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5,877个条目

現代管理學派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現代管理學派

  現代管理學派可概括分為行為學派和“管理理論叢林”學派。行為學派是由於當時社會矛盾的加劇才應運而生的。為瞭解決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問題,許多管理學者把社會學心理學等引進企業管理的研究領域,提出用調節人際關係、改善勞動條件等辦法來提高勞動生產率

現代管理學派主要觀點[1]

  (一)社會系統學派

  社會系統學派是美國著名的管理學家巴納德創立的,他在1938年發表的《經理人員的職能》一書中,對組織和管理理論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提出了與傳統組織和管理理論完全不同的觀點。由於他把各類組織都作為協作的社會系統來研究,後人把由他開創的管理理論體系稱作社會系統學派。

  巴納德的社會系統學派的主要觀點,可以歸結為一個出發點,那就是企業是一群人構成的共同完成一定任務、實現一定目標的社會系統。他的管理理論的核心是關註組織中人的個體獨立性與組織所要求的整體性、協同性之間產生的辯證關係,其目的是實現組織和組織成員共同收益最大化。巴納德的組織理論是他管理理論的基礎,他認為組織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應從社會學的觀點來分析和研究管理的問題。他創造性地提出了構成組織的三個基本要素:(1)信息交流;(2)作貢獻的意願;(3)共同的目的。在此基礎上,巴納德提出經理人員的作用就是在一個正式組織中充當系統運轉的中心,並對組織成員的活動進行協調,指導組織的運轉,實現組織的目標。根據組織的要素,巴納德認為,經理人員的主要職能有三個方面:(1)提供信息交流的體系;(2)促成必要的個人努力;(3)提出和制定目標。

  (二)決策理論學派

  決策理論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伯特·西蒙。他提出了決策理論,形成了一門有關決策過程、準則、類型及方法的較完整的理論體系,建立了決策理論學派。其理論要點包括:

  1.決策貫穿管理的全過程,決策是管理的核心。西蒙指出組織中經理人員的重要職能就是作決策。他認為,任何作業開始之前都要先作決策,制訂計劃就是決策,組織、領導和控制也都離不開決策。

  2.系統闡述了決策原理。西蒙對決策的程式、準則、程式化決策非程式化決策的異同及決策技術等作了分析。西蒙提出決策過程包括四個階段:搜集情況階段、擬定計劃階段、選定計劃階段、評價計劃階段。這四個階段中的每一個階段本身就是一個複雜的決策過程。

  3.在決策標準上,用“令人滿意”的準則代替“最優化”準則。以往的管理學家往往把人看成是以“絕對的理性”為指導,按最優化準則行動的理性人。西蒙認為事實上這是做不到的,應該用“管理人”假設代替“理性人”假設,“管理人”不考慮一切可能的複雜情況,只考慮與問題有關的情況,採用“令人滿意”的決策準則,從而可以做出令人滿意的決策。

  4.一個組織的決策根據其活動是否反覆出現可分為程式化決策和非程式化決策。經常性的活動的決策應程式化,以降低決策過程的成本,只有非經常性的活動,才需要進行非程式化的決策。

  (三)系統管理學派

  系統管理學派的形成是以一般系統論為基礎的。一般系統理論建立以後,西方有些學者把它應用於工商企業的管理,形成系統管理學派。這一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約翰遜、卡斯特羅森茨韋克。1963年由他們三人共同出版了《系統理論和管理》一書,成為系統管理的代表作。系統管理學派認為:

  1.企業是一個人造的開放系統。企業是由相互聯繫而共同工作的各要素組成的人造系統,目的在於達到組織和成員的目標。企業與周圍環境之間存在著動態的相互作用,並具有外部的信息反饋網路,可自行調節,以適應環境和本身的需要。

  2.企業組織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企業的基本職能必須用系統觀點來考察,計劃、組織、領導、控制是一個迴圈往複的鏈條,既構成自己的子系統,又發揮著系統的整合作用。

  3.系統管理應有四個特點:一是以目標為中心,始終強調系統的客觀成就和客觀效果;二是以整個系統為中心,強調整個系統的最優化而不是子系統的最優化;三是以責任為中心,分配給每個管理人員一定的任務,而且要能衡量其投入和產出;四是以人為中心,每個員工都被安排做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並根據其業績支付報酬。同時,在系統管理中,有四個緊密聯繫的階段:系統的決策、系統的設計、系統的運轉和控制以及系統運轉結果的檢查和評價。

  (四)權變理論學派

  權變理論學派產生於2O世紀70年代的美國,美國學者盧桑斯(FLuthans)在1976年出版的《管理導論:一種權變學》一書中系統地概括了權變管理理論。其主要觀點包括:(1)權變理論就是要把環境對管理的作用具體化,並使管理理論與管理實踐緊密地聯繫起來;(2)環境是自變數,而管理的觀念和技術是因變數;(3)權變管理理論的核心內容是環境變數與管理變數之間的函數關係也就是權變關係。

  (五)經驗主義學派

  經驗主義學派又稱為經理主義學派,以向大企業的經理提供當代管理企業的經驗和科學方法為目標,主要代表人物是彼得-德魯克歐內斯特·戴爾,該學派的代表作為德魯克的《管理實踐》《管理——任務、責任、實踐》與戴爾的《偉大的組織者》

  經驗主義學派認為管理學就是研究管理經驗,認為通過對管理人員在個別情況下成功的和失敗的經驗教訓的研究,會使人們懂得在將來相應的情況下如何運用有效的方法解決管理問題。因此,這個學派的學者強調從企業管理的實際經驗而不是從一般原理出發,強調用比較的方法來研究和概括管理經驗,把管理理論的研究放在實際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經驗的研究上。

  (六)管理科學學派

  現代管理學派中的另一重要學派是“管理科學”學派。這一學派的理論與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實際上是屬於同一思想體系,但它又不是泰羅理論的簡單延續,而是在它的基礎上有新的發展。“管理科學”學派將近年來的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應用到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形成了許多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技術,使管理工作的科學性達到了新的高度。

  管理科學學派的主要特點:(1)生產和經營管理的各個領域的各項活動都以經濟效果好壞作為評價標準;(2)藉助數學模型使衡量各項活動的標准定量化,摒棄單憑經驗和直覺確定經營目標與方針的做法;(3)依靠電腦進行各項管理;(4)特別強調使用先進的科學理論管理方法,如系統論、資訊理論、控制論、運籌學,等等。

參考文獻

  1. 袁安府.管理學理論範式探討——基於現代管理學派與法約爾管理理論的比較[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8,6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4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現代管理學派"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