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新聞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用戶新聞(user journalism)
目錄 |
用戶新聞指的是媒介使用者通過平臺媒體生產、傳播泛新聞內容的現象。這一概念強調了新聞生產由專業媒體的職業行為變成普通用戶人人都可為之的社會化行為,普通用戶通過媒介使用對新聞進行自主建構,從而成為“過程性主體”的特征。也有學者認為應採用新聞“使用者”的概念,以避免“用戶”一詞與產品、市場的綁定而窄化其所包含的豐富的理論內涵。但作為一個描述性概念,“用戶”一詞正可以提醒我們在數字媒體使用過程中,互聯網巨頭對用戶的“馴化”甚至“操控”力量,而且往往處於“黑箱”之中,是時時需要加以反思的方面。
用戶新聞的運行模式[1]
從目前來看,用戶新聞的運行模式呈現出傳播欲-技術-商業多方合力驅動的協作互動模式,對其運行效果仍可保持樂觀態度。
首先,專業媒體雖然在新傳播格局中被吸納成為一個傳播節點,但並沒有消失,在整個傳播網中仍然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
其次,正如凱文·凱利所說,新經濟的新規則可以總結為:目光聚集的地方,金錢必將追隨。流量經濟模式吸引了大量自媒體運營者和平臺媒體運營商投身於新聞生產和分發。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技術-商業力量的驅動,促使新的傳播平臺不斷迭代,不斷最大限度地擴展用戶,攪動用戶,激發用戶生產積極性。隨著競爭愈益激烈,各種平臺媒體紛紛採取“用戶下沉”策略,開發二三線城市及農村地區用戶,讓更多普通人參與到內容生產和分享中來。
不知情者渴望獲得新聞,知情者渴望傳播新聞,這種欲望只能由人類共有的特性來解釋,巨大的用戶傳播欲望能量絕不可小覷。就像詹金斯所描述的,融合既是一個自上而下公司推動的過程,又是一個自下而上消費者推動的過程。媒體公司正在學習如何加快媒體內容跨越承載渠道的流動,以擴大盈利機會、拓展市場以及增強觀眾忠誠度;消費者也在不斷學習如何利用各種不同的媒體技術使媒體內容流動更全面地處於他們的掌控之中,以及與其他消費者進行互動。這種新的媒體環境的承諾引發人們對思想和內容更加自由地流動的期望。在這種理想的激勵下,消費者將為更全面地參與到他們自己的文化當中的權利而鬥爭。因此,從微觀看,用戶新聞成為一種社會活動,無法具有專業媒體的穩定性、持續性,但從巨集觀來看,在各種複合動力的交叉作用下,用戶新聞始終保持海量生產狀態。
隨著用戶新聞的崛起,“新聞的定義發生了改變:它從一種機構特權轉變為一個信息傳播生態系統的一部分,各種正式的組織、非正式的集體和眾多個人都存在於這個生態系統當中”。美國一項調研表明:如今年輕人獲取新聞的方式不同,他們對新聞的定義也有所不同,無論私人信息還是世界新聞,常常會混為一談。也就是說,在新的傳播格局中,專業媒體的“新聞”與商業自媒體、個人自媒體,甚至普通用戶上傳的信息,在用戶朋友圈、今日頭條等媒體平臺上統統混雜在一起,共同組成了用戶眼中的“新聞”。
不僅如此,新傳播格局也動搖了傳統新聞學為“新聞”建築的專業壁壘。從專業主義觀念出發,新聞乃是“攸關普通公眾利益的重要時事信息”,“公共性”因此成為新聞專業正當性的標誌。不過,在舒德森看來,專業媒體所報道的很多“新聞”——包括那些美食評論、名人隱私,都談不上什麼公共性,而新的傳播機制使“公共性”標準遭到更大的質疑。因為“互聯網作為一種新的傳播機制,與隱私權存在著非常嚴重的衝突”。特別是在社交媒體,分享公開是常態,保有隱私倒可能是例外。由此,“公與私的含義和邊界都出現了不容忽視的游移”,越來越多私域事件被廣泛曝光,引發熱議,“公共”話題擴張的同時,“公共性”標準也被稀釋。
如果說“公共性”是新聞專業主義為彰顯職業正當性而設置的門檻的話,那麼“新聞價值”則可以認為是大眾傳媒商業化過程中確立的市場尺度。新聞價值由重要性、顯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一系列判斷要素構成。之所以要進行新聞價值的衡量,本質上緣於傳統媒體時代資源稀缺——記者編輯人力有限,報紙版面、廣播電視時段有限,這就意味著只能採訪報道少量新聞。那麼究竟報道哪些內容才能獲得最大多數受眾的滿意?新聞學設置了各種新聞價值作為衡量標準,綜合起來成為受眾的“共同興趣”——其實就是為實現受眾市場最大化而建立在種種新聞價值標準上的最大公約數,“信息內容和格式就按最低標準來製作”。
網路社會中傳媒資源稀缺問題得到解決,用戶新聞生產每日呈海量出現,而在網路上新增一個頁面幾乎不需要消耗什麼資源,因此,過去看起來非常細小、新聞價值不高的事件也可能被報道。而微信等社交媒體更呈現出用戶重新群聚的形態,一個家庭可以建立一個微信群,三五好友也是一個小團體,個人自拍、美食都可能讓群成員產生共同興趣。另外,隨著人工智慧分發技術的革新,新聞價值越來越被對用戶個體興趣的完美匹配所取代,就像尼葛洛龐帝在《數字化生存》中所預言的,數字化的生活將改變新聞選擇的經濟模式,你不必再閱讀別人心目中的新聞和別人認為值得占據版面的消息,你的興趣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總之,新傳播格局中精英主義立場的專業“新聞”觀逐漸被解構,何謂“新聞”的定義權重新轉移到用戶,前面提到的皮筋爆西瓜、裙子顏色爭論之類有極高的流量,就是因為它們屬於用戶眼中的新鮮事——即用戶“新聞”,而這些內容登上專業媒體,則體現了專業媒體對用戶新聞定義權的遵從。
- ↑ 劉鵬.用戶新聞學:新傳播格局下新聞學開啟的另一扇門[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