體X對傳播雙方來說都是恰當的。

  1961年,紐科姆在密歇根大學作過另一個實驗,研究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吸引問題。實驗對象是17名大學生。紐科姆為他們免費提供住宿4個月,交換條件是要求他們定期接受談話和測驗。在被試進入宿舍前先測定他們關於政治、經濟、審美、社會福利等方面的態度和價值觀以及他們的人格特征。然後將那些態度、價值觀和人格特征相似和不相似的學生混合安排在幾個房間里一起生活4個月,4個月後定期測定他們對上述問題的看法和態度,讓他們相互評定室內人,喜歡誰不喜歡誰。實驗結果表明,在相處的初期,空間距離的鄰近性決定人際之間的吸引,到了後期相互吸引發生了變化,彼此間的態度和價值觀越相似的人,相互間的吸引力越強。這項研究在 2 年內成功地重覆了多次,從而支持了F.海德關於伙伴的贊成和伙伴之間的吸引這兩者之間的關係理論。

  從認知均衡這種思考方式看,紐科姆的模型與F.Heider海德平衡理論十分接近。但是,海德的模型是關於認知主體自身的認知平衡,紐科姆的模型則是把認知平衡擴大到人際互動過程和群體關係。紐科姆對人認知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人們相互之間的感情、態度、信念有一定的聯繫和相互作用,因此人們的認知系統有趨向於某種一致性的傾向。他引用195年關於美國總統H.S. 杜魯門解除D.麥克阿瑟的職務後不久的調查資料,證明對杜魯門懷好感的學生的親戚也對杜魯門有好感;而在反杜魯門的學生的親戚中,絕大部分是反杜魯門派。他認為,認知不平衡是由這種趨於一致性的傾向在人們心理上形成的壓力所造成的。他把這種壓力叫作“趨對稱壓力”,在這種壓力下產生的認知不平衡,沿著趨對稱壓力的方向變化,人際關係中的認知變化並不取決於任何認知主體自身的心理力,而是人際互動中的合力。

紐科姆的對稱模式論戰的意義[1]

  紐科姆雖不像施拉姆拉扎斯菲爾德他們那樣出名,他的ABX模式也比較簡單,但它蘊含的意義卻也很豐富。

  一、解釋人際關係

  彼此間態度是否相似或接近也影響著友誼的可能與否。1961年,西奧多·紐科姆在密歇根大學把學生的集體宿舍進行了人為安排,他們先以測驗和問卷把學生分為對人對事態度相似和相異的,然後把態度相似的學生安排在同一房間住讀,再把態度相異的也安排在同一房間住讀,然後就不再干擾他們的生活和學習。過了段時間再對這些學生進行調查,發現態度相似的同屋人一般都成了朋友,而那些態度相異的則未能成為朋友。可見,人們都強烈地傾向喜歡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而且社會一般也認為這是對的。這也許是因為共同的態度與價值觀,不僅容易獲得對方的支持與共鳴,同時也容易預測對方的情感與反應傾向,因此在交互作用過程中,彼此容易適應而建立起積極的人際關係,正所謂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ABX模式不僅向我們說明瞭這樣一種現象,還解釋了我們應該如何去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當A向B講述X時,A與 B 好,對X的看法相同,均衡;A與B不好,對X的看法不同,均衡;A與B好,對X的看法不同,不均衡;A與B不好,對X的看法相同,不均衡。當A與B處於不均衡狀態時,X為A與B所關註,並對於一方有意義時,強烈傾向X的一方會促使另一方改變態度,雙方趨於一致,由此而言,人際傳播過程是雙方關係逐步協調的過程,伴隨而來的是和諧現實的人際關係的建立。

  二、道出平衡的意義

  前面我們說到,人類在他們的認識中都有一種尋求一致或追求和諧的傾向,紐科姆的模式意味著,任何一個特定系統都有力量平衡的特征,系統中任何部分的任何改變都會導致傾向平衡或對稱的張力,因為不平衡或缺乏對稱會造成心理上的不舒服並產生內在的壓力以恢復平衡。施皮格爾博士分析說,“ 認知不和諧是個人的一種心理機制,當他發現他的行為不是必然地符合其思想或心理信念時,他必須找出某種辦法,使這兩者之間產生聯繫,或是使他們歸於和諧。如果你花了大把銀子在電腦上,你必須捍衛購買它的正確性。”因而,我們需要這種平衡對稱來支撐我們的選擇,強化現存的觀點。對稱的好處是從一個人(A)可以估量出另一個人(B)的行為。同時對稱也能確認一個人對X的傾向。這是我們所持態度需要社會和心理支持的一種說法。當我們與自己尊敬的B對X的評價一致時,我們會對自己的傾向更具信心。接下來,我們會與自己尊敬的人交流對我們認為很重要的對象、事件、人物、思想(X)的評價,試圖達到某種共識或是共同的傾向,或用紐科姆的術語說,是對稱。

  三、“和能生物,同則不繼”

  生活在社會中的人由於生活經歷、生活環境、教育程度等各不相同在看待問題時必然存在認知上的差異。在看待同一件事情上由於所掌握情況的多少也會造成意見的分歧。但這種分歧是可以隨著情況的明朗化而逐漸消失的。比如,在改革之初,有人看到改革所帶來的進步,有的人就只看到改革中的弊端以及一些現有利益的喪失,這樣就產生了很大的分歧。但是,隨著有關改革的各方面的信息的增多,人們在全方位審視改革時,就會承認改革利大於弊,從而達到認識統一。這種統一可比不瞭解情況單純聽一面之詞而形成的一致穩定得多。所以,最初一定差異的存在不一定必然導致整合力下降,要視情況而定。

  紐科姆的ABX模式探討人際關係,把傳播視為一種維護人際關係的互動過程。這個模式中的A和B代表不同個體,系與他們對X的態度密切相關,三者形成共生同動的關係,不管哪一方態度的轉變都會帶來現有結構的變動,而傳播就是這個結構穩定與變化的關鍵。威廉·麥奎爾在《大眾傳播模式論》一書中寫道:“A與B之間對X的意向上的差異將刺激傳播的發生,而這種傳播的效果將趨向於恢復平衡。”也就是說,當信息泛濫處於一定關係中的人們對同一事物的看法出現分歧時,持有不同觀點的個人會加強交流,在交流中彼此修正和認同,從而逐步走向統一。事實上我們甚至可以說,掌握全面信息從而持有不同觀點的個人間的溝通是更深層次的傳播,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的共識則是更高層次的社會整合,這種整合下產生的凝聚力會比以往得到增強。而且,這種統一往往會更快地促進社會發展,促進社會關係的穩定和融洽。由於分歧本身就是存在的,並不是因網而生,有了網路只會使分歧逐漸彌和而不是加深。同時,持有自己見解的個人對社會發展只會起到促進作用而不是其他。中國古代思想家所提出的“和能生物,同則不繼”實際上也反映出了這種認識。“和”謂“陰陽、差異”,“同”則謂“一致”。和不可能同,因為沒有了差異就不可能有互補,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打破均衡追求和諧的原因了。

參考文獻

  1. 戚冬偉.紐科姆ABX論戰的意義

相關條目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Cabbage,Dan,Mis铭,Lin.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紐科姆的對稱模式"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