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火災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森林火災(Forest Fire)
目錄 |
什麼是森林火災[1]
森林火災是失去人為控制的森林燃燒現象,它在森林開放系統內發生,自由燃燒、蔓延和擴展,對森林資源、生態系統和人類生活造成巨大損失和嚴重危害。
森林火災發生的原因[1]
森林火災的發生原因很多,據調查發生森林火災的起因大部分是人為火源引起的。森林火災原因主要有:
(1)生產性火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燒柴的機會減少,森林資源不斷增長,林內可燃物增加。地處山區,農民多在山邊、林緣作業,進行生產性用火,如燒灰積肥、燒田基草、煉山造林等都有可能不慎因起森林火災。
(2)故意縱火毀林。一些不法分子故意縱火,引起森林火災。
(3)非生產性火源。野外吸煙、燒火取暖、燒烤食物、燒山趕野獸、燒黃蜂、燒蛇鼠、上墳燒紙、燃放煙花炮竹、小孩玩火、痴呆精神病人放火等。近期上墳燒紙、燃放煙花炮竹引發的森林火災占8O%。
(4)天然火源。它是一種自然現象,有雷擊火、泥炭自燃、火山爆發、滾石火花等,大約占總火源的1%。
森林火災的特點[2]
1.呈季節性變化
由於我國地形地勢的複雜、東西延伸長、南北跨度大,降雨量在各個地區和不同的季節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而導致森林火災也呈現出季節性的區別。總體來說,夏季降雨量大,森林濕度較大,森林火災的發生機率相對較低,但是夏季氣候較高,森林中地表覆蓋物乾燥程度高。著火點低,對森林火災的預防也是不容忽視的;春秋季節降雨量較小,天氣乾爽。森林濕度較小,風力大,森林火災的發生機率更高;而冬季氣溫比較寒冷,發生森林火災的可能性也得以降低。
2.呈地域性特點
由於我國地域比較廣闊,地形比較複雜,森林火災的發生呈現出地域性的特征。我國從大興安嶺頂部直至西南地區以東是森林覆蓋較多的地區。此線以西的森林覆蓋面則相對較小。東北、華北地區在春秋季節天氣晴朗,降水量小,植被乾燥,較容易發生火災,而西南地區春秋冬季降水量都較少,常年乾旱,天氣晴朗,風力較大,森林火災的發生率較高。華南地區冬季和早春季節時值乾季,降雨量有限,較易引發火災。東北、西南、華南等地森林覆蓋面大,山地較多,更容易引起森林火災;而華中、西北等地由於多丘陵、沙漠、平原,則不太容易引發森林火災。
3.火災蔓延速度快
由於森林的特殊性,如果引發森林火災,會很容易在風力的推動下迅速蔓延開來,地表火的蔓延速度一般在lOkm每小時,而樹冠火則可達到15km每小時。而風力增大,火勢蔓延速度也會跟著增加。導致火災的撲救難度也較大。
4.火災損毀面積大
不管是人為因素的起火還是自然界因素起火,由於森林的面積較大,火災發生時不一定能發現,而發現火災時往往已經蔓延了相當寬的面積。此時,火災的撲救也會存在相當大的難度,火災會不斷地蔓延甚至出現新的火場。一般森林火災損毀的面積都比較巨大。
森林火災的危害性[3]
一場火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能把長期培育起來的大片森林燒光。火災對森林的嚴重危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林火燒毀大量林木。未被燒死的林木則由於生長衰退,容易引起病蟲害或成為風倒木。如小蠹蟲、吉丁蟲等常以火燒跡地為大量發生的策源地;樹木根部和乾基部被燒傷的部位易感染腐朽菌形成根基和乾基腐朽。
(2)由於火災破壞了森林環境,引起了森林發生樹種更替現象,以灌叢或低價值闊葉林更替珍貴針闊葉林。如東北東部的紅松原始林區,經過火燒後,紅松及其他針葉樹消失而變為闊葉林,繼續受到火燒,則變為多代萌生柞木林,如果還繼續遭到火災破壞,則可能演變為荒山荒地。尤其嚴重的是,森林經過焚燒後,許多樹木變為站桿、倒木和病腐木,這又大大增加了發生森林火災的危險性,可能引起更大的火災。
(3)林火燒毀地被物,使土壤裸露,降低森林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作用,造成水土流失、河流泛濫,甚至山洪瀑發。同時,由於森林環境遭到破壞失去了森林調節氣候的作用,因而直接影響農業穩產高產。
(4)林火燒毀林下經濟植物,燒死和驅走林內珍貴鳥獸。如紫貂和灰鼠分別生活在偃鬆林和紅鬆林內,一旦偃松和紅松被火燒毀,紫貂和灰鼠立即消失。因此,火災嚴重影響林內動、植物資源及林副產品的利用,不利於山區經濟的發展。
