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34个条目

直接信息交流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直接信息交流

  直接信息交流指作為信息的創造者、發現者或持有者與信息接收者之間進行直接的信息傳輸交換,包括個人接觸、交談、面授、書信往來、參觀訪問、出席會議、演講、報告等方式。早期的信息交流活動中,直接信息交流受到了時空條件的限制,在交流過程中往往顯得力不從心,既費時又費力。現代電信技術的發展,在相當程度上剋服了時空條件的限制,使直接信息交流獲得了長足的進步。

直接信息交流的發展[1]

  直接信息交流作為信息創造者、發現者或持有者與信息接收者之間的直接信息傳輸和交換,主要包括了個人接觸、交談、面授、書信往來、參觀訪問、出席會議、演講報告等方式。早期的信息交流活動中,直接信息交流受到了時空條件的嚴格限制。現代通信技術在相當程度上剋服了時空條件對信息交流活動的限制,使直接信息交流獲得了發展的“第二個春天”。在直接信息交流中,信息擴散主要採用了單線式、流言式、偶然式和集束式等方式。

  17世紀初期,歐洲出現了科學發展史上重要的直接信息交流形式——看不見的學院(Invisible College),又稱無形的集體。它最早由英國科學家波義耳在1646年提出,指的是英國皇家學會的前身即由十幾名傑出科學家組成的科學信息交流的非正式群體。它發源於科學信息交流的人際網路,通常以某些學科或專業領域的知名人物(所謂社會計量學的明星)為核心,由對某些學科或專業領域感興趣的人們組成,主要採用聚會等方式進行。人們就科學實驗和哲學論題進行討論,討論結果常被記錄下來並以副本形式分發給其他同行。由於參加的人起初並不是什麼宮廷或大學的教授,而是大地主、商人、醫生、律師和牧師等人,因此,這種群體性活動被稱為“看不見的學院”,以示與一般的正規學院或大學的區別。隨著科學研究者人數的增加及其社會作用的擴大,“看不見的學院”或者被固定為“科學學會”,或者被固定為“信息交換小組”或“信息網”等正式形式,或者解散。但這種交流思想至今仍然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在網路時代,各種QQBBSBLOG等新型信息交流方式的興起,以其交流的率真、快速、激烈、新潮和“馬甲化”等特點而再現網路時代的“看不見的學院”或“無形的集體”,並且不再局限於科學信息交流領域。

直接信息交流的傳播方式[2]

  在直接信息交流活動中,信息傳播主要有四種基本方式:

  (1)單線式,即通過一系列的信息接收體,信息依次由信息發送體傳向最後一個信息接收體;

  (2)流言式,即信息發送體不加選擇地迅速地、主動地向可能的信息接收體傳輸信息;

  (3)偶然式,即信息發送體和信息接收體在偶然條件下進行的信息的傳輸和交換;

  (4)集束式,即信息發送體有選擇地向特定信息接收體傳遞信息,後者同樣有選擇地向其他信息接收體傳遞信息。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黨躍武,譚祥金主編.信息管理導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曹錦丹,曹高芳主編.醫葯信息服務與用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KAER.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直接信息交流"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