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中間價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是指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佈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它是即期銀行間外匯交易市場和銀行掛牌匯價的最重要參考指標。
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實施後,中國人民銀行於每個工作日閉市後公佈當日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等交易貨幣對人民幣匯率的收盤價,作為下一個工作日該貨幣對人民幣交易的中間價格。
自2006年1月4日起,人民銀行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個工作日上午9時15分對外公佈當日人民幣對美元、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作為當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含OTC方式和撮合方式)以及銀行櫃臺交易匯率的中間價。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是: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於每日銀行間外匯市場開盤前向所有銀行間外匯市場做市商詢價,並將全部做市商報價作為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的計算樣本,去掉最高和最低報價後,將剩餘做市商報價加權平均,得到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權重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根據報價方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交易量及報價情況等指標綜合確定。
人民幣對歐元、日元和港幣匯率中間價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分別根據當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與上午9時國際外匯市場歐元、日元和港幣對美元匯率套算確定。
人民幣匯率中間價計算:最高時價位+最低時價位/2
央行稱,在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引入OTC方式、改進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形成方式有四大好處:
一是有利於建立多種交易方式並存、分層有序的外匯市場體系和聯動的匯率傳導機制,促進外匯市場的縱深化發展,為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奠定堅實的市場基礎。
二是有利於在新的市場結構下提高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代表性。做市商向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報價反映了做市商當日預期的結售匯和做市頭寸及其對國際外匯市場走勢的判斷,因此以報價為基礎公佈當日外匯市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有利於進一步體現人民幣匯率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的規律。
三是有利於培育外匯市場的價格形成與反饋機制,鼓勵金融機構進行主動的風險管理,促進國際收支調節機制的建立與完善,使外匯市場供求逐步趨於平衡,增強國民經濟應對外部衝擊的彈性,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四是有利於提高金融機構特別是做市商的自主定價能力、創新能力等核心競爭力,建立市場導向的正向激勵機制,鼓勵金融機構為企業和居民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匯率風險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