(5)林火使森林大量能量突然釋放,破壞森林生態系統,使生態系統內部失去平衡,從而引起生態系統內的生物、生態因數混亂。需要經過幾十年或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此外,林火產生大量煙霧污染空氣環境,危害人們身體健康。
(6)林火能燒毀林內各種生產設施和建築物,甚至威脅森林附近的村鎮。撲滅林火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費用,並可能造成人身傷亡。
森林火災的預防措施[3]
減少和杜絕森林火災的根本辦法是做好預防工作。預防的措施包括行政措施和技術措施兩方面。
一、預防森林火災的行政措施
1.開展護林防火的宣傳教育
森林火災主要是人們用火不慎引起的。所以進行宣傳教育,作好思想工作,嚴格控制火源,就可以大大減少和杜絕森林火災的發生。宣傳教育要做到經常、細緻、普遍、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方式方法要多種多樣。
2.建立健全護林防火組織
在林區和林區附近的地方,結合各級行政機構,建立各級護林防火組織,使護林防火工作經常持久地進行。開展護林防火宣傳教育,加強山林管護,在發生火情時,便於集中力量,及時組織撲救。在各級行政區接壤的森林毗連地帶,往往是護林防火的薄弱地區,很容易發生森林火災,因此建立區域性的聯防組織也是很必要的。可以做到互通情報,互相支援,共同搞好護林防火工作。
3.建立和健全護林防火的各項規章制度
建立和健全各項必要的護林防火制度,既是加強各級幹部和廣大群眾護林防火責任心的有效措施,又是長期地深入開展護林防火工作的有效辦法。根據這些規章制度,使各單位都有明確的責任,作到“山山有人護,處處有人管”。
4.控制火源
嚴格控制引起森林火災的各種火源,是從根本上杜絕森林火災的一個關鍵措施。對不同的火源,要採取不同的方法加以控制。對生產用火要認真執行各地規定的野外用火制度,對生活和其他用火則應嚴格控制,對常出入於林區的機動車輛必須安裝防火裝置,為了預防雷擊火,在有雷雨天氣時應加強警戒。
二、預防森林火災的技術措施
預防森林火險必須採取技術措施與行政措施相配合,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如對火險進行預測預報,用巡邏、瞭望或利用紅外線、遙感技術等監測火情,建立防火設施,採取營林措施提高森林防火性能等都是有效的預防技術措施。
1.火險預測預報和火情警戒
(1)火險預測預報。在火險季節里,系統地進行火險天氣預測預報是防止森林火災及時撲滅火災的有效措施。它不僅能隨時提醒人們註意用火,並能使防火人員掌握主動權。因此,在林區應重點地設立森林火災危險天氣預報站。目前在火險預報方面使用的方法較多,大致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利用氣象資料判斷火災危險等級;二是根據植被狀況和氣象資料綜合判斷火災危險等級。
(2)建立防火瞭望台和火情瞭望。建立瞭望台的目的在於及時發現森林火災並確定火災發生的地點。瞭望台應設置在制高點上。瞭望台的高度可根據周圍地勢和樹高而定。瞭望台發現火情後,應立即用儀器測定火場方位,並及時將火情報告防火指揮部。防火指揮部接到火情報告後,在備用的詳細地圖上用交會法很快就能確定起火的位置。
(3)防火巡邏。防火巡邏有地面巡邏和航空巡邏兩種方式。地面巡邏的主要任務,一是控制林內各種火源,防止火災發生;二是發現火情立即撲滅。航空巡邏是利用飛機巡視森林,也叫航空護林。它與地面瞭望、地面巡邏密切配合可以保證及時發現森林火災。
(4)紅外線探測林火。紅外線探測火情是利用裝在飛機或地面瞭望臺上紅外線探測儀進行探測的一種方法,可以迅速、準確地發現火情。紅外線探測儀是根據接收物體不同的紅外輻射判別火情的。
(5)衛星監視探火。利用衛星發現和監視林火,速度快,監視面積大,可以掌握林火發展動態。我國衛星技術已經應用在防火監測工作中,而且取得了很大成績。
2.護林防火設施
在林區預先作好防火設施是消滅森林火災的有效辦法。林內防火設施有以下幾種。
(1)開設防火線。防火線是在林區開闢出來的帶狀無林空地。其作用是隔離地面火、林冠火和地下火的蔓延,為撲救森林火災創造條件,並可以作為消滅火災的控制線,也可以利用防火線作為交通道路,以便於林內巡邏和撲救火災。
