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专业中文经管百科,由121,994位网友共同编写而成,共计436,064个条目

核醫學

用手机看条目

出自 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

目錄

什麼是核醫學

  核醫學是指利用放射性示蹤技術探索生命現象、研究疾病機制和診斷疾病的學科;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製品進行內照射治療和近距離治療的學科。

核醫學的內容

  核醫學包括實驗核醫學和臨床核醫學。實驗核醫學主要是利用放射性示蹤技術進行科學研究。放射性核素標記、放射性體外分析、放射自顯影、放射性核素顯像等核醫學的技術和方法被廣泛應用於不同的科研領域,特別是在生命科學領域應用十分廣泛,所以實驗核醫學是科學研究的主要方法學之一。隨著放射性核素和放射性藥物的研製和生產技術的進步、放射性核素標記技術的不斷改進、放射性測量技術的不斷提高,實驗核醫學在科學研究中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臨床核醫學主要包括功能測定、顯像診斷和放射性核素治療等內容。因本教材主要是為培養臨床醫學生使用,所以主要介紹臨床核醫學的內容。由於放射性藥物的發展,顯像設備的進步,特別是SPECT/CT和PET/CT的臨床應用,充分展示了核醫學顯像的獨特優勢。核醫學已能為臨床提供體內發生於細胞、亞細胞和分子水平的生物反應和變化過程的分子影像(molecular imaging, MI)的信息。核醫學MI的理論和技術,被其它醫學影像學科借鑒或直接利用,引領並推動了MI的發展和臨床應用。圖像融合技術將代謝功能信息與解剖結構信息相結合,明顯提高診斷效率,使影像診斷進入新的階段。

核醫學的特點

  1.核醫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

  基礎醫學的進展和成果,常率先通過核醫學應用於臨床,如受體學的進展導致受體顯像診斷及受體介導放射性核素靶向治療的發展、基因治療與報告基因顯像等。在臨床應用中發現問題,促進基礎醫學和臨床的溝通與交流,不斷改進、充實、提高和完善。如單克隆抗體與放射免疫顯像和放射免疫治療的發展就是例子,顯像和治療中遇到的問題促使人源化抗體、單鏈抗體、抗體片斷的出現和預定位技術的發展。

  2.核醫學的超前性

  由於核醫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所以核醫學常率先引進新的觀念、新的技術、新的方法,而臨床對其有一逐步理解、認識和應用的過程。放射性測量是最敏感的測量方法之一,放射性體外分析能檢測10-10~10-15g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質,SPECT和PET能探測到體內10-10~10-12mol(而CT僅能探測到10-4mol)。由於核醫學的高敏感性,常比其它檢查方法先發現病變的異常,如骨顯像可比X射線檢查提前3~6月發現骨骼的病變、心肌灌註顯像診斷心肌缺血比冠狀動脈造影更加敏感。所以當核醫學檢查的結果與其它方法檢查結果不一致時,應根據不同方法的特點及優勢進行理解和分析,從不同方法之間的互補性進行解釋

  3.線上實時性

  放射性藥物進入體內,分佈、代謝、排出的全過程都可提供機體自然狀態下生理或病理的信息,所以核醫學顯像不但能反映生物過程或病變過程的結果,最重要的是能動態地觀察、反映和分析這一過程,獲得的信息量信息的價值是目前其它方法難以比擬的。

  4.反映生命過程的全面性

  核醫學已實現器官、細胞、亞細胞和分子水平觀察和研究生物過程。可從核酸代謝、蛋白質代謝、糖代謝和脂代謝等不同角度認識問題,獲得互補的信息,提高診斷效率。如通過18F-FDG顯像獲得病變細胞糖代謝信息,通過18F-FLT顯像獲得病變細胞核酸代謝及細胞增殖的信息,二者結合有助於病變性質的鑒別。目前已知的生命過程的不同現象、不同環節,都可以或即將可以用核醫學的方法進行觀察研究。

  5.放射性核素內照射治療的特點

  (1)靶向性。放射性核素治療是以顯像為基礎,病變組織能高度特異性濃聚放射性藥物,所以療效好,毒副作用小。如131I甲狀腺顯像與131I治療甲亢與分化型甲狀腺癌,放射免疫顯像與放射免疫治療等,已廣泛應用於臨床。

  (2)持續性低劑量率照射。放射性藥物濃聚於病竈,在衰變過程中發出射線對病變進行持續的低劑量率照射。與外照射治療相比,雖然劑量率低,但連續照射使病變組織無時間進行修複,所以療效好。由於劑量率低,病變周圍的劑量限制器官對內照射有更好的耐受性

  (3)高吸收劑量。內照射治療的吸收劑量決定於病竈攝取放射性藥物的多少和放射性藥物在病竈內的有效半衰期。如131I治療甲亢,甲狀腺的吸收劑量可高達200~300Gy。這是內照射治療療效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參考文獻

  • 第一章 緒論.核醫學.四川大學精品課程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11
MBA智库APP

扫一扫,下载MBA智库APP

分享到:
  如果您認為本條目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請編輯條目投訴舉報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y桑.

評論(共0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核醫學"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請文明上網,理性發言並遵守有關規定。

打开APP

以上内容根据网友推荐自动排序生成

官方社群
下载APP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32707号