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17个条目

《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重定向自管理理论的丛林)
《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
放大
《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
《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
  • 作者哈羅德·孔茨(Harold Koontz)——當代最著名的管理學家之一
  • 首次出版:1980年
  • 全書名:《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
  • 評價:“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每一次重大變革,管理學中都留下了他們的精品。孔茨的《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就是觸手可及的精品之一。”——《西方管理經典》

目錄

作者簡介及《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出版背景

  哈羅德·孔茨是當代最著名的管理學家之一,他把管理提升到一個藝術的高度,被稱為“穿梭在管理叢林中的游俠”。

哈羅德·孔茨(Harold Koontz,1908~1984),美國著名管理學家,管理過程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孔茨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芬雷,1935年獲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1962年任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管理學院管理學教授,1963年任美國管理科學院院長,1965年起任行政管理研究所所長,1965年至1971年兼任行政管理研究公司總裁。他在1957至 1972年還兼任捷尼斯科公司董事會主席,1950年至1978年期間,兼任法爾公司、德斯特控制公司的顧問。他一生獲多種榮譽,如1962年獲“米德· 約翰遜獎”,1971年獲美國“空軍航空大學獎”,1974年獲“泰羅獎”,1975年獲“福特·芬雷獎”等。孔茨還是國際管理科學院成員、美國管理協會成員、美國交通運輸學會會員、管理科學研究所成員、世界未來學會會員等。

  “二戰”以後,科技與生產迅速增長,企業規模越來越大,國際化進程加速,這一切都給管理工作提出了許多新問題,引起了人們對管理的普遍重視。除管理工作者和管理學家外,其他領域的一些專家,如社會學家、經濟學家、生物學家、數學家等都紛紛加入了研究管理的隊伍,他們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來研究管理理論,出現了研究管理理論的各種學派,呈現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景象。在《管理理論的叢林》與《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兩部作品中,哈羅德·孔茨形象地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管理理論的叢林”,他認為,如果“管理理論的叢林”繼續存在,將會使管理工作者和學習管理理論的初學者如同進入熱帶叢林中一樣,迷失方向而找不到出路。

  管理世界在不斷發生變化,每天都有新的管理問題和管理理論出現,對管理的本質的認識會直接決定一個管理者的管理風格並影響其管理效果。哈羅德·孔茨是當代最著名的管理學家之一,他把管理提升到了一個藝術的高度,將管理定義為“通過他人完成任務的機能”。

  在管理學領域提到孔茨的名字,人們聯想最多最迅速的還是“管理理論的叢林”這一提法,他被稱為“穿梭在管理叢林中的游俠”。1961年12月,孔茨在美國《管理學雜誌》上發表了《管理理論的叢林》一文,認為由於當時各類科學家對管理理論的興趣有了極大的增長,由於他們研究條件、掌握材料、觀察角度及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產生並形成不同的管理思路,他當時劃分了六個主要學派。

  1980年,孔茨又在《管理學會評論》上發表《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一文,指出經過近二十年的時間之後,管理理論的叢林不但存在,而且更加茂密,至少產生了11個學派。哈羅德·孔茨把管理學派異彩紛呈的現象稱為“管理理論的叢林”,這很形象。如果人們不將管理的二重屬性分開認識,那麼管理學永遠也無法從“叢林狀態”變成一棵有根有乾的參天大樹。但無論如何,細細品味“管理理論的叢林”,慢慢體會名家流派的經典思想,絕對是一種能夠帶來滿足感與成就感的心靈享受。

  《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是孔茨在完成《管理理論的叢林》的19年後,觀察異彩紛呈的管理學派,指出了更加繁榮茂盛的“管理叢林”。

孔茨認為叢林的成因

  主要是由於以下5點原因

  (一)語義上的混亂。在管理學中,存在著嚴重的語義混亂現象。如"管理"一詞,多數人都同意是指通過別人或同別人一道去完成工作。但這裡說的"別人"是指正式組織中的人,還是所有群體活動中的人,就有不同的解釋了。在管理中是對人加以統治呢,還是進行引導或施以教育呢,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

  (二)對管理和管理學的定義和所包含的範圍,沒有取得一致意見。這樣,就降低了管理理論的科學價值,不能對實際管理人員起指導作用。因此,有必要更明確地確定管理和管理學的定義和範圍。

  (三)把前人對管理經驗的概括和總結看成是"先驗的假設"而予以摒棄

  (四)曲解並拋棄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則。當代的某些管理學者往往把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則加以曲解,認為只不過是老生常談而予以拋棄,然後提出一些貌似不同的"新"原則。其實,這些"新"原則正是前人早已發現的基本原則,只不過是用不同的話語表述出來而已。