(2)設置生土帶和防火溝。生土帶是經過翻耕土壤的較窄的防火帶,對阻止地面火的蔓延有很大作用。通常在集材場、燒炭場、汽車庫、工房周圍以及經濟價值較高的森林地段設置生土帶,帶的寬度一般為1~2m,雜草高而茂密的地段應適當加寬。
(3)營造闊葉松防火林帶。在針葉純林和針闊混交林地區,用闊葉樹防火林帶代替防火線,可以合理利用土地,將消費性的防火線變為生產性的防火線。闊葉松防火林帶的寬度通常為防火線的1~2倍。在培育闊葉樹防火林帶時,最好使其成為多層混交林,並達到最大的郁閉度,以增強防火性能。同時應選擇適合當地立地條件的、耐火性強、生長迅速、樹木本身含水量大的喬灌木樹種。
(4)修築林道。林內修築林道,能保證及時運送救火人員、工具和物資到達現場迅速撲滅火災,同時可兼作防止地面火蔓延的隔離帶。林道還有利於整個森林經營管理工作,因此林道在護林防火及森林經營上都具有重要意義。
(5)建立林區通訊設備。一旦發生森林火災,有了良好通訊設備,就可以做到及時報告,及時組織人力撲救。在林區防火部門可設置電話。使防火站、瞭望台、林區作業點、居民區、防火指揮部之間組成聯絡網。這樣可以保證做到及時發現火災,及時撲救火災。
3.採取經營措施提高森林的防火性能
(1)加強撫育間伐,搞好衛生清林工作。通過撫育新間伐、衛生伐、清除林內的瀕死木、枯立木、病腐木,可以減輕林分的可燃性,增強抗火性,同時促進了林木生長。由於林分生長加快,減少了細小可燃物(枝葉)的比例,可使森林燃燒性降低。
(2)調節林分結構,降低林分燃燒性。針葉樹含油脂多,易燃,而闊葉樹含水分多,不易燃燒。使林分形成針闊葉混交或營造闊葉樹防火林帶,就可降低林分的燃燒性。
(3)減少林間空地,提高林地生產力。林間出現空地,使林地陽光充足,濕度降低,喜光性雜草叢生,而成為火災的策源地。消滅林間空地,使林內保持森林環境,降低了森林的燃燒性,不易發生森林火災。消滅林間空地也提高了林地的生產力。
森林火災的撲救方法[1]
森林火災往往是突發性的,蔓延速度也很快,但撲救森林火災的最佳時間是火災初發期,這時應迅速就近組織非專業人員開展撲救工作,控制火情,但必須註意撲火安全。在與森林火災的鬥爭過程中,指揮領導應聽取技術人員對火點的地勢分析,然後結合實地情況,根據森林火災發生規律和撲火特點,遵循“先控制,後消滅,再鞏固”的程式,採用多種森林火災撲救方法交替使用或綜合使用。
1.撲滅法。這種方法往往用在森林火災初發期和火勢較弱火場。這時用撲火把或砍一長短比較適合、樹葉比較濃密的常綠樹技用做撲救工具。要點是沿著火頭側面順風撲打,舉起樹枝對準火焰的根部壓下去,停1—2s左右才能舉起,撲下去之後如果又迅速揚起樹枝,那樣會使火勢越燒越旺。順序是撲救人員一線排開,自下而上沿火場邊緣撲救。註意不可直接沖入火場、站在大樹底下和地面雜草多的地方撲火。
2.融離法。這種方法往往用在森林火災蔓延期和火勢較強的火場。在森林火災蔓延期,採用撲滅法的同時,應該同時使用隔離法。這時應觀察風向和火災的強度,並判斷蔓延速度,組織大量的人員沿山脊線、山溝線或火場四周開防火線,清理可燃物,把森林火災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下山火和逆風火的蔓延速度較慢,可在火頭前50m開防火線。開防火線的具體位置應由一撲火經驗較為豐富的人員指揮,以求開出一條最短、最有效的防火線。線寬根據地形而定,為保證速度,一般2m左右即可,要砍倒防火線上樹木並使之倒向火場外,防止火頭借大樹竄過防火線。註意不要站在上火頭開防火線,而應在火場側邊開,如果確實有需要控制上火頭,則要註意保持人員與火場距離。防火線開好後應留人看守,防止火頭竄過防火線,並隨時註意觀察火勢。
3.火攻法。這種方法往往是在森林火災的爆發期使用。森林火災大爆發的時候,撲火人員根本無法接近火源,在茂密的森林里尤是如此,這時除了在火勢較弱的地方仍然採用撲滅法的同時,要果斷實施火攻法。火攻法通常由20人左右的突擊小隊實施,具體是先在距火場30m的地方開出一小段1m寬左右的隔離帶,然後由1人觀察火情指揮隊伍進退,1人向火場方向點火燒掉可燃物以擴大隔離帶,2人看守點火點,1人斷後,其他人員迅速向前拓展小隔離帶。這種方法如果使用得當的話則相當有效。突擊小隊在整個森林火災撲救過程應當起到戰略用途的作用,應該把小火頭交由普通撲火員負責,而轉戰大火頭,以丟卒保車的方法控制火場面,減少損失。
4.土掩法。在看守火場時使用土掩法。森林火災很容易復燃,火場看守人員應人手有一把農用鏟,看到有冒煙的火種就要用泥土把火種蓋住,防止火種被風吹走或復燃。
不錯(*๓´╰╯`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