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47个条目

濕地旅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濕地旅游

  濕地旅游是指以旅游為目的而對濕地資源進行利用的活動,它是一種具有強烈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旅游開發模式。

濕地旅游是生態旅游的重要形式[1]

  通常認為,“生態旅游”(Eeo—tourism)這一概念,是由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特別顧問、墨西哥專家謝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osLascurain)於1983年最先提出來的IS'1。1999年,中國政府把當年的旅游促銷主題定為“1999生態環境旅游年”;2002年聯合國又把當年全球的旅游主題定為“生態旅游年”。各類“旅游年”活動的開展,使人們對生態旅游有了直觀的認識,生態旅游的觀念開始為人們所接受。2000年以來,生態旅游給旅游和環境保護領域帶來的積極變化和效果,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和贊同。如今,生態旅游已經被認可為“可持續旅游的基石”。

  (一)濕地旅游熱的持續升溫

  濕地以它豐富的多元功能,適應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需求,給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社會收益,因此,從全球範圍看,濕地旅游如今處於持續升溫的狀態。在我國,很多濕地型自然保護區也開始或已著手開展濕地旅游活動,扎龍、鄱陽湖、西溪、鴨綠江口等都是享譽中外的風景區,這些風景區依托濕地開展的娛樂活動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如扎龍濕地的旅游價值為2574.98萬元,科研文化價值為153.558萬元。

  (二)濕地旅游是生態旅游的新領域

  濕地、森林、海洋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濕地具有保持水源,凈化水質,蓄洪防旱,調節氣候和維護生物多樣性等重要生態功能。健康的濕地生態系統是國家生態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濕地以其得天獨厚的動植物資源優勢及獨特的景觀,從內容上豐富了生態旅游。濕地旅游是依賴濕地生態系統進行的活動,對濕地的保護與開發是開展濕地生態旅游研究的新領域。

  (三)濕地旅游的發展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新課題

  由於濕地的多樣性和地理分佈的差異,以及人們認識上的差距、經濟活動加劇和盲目改造自然的行為,忽視了天然生態的保護,造成天然濕地不斷退化、生態環境逐漸失衡,經濟與社會發展矛盾不斷加劇。目前國內對於濕地旅游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研究還較少,對於濕地的開發也還是處於無序、過度開發的狀態罔。研究濕地旅游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對於恢復和保持已經很脆弱的生態系統,保持濕地旅游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濕地旅游的可持續發展[1]

  (一)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可持續發展原則

  以濕地為依托的“濕地旅游”趨向“生態化”是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在濕地開展生態旅游,為防止人為活動對濕地生態系統的影響,必須堅持生態優先,同時兼顧特色、科學佈局、突出特色。同時,濕地生態旅游產品的設計,要儘量突出自然美的特色,減少人工干預;濕地生態旅游開發要對環境承載力進行相應的評估,以控制人類活動對自然的影響;以不破壞濕地生態系統為前提,必須強調分區規劃,嚴格實行“區內景,區外商”、“區內游,區外住”、“區內名,區外利”的管理原則,促進地方經濟向前發展。

  (二)嚴格控制濕地旅游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濕地旅游開發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1)旅游交通建設引發的生態破壞問題。這裡所說的旅游交通主要是指公園的內部交通,游客來到濕地公園能不能夠散得開是至關重要的,必要的交通建設帶來了不同的土壤基質材料,切斷了地表原生界面,改變了水分運輸方向,原生植被被毀壞,生態環境也就被破壞。但是如果不進行必要的道路建設,自行車和行人隨處行走,原生植被被破壞的可能更多,造成的生態破壞就會更大。

  (2)公園內旅游基礎設施、服務設施建設引發的生態破壞問題。建設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是為了給游客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滿足消費者的需要,如觀景設施、游客服務中心、售票亭、垃圾箱、水上棧道和水、電、通訊設施等。這些設施的建設一方面是建築材料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服務設施的修建必然會帶來原生態地表環境破壞。此外,管理不當也會帶來生態環境的破壞,如旅游裝備落後、急功近利的經濟性行為、游客量超載、監管不力等等都會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

  2.生態旅游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1)游客及管理服務人員帶來的生活污染。人們之所以稱旅游業為“無污染產業”,是指其在發展過程中,不會像傳統工業那樣,排放大量難於處理的“三廢”,但這種“無污染”是相對的。生態旅游活動的開展必然會帶來公園內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數量的急劇增加。因此在濕地生態旅游的開發中必須有專人負責生活垃圾的處理,保證人們的活動對公園的環境產生最小的破壞。

  (2)游客不當行為造成的環境破壞。在生態旅游活動中對生態環境帶來的最大破壞就是游客不當的個人行為造成的,如亂扔廢物造成的景觀、水源等的污染,亂踩亂踏、亂折造成的植被退化,這些行為直接作用到土壤的結構和物質迴圈,間接影響到生物的生命活動,使得公園內的物種逐漸減少,種群退化。

  3.生態旅游開發對濕地環境保護的促進

  (1)從旅游經濟的角度。旅游業的發展會帶來社會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提高,更會為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環境質量積累資金,將進一步提高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的力度,使得生態旅游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

  (2)從當地居民的角度。生態旅游的發展不僅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更使當地居民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增加了就業,從而有利於轉變人們的思想觀念,在環境承載能力之內進行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可以更好地保護生態環境。

  (3)從旅游業自身特點的角度。通過發展生態旅游,可以使游客在欣賞秀美濕地的同時,充分認識生態環保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人們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覺性。

參考文獻

  1. 1.0 1.1 李麗.論濕地旅游的開展及其可持續發展(A).黑河學刊.2012,3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3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Mis铭,刘维燎.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濕地旅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