  (五)管理學者不能或不願互相瞭解。

《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主要著述內容

  孔茨在1961年12月發表的《管理理論的叢林》一文中指出,在西方,只是到了本世紀,特別是到了40年代,才對管理進行系統的研究.最早的一批著作都是由一些富有實際經驗的管理人員寫出來的,如泰羅法約爾秘尼阿爾文·布朗謝爾登厄威克等人。可是,到了60年代初期管理方面的學術論著卻趣雨後春筍般地出現,帶來了眾說紛壇.莫衷一是的亂局。泰羅對車間一級管理所進行的有條理的分析和法約爾從一般管埋觀點出發對管理經驗進行的深刻總結等,到60年代初期已萌發得過於滋蔓,成了各種管理理論和管理學派相互盤根錯節的一片叢林。

  《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中進一步指出,在20世紀早期從事管理理論的研究和著述的,都是有實際管理經驗的人員,如泰勒米德維爾鋼鐵公司伯利恆鋼鐵公司從事過工程、管理和咨詢工作;法約爾是法國科芒特裡—富香博—德卡維爾礦冶公司總經理;穆尼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總經理等。但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來,從事管理理論研究的卻主要是高等學府中受過專門訓練但卻缺乏實際管理經驗的人,這有點像醫學院里教外科學的教授,卻從來不曾給病人做過外科手術一樣,難免造成混亂,並失去實際管理人員的信任。

  從60年代到的80年代,由於有的學派分化成了兩個學派(如人類行為學派分化成為人際關係學派和群體行為學派,管理過程學派中分化出了權變理論學派),有的新學派出現了(如社會技術系統學派經理角色學派等),於是西方的管理學派從6個增加到11個。但是,管理理論叢林中各派理論合一的前景也是很美好的。

11個管理學派的觀點

  11個管理學派的觀點大致如下:

  (一)管理過程學派

  他們把管理看作是在組織中通過別人或同別人一起完成工作的過程。應該分析這一過程,從理論上加以概括,確定一些基礎性的原理,並由此形成一種管理理論。有了管理理論,就可以通過研究,通過對原理的實驗,通過傳授管理過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則,改進管理的實踐。管理過程學派的創始人是法約爾。這個學派把它的管理理論建立在以下7條基本信念的基礎上:

  (1)管理是一個過程,可以通過分析管理人員的職能從理性上很好地加以剖析。

  (2)可以從管理經驗中總結出一些基本道理或規律。這些就是管理原理。它們對認識和改進管理工作能起一種說明和啟示的作用。

  (3)可以圍繞這些基本原理開展有益的研究,以確定其實際效用,增大其在實際中的作用和適用範圍。

  (4)這些原理只要還沒有被證明為不正確或被修正,就可以為形成一種有用的管理理論提供若幹要素。

  (5)就像醫學和工程學那樣,管理是一種可以依靠原理的啟發而加以改進的技能

  (6)即使在實際應用中由於背離了管理原理而造成損失,但管理學中的原理,如同生物學和物理學中的原理 --樣,仍然是可靠的。

  (7)儘管管理人員的環境和任務受到文化、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影響,但管理理論並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識都包括進來才能起一種科學基礎或理論基礎的作用。

  (二)人際關係學派

  這一學派是從60年代的人類行為學派演變來的。這個學派認為,既然管理是通過別人或同別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麼,對管理學的研究就必須圍繞人際關係這個核心來進行。這個學派把有關的社會科學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用來研究人與人之間和人群內部的各種現象,從個人的品性動態一直到文化關係,無所不涉及。這個學派註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認為在人們為實現其目標而結成團體一起工作時,他們應該互相瞭解。

  (三)群體行為學派

  這一學派是從人類行為學派中分化出來的,因此同人際關係學派關係密切,甚至易於混同。但它關心的主要是群體中人的行為,而不是人際關係。它以社會學、人類學和社會心理學為基礎,而不以個人心理學為基礎。它著重研究各種群體行為方式。從小群體的文化和行為方式,到大群體的行為特點,都在它研究之列。它也常被叫做"組織行為學"。"組織"一詞在這裡可以表示公司、政府機構、醫院或其他任何一種事業中一組群體關係的體系和類型。有時則按切斯特·巴納德的用法,用來表示人們間的協作關係。而所謂正式組織則指一種有著自覺的精心籌劃的共同目的的組織。克裡斯·阿吉裡斯甚至用"組織"一詞來概括"集體事業中所有參加者的所有行為"。

  (四)經驗學派(或案例學派)。

  這個學派通過分析經驗(常常就是案例)來研究管理。其依據是,管理學者和實際管理工作者通過研究各色各樣的成功和失敗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問題,自然地學會有效地進行管理。

  這個學派有時也想得出一般性的結論,但往往只不過是把它當成一種向實際管理工作者和管理學者傳授經驗的手段。典型的情況是,他們把管理學或管理"策略"看成是對案例進行分析研究的手段,或者採用類似歐內斯特·戴爾的"比較法”。

  (五)社會協作系統學派

  它與行為學派關係密切而且常常互相混同。有些人,如馬奇西蒙,把社會系統(即一種文化的相互關係系統)只限於正式組織,把"組織"這個詞同企業等同起來,而不是指管理學中最常用的那項職權活動概念。另外一些人則不區分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而把所有人類關係的各種系統都包括進來。這個學派的創始人是切斯特·巴納德。這個學派對管理學作出過許多值得註意的貢獻。把有組織的企業看成是一個受文化環境的壓力和衝突支配的社會有機體,這對管理的理論和實際工作人員都是有幫助的。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如對組織職權的制度基礎的認識,對非正式組織的影響的認識,以及對懷特·巴基稱之為"組織粘合劑"的一些社會因素的認識,則幫助更大。巴納德還有其他一些頗有教益的見解,如他的關於激勵的經濟性的思想,把社會學認識引入管理實踐之中,等等。

  (六)社會技術系統學派

  這一學派的創始人是特裡司特及其在英國塔維斯托克研究所中的同事。他們通過對英國煤礦中長壁採煤法生產問題的研究,發現單隻分析企業中的社會方面是不夠的,還必須註意其技術方面。他們發現,企業中的技術系統(如機器設備和採掘方法)對社會系統有很大的影響。個人態度和群體行為都受到人們在其中工作的技術系統的重大影響。因此,他們認為,必須把企業中的社會系統同技術系統結合起來考慮,而管理者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要確保這兩個系統相互協調。

  (七)系統學派

  近年來,許多管理學家都強調管理學研究與分析中的系統方法。他們認為系統方法是形成、表述和理解管理思想最有效的手段。所謂系統,實質上就是由相互聯繫或相互依存的一組事物或其組合所形成的複雜統一體。這些事物可以像汽車發動機上的零件那樣是實物,也可以像人體諸組成部分那樣是生物的,還可以像完整綜合起來的管理概念、原則、理論和方法那樣是理論上的。儘管我們給理論規定出界限,以便更清楚地觀察和分析它們,但是所有的系統(也許只有宇宙除外)都同它們的環境在相互起作用,因而都受到其環境的影響。

  (八)決策理論學派

  這一學派的人數正在增加,而且都是些學者。他們的基本觀點是,由於決策是管理的主要任務,因而應集中研究決策問題。他們認為,管理是以決策為特征的,所以管理理論應圍繞決策這個核心來建立。

  (九)數學學派"管理科學"學派

  儘管各種管理理論學派都在一定程度上應用數學方法,但只有數學學派把管理看成是一個數學模型和程式的系統。一些知名的運籌學家或運籌分析家就屬於這個學派。這個學派的人士有時頗為自負地給自己取上一個"管理科學家"的美名。這類人的一個永恆的信念是,只要管理、或組織、或計劃、或決策是一個邏輯過程,就能用數學符號和運算關係來予以表示。這個學派的主要方法就是模型。藉助於模型可以把問題用它的基本關係和選定目標表示出來。由於數學方法大量應用於最優化問題,可以說,它同決策理論有著很密切的關係。當然,編製數學模型決不限於決策問題。

  (十)權變理論學派

  這個學派強調,管理者的實際工作取決於所處的環境條件。權變管理同情境管理的意思差不多,常常通用。但有的學者還是認為應該加以區別,情境管理只是說管理者實際上做些什麼取決於既定情境,而權變管理則意味著環境變化同管理對策之間存在著一種積極的相互關係。按權變的觀點,管理者可以針對一條裝配線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一種適應於它的高度規範化的組織形式,並考慮二者之間的相互作用。

  (十一)經理角色學派

  這是最新的一個學派,同時受到管理學者和實際管理者的重視,其推廣得力於亨利·明茨伯格。這個學派主要通過觀察經理的實際活動來明確經理角色的內容。對經理(從總經理到領班)實際工作進行研究的人早就有,但把這種研究發展成為一個眾所周知的學派的卻是明茨伯格。

  明茨伯格系統地研究了不同組織中5位總經理的活動,得出緒論說,總經理們並不按人們通常認為的那種職能分工行事,即只從事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工作,而是還進行許多別的工作。

  明茨伯格根據他自己和別人對經理實際活動的研究,認為經理扮演著10種角色;

  (1)人際關係方面的角色有3種; ①掛名首腦角色(作為一個組織的代表執行禮儀和社會方面的職責);②領導者角色,③聯繫人角色(特別是同外界聯繫)。

  (2)信息方面的角色有3種:①信息接受者角色(接受有關企業經營管理的信息);②信息傳播者角色(向下級傳達信息) ③發言人角色(向組織外部傳遞信息)。

  (3)決策方面的角色有4種: ①領導者角色; ②故障排除者角色,③資源分配者角色 ④談判者角色(與各種人和組織打交道)。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8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Angle Roh,Oval,Wwdz,18°@鷺島,Zfj3000,Cabbage,Dan,Yixi,上任鹅陈.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